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秦基伟这段话啥意思?谈判桌上得不到的,战场上更得不到

田田影视娱 2024-10-27 15:21:41

电视剧《上甘岭》马上就要大结局了,战役结束后,美军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作为美军“金化攻势”攻击主力的美7师,在这次战役中,伤亡3000多人。在这其中,美7师第31团,也就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几乎全歼的“北极熊团”,重建后再一次被打残。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在1953年的金城反击作战之前的猪排山战斗中,美7师再次被志愿军几乎打残,伤亡达到3500多人。

上甘岭战役后,美7师全力训练夜战,准备以志愿军的战术对付志愿军。不过,这个时候,志愿军却采取了不一样的打法,开始用强大炮火覆盖。

这次战斗,志愿军采用重炮、坦克和喀秋莎火箭炮对猪排山进行火力覆盖,每平方米平均落弹一发。

金城反击作战后,朝鲜半岛停战。

关于上甘岭战役,秦基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有过这样一段话: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它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

秦基伟的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切要从上甘岭战役前的停战谈判说起。

美方首席谈判代表乔伊海军少将提出,要以38线为基准划分军事分界线。中朝方面的南日大将立即予以驳斥,坚持以实际控制线为准,这一分歧成为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谈判陷入了僵局。双方在军事分界线、停战监督机制、战俘遣返等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美国代表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他们开始考虑通过军事行动来打破僵局。

既然是谈判,谈判双方肯定有各自的目标和打算,但是,谈判的最终结果,却是由双方的综合实力来决定。

如果没有综合实力做支撑,如果在谈判中的目标超越了自己的实力,就算重新开打,也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关于谈判桌与战场的关系,通常的说法是: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别想得到。这句话反过来就是:谈判桌上得不到的,战场上也得不到。

相比前一句话,后一句话其实更深刻。

美军之所以在谈判桌上漫天要价,主要原因是对自己和对方的综合实力认识不足,由此制订了不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既然目标和要求不合理,中朝双方肯定不会答应。就这样,不甘心的美国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便策划了上甘岭战役,在他们那边,叫“金化攻势”。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存在有反作用,这就是战场与谈判桌的辩证关系。美方在错误的认识下,制订了错误的目标和要求。这种错误的目标和要求,最终触发了上甘岭战役。

但是,上甘岭战役的结局,证明了范弗里特的火力决定论的破产,最后不得不重新开始谈判。

上甘岭战役美军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美军的武器致胜论和火力决定论,美军忽视了人的精神力量和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也就是说,范弗里特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他要完整认识自己和志愿军,需要反复的较量。

所以说,上甘岭战役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世界观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所以说,秦基伟把上甘岭战役上升到哲学高度,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段显峰在入朝作战前和入朝作战初期,也是武器致胜论者,但是,随着战场实践的增加,段显峰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从一个唯武器论者,变成了一个能动的战场指挥员,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装备条件巧妙地结合起来,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战斗。

所以说,如果从哲学角度来理解《上甘岭》这部电视剧,整场战役就是存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关系的鲜明、生动的写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像范弗里特一样狂妄自大的认识残缺者,对他们这种人,只要反复进行较量,才能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头脑的冷静。

1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