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农历二月初七,已经到了仲春时节,气温开始上升,春雨也逐渐增多,已经适合进行耕种了,因此,二月也被称为“春耕月”,对于春耕来说,春雨显得尤为重要。
而龙王作为民间行云布雨的“雨神”,也是备受敬仰的,比如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二月初七的“龙王节”,相传这一天是龙王的诞辰,都与龙有关。

在我国古代,耕种完全是靠天吃饭,自然气候来决定了农作物的收,其中雨水极其重要。龙王作为民间信的“雨神”,每逢干旱,人们便会去祭拜,祈求天降甘霖;二月春耕月,虽然雨水也不算少,但人们还是会特别祭拜龙王,祈求龙王赐福,保佑一年到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因为“龙王诞”的存在,二月初七这一天在我国古代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概括起来主要包括“1要送,2不做,3要吃”。

在龙王诞辰这一天,民间讲究“送心意”。古人认为,礼尚往来是表达诚意的关键,因此在祭拜龙王时,人们会带上一些象征性的礼物,以示虔诚。
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送“面鸭”,这种面鸭并非真正的鸭子,而是用糯米面捏成的象征性礼物。面鸭代表着水禽,寓意着它能游到龙王身边,传达人们的心愿。
人们还会将面鸭放在用面捏成的小船中,并在船上写下自己的祈愿,然后将小船放入水中,任其随波逐流。这一仪式象征着生活顺风顺水,家人平安健康。

在龙王诞这一天,民间有许多禁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不碰针线”和“不碰鱼虾”。
不碰针线:古人认为,龙王是掌管风雨的神灵,而针线尖锐,可能会刺伤龙眼,带来不祥。因此,这一天人们避免做针线活,以免触犯龙王。这样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春耕时节农事繁忙,人们也需要将精力集中在耕作上,确保每个人都在搞春耕,而不是搞针线,以免耽误农时。

不碰鱼虾:龙王被视为水中的神灵,鱼虾则是其“同族”。因此,在龙王诞这一天,人们忌讳捕捞或食用鱼虾,以示对龙王的尊重。这也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春季是鱼虾繁殖的季节,不碰鱼虾能避免捕捞过度,免得破坏了生态平衡。
3要吃:吃面、吃春饼、吃谷物杂粮在龙王诞这一天,饮食上也有许多讲究,人们通过特定的食物来表达对龙王的敬意,并祈求丰收与顺遂。
吃面:面条象征着长寿与顺利,因此在龙王诞这一天,人们会吃面,既是为龙王庆生,也是祈求生活顺遂、家庭兴旺。

吃春饼:春饼是春季的传统食物,薄如纸的饼皮象征着“龙鳞”。人们会在春饼中卷入各种春季时令蔬菜,既是对春天鲜美食材的享受,也寓意着沾上龙王的福气,祈求一年好运连连。
吃谷物杂粮:龙王诞是祈求丰收的日子,因此这一天人们会特意食用谷物杂粮,象征着家中粮食充盈、五谷丰登。通过食用这些食物,人们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总结二月初七的“龙王诞”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的体现。通过“1要送,2不做,3要吃”的习俗,人们表达了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也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