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双休背后的真相,筛选大于培养

若馨谈谈吧 2025-03-15 16:48:48

这次双休政策,最狠的一刀其实是砍的家长。从前拼学校,现在拼爹妈。高中实习双休和取消晚自习这件事情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快速的筛选出两种能力特别强的学生,但同时也把高中教育最大的一块遮羞布给扯下来了。因为这种做法只会迅速拉开不同城市学生的差距,打破目前这种虚假的教育公平。目前已经开始实施的有四个省份,很多家长都在担心,这个事情会不会在全国快速的去铺开。说实话,家长们这个事情已经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了。而且如果说你们的学校真的没有跟进的话,那也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地的教育水平是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为什么这样去说啊?

咱们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这一次的政策调整绝对不是简单的给学生去减负,它完全是出于一种战略上的考虑。目的就是在保障未来的高中,能够源源不断的给大学去输送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而且家长们必须要清楚啊,应试教育筛选大于培养,具体怎么筛呢?就是最快速简单的方法,那不就是高考的分数嘛,分数就是最后的结果。而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两种难能可贵的核心能力。未来能够成大事,为国家挑大梁的人都是这两种能力特别强的人,一种能力就是理解能力,而另外一种能力就是忍耐能力。什么是理解能力?通俗一点来讲,其实就是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这种能力为什么落实到学习当中啊?其实就是要彻底明白白的个人能力。知识从何而来?题目从而来答题,技巧从何而来?为什么高考考试卷的改革?为什么去年九八五大学学会合理取数,数学高分的孩子,其实就是想把真正理解能力强的孩子给挑选出来。

但目前我们绝大多数高中的教学能力和做题的这种能力,具体不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一方面你们去看高考那种新定义的题型,除了重点高中特别厉害的老师有几个老师能教出来呢?另外一方面,理解力取决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次数。,想把一个困难的知识点去学明白、学透彻,得靠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去思考、去领悟、去沉淀。但是呢目前的这个教学形式其实还是老一套,那种题海战术,车轮战,疯狂的超前学,然后再加上多次的这个复习,其实根本就不给孩子留下多少喘息和这种停留的时间。浅层次的这种重复,无论重复多少遍,其实都不可能带来深层次的理解。

那什么是忍耐力呢?其实就是自律和自控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孩子通常会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去完成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去克服各种困难和欲望。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实这里面的苦不是说体力上的苦,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忍耐。就是你要去克服手机的欲望,游戏的欲望,早恋的欲望,然后还要克服各种挫折失败这种负面情绪。要知道这种忍耐力他绝对不是说通过外部的高压来去培养的。外部的压力只能培养牛马,不可能培养那种真正有主动性了,未来能够干大事的人才。所以说如果有的双休取消了,晚自习自主的时间多了,但是你家孩子反而躺平了,颓废了,那其实只能说明他本来就不是国家需要筛选的这部分人才。听到这儿可能也会有很多人会说,环境很重要,孩子周六一起学习多多少少就能学点,但是其实周六到底学没学你也不知道。而且咱们家长不要想当然的就觉得说哎呦好的气氛就会带动你家孩子去学习。其实你家孩子只是在陪太子读书而已,因为到最后那个高考成绩不会陪你孩子演戏的。

所以国家这波操作看似给高中生是减负了,其实实则啊教育体系换了一个操作系统。当双休成为常态,晚自习也取消了,补课严打也会接踵而至。与其焦虑孩子落后,倒不认清现实,未来的赢家不是刷题最狠的,而是学习最聪明。

最后别忘了关注我,每天都在认真分享。

4 阅读:756
评论列表
  • 2025-03-16 19:51

    天才不需要筛选,筛选的不是天才。所谓“高中双休是因为高考是为了筛选天才”这本身就是逻辑悖论。再换个说法,如果“天才”都考不过刷题的普通人,那还算哪门子天才?再说祖宗有训:“勤能补绌”,难道特么的勤奋努力也有错了?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说“双休以后努力的自己在家刷呗”,这种看似公平的说法也是扯淡,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额外获得的教育资源是有巨大差异的,所以把学生都留在高中学校统一学习,这是给予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是尽量建立公平的高考。如果都放假回家学习,拥有教育资源不公平,那么请问高考的公平还真的存在吗?

  • 2025-03-16 09:39

    我的孩子还小,我只希望以后不要在初中就开始分化,孩子十六七岁还不完全懂事就去技校能学到什么东西?读了高中考不上大学再去技校学技术也可以。

  • 2025-03-19 19:44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 2025-04-13 23:31

    有钱在家一对一没钱宅家玩手机,这叫筛选?这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