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龙:没有半滴中国血,却在中国捐款上亿,还在美国升中国国旗

白易历史观 2024-07-09 05:46:45

在美国这个移民大国,有一位长相凶猛、虎背熊腰的老头子,看上去就像个彪形大汉。但他并非美国本土人,也不是华裔移民,他竟然是一个印尼华侨!这位老头叫熊德龙,别看他一脸凶相,其实他对中国可是无比热爱有加。

从年轻时就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投入中国的教育事业,后来更是资助无数工厂农场,甚至还收购了知名华文报纸,将中国的声音传遍全球!一个不认识中国人的老外,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资助中国?他和祖国又有什么渊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热爱祖国的老头吧。

熊德龙老头其实也算是个可怜虫。他出生在印尼,从小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路边,幸好有个孤儿院收留了他,不然这小命就要不保啦。不过孤儿院的生活也没啥好受的,每天营养跟不上,熊德龙在那时就像根火柴棍一样瘦骨嶙峋,活脱脱就是个小病秧子,一点生机勃勃的小男孩的模样都没有。

就在熊德龙命若悬丝之际,一对慈祥的中国夫妇出现了,他们原本已经有了几个骨肉,完全没理由再收养一个。可看到这个小不点儿时,俩口子却动了心思,觉得这孩子身上透着股子与众不同的傻劲儿,最终把他接了回家,给他改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熊德龙"。

自那以后,熊德龙就有了家的温暖。尽管收留他的夫妻并非富人家,但却用尽浑身解数将他养大。为了让熊德龙和自己孩子一视同仁,夫妻俩咬咬牙,将有限的收入一分为二,有什么好吃好穿的统统买双份。别看夫妻俩家里拮据,可对孩子们从没亏欠过,在他们眼里,孩子们的生活才是头等大事。

尽管被热爱有加,但熊德龙青春期时还是遇到了小迷茫。别人看他一脸国人长相,结果名字里三个字全是中文,加之他的养父母又是中国人,这让他分外别扭,一度认为自己身份有些"不伦不类"。不过夫妻俩并未告诉他真相,只是一味用中华文化入脑洗礼,教他要尽孝道、遵重德行。

直到熊德龙十六岁那年,夫妻俩才将他的身世说明白。一番解释之后,熊德龙恍然大悟,从小受家人滴水之恩,自己竟一无所知。不过他也没太纠结,对于这对好心收养的恩人,他由衷地感激不尽。这一年,熊德龙想要自食其力来分担家里的开支,于是怀揣着养父母传授的经商之道,创办了一家海绵厂。

海绵厂开业伊始就赚了不少钱,不过好景不长,一场大火把工厂彻底烧光,熊德龙前前后后的家底血汗钱尽付东流。他当时愁云惨雾,认为人生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利,世间最大的打击。看着熊德龙这般阳痿,老夫妻又是卖房又是借钱,终于给他凑了一笔新的创业资金,让他重新撸起袖子干。

有了当头棒喝,熊德龙这回可算是长了经验。经过反复调查,他发现烟酒行业是当时赚钱的好门路,也不需要多少投资。一家烟酒厂就这么诞生了,从此他再也没跌入谷底,反而通过多年苦干,涉足了金融、酒店等多个行业,开枝散叶遍布全球。

就在熊德龙的小资产逐年膨胀的同时,他也将家人接到了美国居住。即便如此,每周他还是要定期与养父母相聚,兄弟姐妹们也能时不常来家里叙叙家常,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和和美美。不少外人都直呼匪夷所思,真看不出来他们竟不是一家人。

到1978年,熊德龙已年过30,他听闻祖国改革开放,也动了心思回国一探究竟。就这样,他第一次踏上了养母的故乡梅州小城。如今的梅州早已不似他养母年轻时的模样,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城市景象。不过熊德龙却被这里的习俗文化深深打动,虽从未踏足,但他却有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

短暂的考察之旅让熊德龙意识到,虽然祖国的发展蹄疾步稳,却在基建和教育上存在不少缺陷。为此,他当即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赠与当地工厂,也为梅州捐赠了210万元人民币资助修建了嘉应大学,还设立奖学金资助当地师生。从此之后,他的善款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每每遇到哪里有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截至1990年,熊德龙在中国的累计公益捐赠已高达3000万元。

熊德龙在祖国投下的一片爱心田,吸引了众多目光。然而不达之人却对他的动机有所质疑,一个不是中国人的老外,为什么要这般舍得捐助华夏?熊德龙闻言大呼:"虽然我是老外打扮,但我有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祖籍。热爱祖国是我这辈子永恒的情怀!

0 阅读: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