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邹国出生,这时候没人想得到这个小孩的未来是多么耀眼又满怀遗憾。孟子这时候也想不了这么多,他虽然是鲁国大豪门孟孙氏的后代,但是他出生时家里已经没啥资产了,为了生活,他们家这一只就从鲁国搬到了邹国。孟子三岁的时候,他爹就去世了,由他妈妈抚养长大。
说起孟子的母亲,大家都不陌生吧,她可是教育界的大红人,中国虎妈的老祖宗,家长心里的top one偶像,大名鼎鼎的拉开学。去房旭母的孟母3000,我不信你没听过,毕竟孟母这超前的投资眼光可是让我们这些背着房贷压力的社畜羡慕坏了。公元前357年,孟子15岁,他在鲁国跟着子思的学生进行学习。子思是谁呢?他可是大有来头,是孟子的偶像,孔子的嫡孙,受孔子教导。孔子去世以后,子思又跟着孔子的学生曾子学习,所以孟子也算是蹭上了孔子的关系网,对外界也称自己为孔子的私塾弟子。
孟子读书时可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牢牢作文年级第一的宝座。作为家长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孟子在教育圈里名气可是很大,所以毕业以后,年少意气风发的孟子直接回邹国开始自己创业了。听说他要自己办学校了,各路家长纷纷响应,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重点学校读书。作为当红明星,他的学校的招生门槛可是很高的,可谓是延续了他一贯的狂妄风格。觉得自己地位高贵的,觉得自己有才的,觉得自己有功劳的,觉得自己可以走后门的,就连觉得自己年纪大的,他都不要。不愧是大佬,一点都不担心生源问题。因为太红了,孟子就被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看在了眼里,想牵他去当宣传部代言人。孟子心里可有自己的小算盘呢?他觉得邹国太小了,自己的才华在这里实在是施展不开。他的目标可是星辰大海,一路走来,顺风顺水,意气风发的少年总是对未来、对征途满怀期待,于是已经40岁的孟子就怀揣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周游列国之旅。
43岁的孟子来到了齐国,齐国在当时可是业内龙头老大,实力强横。齐威王任邹忌为相,进行政治改革。没错,就是你想的那个邹继讽齐王纳谏的邹忌和齐王。齐威王非常重视人才,听说邹国的大明星孟轲来齐国了,立刻想请他去宫里坐坐,想和大明星交流交流,合个影。但是碰面以后,俩人发现对方的主张和自己不太吻合。齐王是个猛男,喜欢能为他冲锋陷阵的猛将或者是依法治国的贤者。但是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俩人是二饼碰8万,对不上眼儿,所以孟子并没有被齐威王所重用。虽然政治上不太合拍,但孟子好歹也是享誉天下的大明星。齐威王还让人给孟子送去了稷下学宫的offer。
在这里,孟子的思想真正与诸子百家进行了碰撞。稷下学宫可是全天下的学术中心,有各行各业的大牛。稷下学宫的老师工资高,包分配,还送豪宅就不说了,重点是还能直接见到国家领导人。这自源人脉不说了,不说了,都快羡慕哭了。不过稷下学宫也不是那么好呆的,哥哥学派为了一较高下,没事就举办辩论大赛,输了就麻溜滚蛋。孟子到了稷下学宫后,碰到的第一个挑战者就是齐国的学术大咖淳于髡,俩人展开了著名的男女授受不亲辩论大会,这个就是儒家所说的礼。
孟子对性善论不断完善,逐渐开启了儒家思想的新纪元。孟子在稷下学院待了四年,虽然思想境界和名气都提升了一大截儿,但是还是没办法让齐威王采纳他的仁政思想,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用算了,我换个地方,从头再来。正巧他听说了宋国想要实行仁政,于是孟子准备离开齐国前往宋国。孟子到了宋国以后,发现宋王是个光说不练的家伙,于是骂了宋王一顿,直接跑回了他的家乡邹国。孟子在邹国、滕国、魏国都跑了几遍,遗憾的发现这些国家的环境都不适合他去推行人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孟子的民主思想无疑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但在那个战乱纷飞,各国诸侯都需要在兼并战争里存活的时代,很难说孟子到底是千里马遇不到伯乐,还是该说他是一个可爱的理想主义者。公元前319年,孟子第二次来到齐国,虽然第一次没能合作,但今时不同往日嘛。经过了一圈旅行,孟子的名气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时的国君齐宣王给了孟子很高的待遇,让他担任清大夫一职。在这段时间,孟子多次和齐宣王论证,老五老以吉人之老,幼,吾幼以吉人之幼,推己吉人,民为贵,君为亲,社稷次之。这些耳熟能详经典言论都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孟子还经常把齐宣王说到顾左右而言他。
可见,孟子虽然倡导仁政,但他本人显然是进攻型选手。这一年,孟子虽然和齐宣王交流的很和谐,但他的仁政还是不能满足齐宣王当下富国强兵、开疆破土的需求,所以齐宣王也仅仅是询问他的意见,但并不采纳。公元前317年,孟子55岁,孟母去世,孟子返回鲁国为母亲守丧。等他回到齐国时,齐宣王已经暗戳戳地向燕国伸出了黑手。齐宣王询问孟子能不能占领燕国,孟子说,你对人民好就可以占领,如果不能就不占领。齐宣王下令占领燕国,齐军都杀红眼了,哪还能顾得上什么人民在城里大肆杀戮和掠夺。孟子因为这个对齐宣王很失望,而且很多齐国人都觉得这个是孟子的主意,这一大口黑锅扣下来,我老祖宗是真冤枉啊,到现在孟子都还因为这件事儿挨骂呢。
虽然替齐宣王背了这么一大口黑锅,但是齐宣王还是把孟子当做一个招生部部长,不真正重用他的思想主张。孟子直接玩了一手,欲擒故纵,假装要走,实际上在齐国临淄城西的一个画意上停了三天,等齐宣王来挽留他,最终齐宣王也没来。于是孟子心灰意冷,直接辞官回家编书去了。孟子在画意上的三天想的是什么?是对自己无法被采纳的思想的反思,还是对这个国家、这个君主的期望,我们也不得而知。孟子政治上不得知,但是在文学造诣上那可是全面开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些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的就不说了。
孟子在大众视野里虽然是个儒生,但他笔锋犀利,言辞也非常有攻击性。孟子真不愧是国家队里磨练出来的天才辩手。真的很想问问我老祖宗,您老考虑一下发展跨时代代骂服务吗?孟子82岁时,孟子一书也是在这个时期编纂的。公元前289年,孟子去世,这位在诸子百家纷争的战国时代,以一己之力扛起儒家大旗的新时代旗手就此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