哈尔滨中央大街(游记)

青烟威文学 2025-04-03 10:32:14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

(中央大街之门南端)

哈尔滨中央大街,东北三省会游之三

这次东北三省会游,是穿插在我的“走向雄鸡之冠”(东北边境线)中间进行的。8月24日,乘黑河到抚远的火车,中途经哈尔滨转车之机,首先游览了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市内道里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建筑风格多样,汇集了欧洲15一19世纪主要建筑流派的精华,被誉为“亚洲第一街”。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北端)

我是从大街北端进入的。开始沿松花江畔漫步,至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这是为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1958年建成,由中苏专家共同设计,是中央大街的北端入口处,也是哈尔滨市的地标性建筑。

哈尔滨中央大街,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保留了许多19一20世纪初期的历史建筑,有欧式或仿古建筑70多处,其中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处之多,反映了哈尔滨早期的历史和文化。

漫步在大街上,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一股欧式风味、异域风情扑面而来。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欧式或仿欧式建筑,欧式的艺术、商品不时呈现在眼前,如一股股欧式风味、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面包砖

这是一条由花岗岩地砖铺成的“艺术之路”。1924年5月铺设,每块长18厘米、宽10厘米,表面呈浑圆状,铺设密集精巧,如同一个个俄式小面包,被称为“面包砖”。当时每块成本1块银元(相当于1个人1个月的生活费),整条大街铺设了870万块,在中外铺路史上极为罕见,被称为“艺术路”“黄金路”。

马迭尔宾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1906年,砖混结构,新文艺运动风格,内部装修豪华,许多名人在居住过,老街历史的见证者。

秋里洋行道里分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4年,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保存完好,历史底蕴深厚。不仅是哈尔滨商业发展的见证,更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城市雕塑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艺术品,增添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大街上不少的西洋建筑内辟为了艺术馆、博物馆,还有“西餐节”“老街音乐汇”等旅游文化节目,成为不少影视刷的外景地。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我最后走向了老街东侧的埃菲尔教堂。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建筑风格,以独特的洋葱头圆顶造型和精美的雕刻,展示出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宗教文化,成为中央大街乃至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中央大街的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是当时的俄国工程师设计了这一条大街,以其独特的欧式街道、建筑风格和优雅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欧洲移民和商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而今,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中央大街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还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商业元素,成为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商业步行街,打造成了哈尔滨的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2024.8.24 游览

2025.4.1整理于法国普罗旺斯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夏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