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是齐国历史上在位时间仅次于齐前庄公的国君。
齐前庄公在位64年,在位期间,正是西周末期到春秋初期,他没什么大的作为,但因为在位时间极长,让齐国得以在稳定的局势下慢慢恢复了元气,为后期齐僖公小霸打下了基础。
而齐景公在位58年,在位期间,正是春秋末期,周天子势微,卿族势大,诸侯难以完全掌握国政。
齐景公本身是一个很有野心和理想的国君,他想做一个贤明的国君,将齐国重新带向鼎盛,所以有晏子等治国良臣,同时他又是一个喜欢享乐的人,所以有梁丘据等阿谀奉承之臣。
有意思的是,每当齐景公想要玩乐或者行为有不符合贤君身份的时候,晏子都会进谏,类似于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
所以齐景公后来每当想要做一些可能被晏子劝谏的事情的时候,就尽可能避着晏子,《晏子春秋》上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翟王的儿子翟羡有一项很了不起的技能,即能够驾驭十六匹马拉着的马车,当时诸侯的马车一般是三匹马或者四匹马拉着的马车,再多了基本就算是僭越了。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很多事情都不可能严格按照周礼来,所以出现了多匹马拉着的马车,有这样的马车也就有能够驾驭这样马车的御者,即马夫。
不得不说,翟羡这个马夫很了不得,能让十六匹马同时听话,配合拉着一个马车前进本身就很说明他的能力。
所以齐景公是将翟羡当做人才来看待的,还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专门做马夫,但有意思的是,齐景公内心里并不喜欢看翟羡驾车,可能他需要的只是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能昭显他的身份。
尽管齐景公不喜欢翟羡驾车,但齐景公的宠妾婴子对翟羡很感兴趣,她缠着齐景公请求看翟羡驾驶十六匹马拉马车。
齐景公一开始不答应,后来被缠狠了索性就答应了,但他知道晏子肯定会对此有意见,必须有什么事情缠住晏子才行,至少得让他无暇顾及这件事。
所以齐景公就告诉婴子:“等晏子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时候,你就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到时候寡人让翟羡驾车。”
当时晏子年纪比较大了,身体不太好,等他生病并不是很遥远的一件事情,没多久,晏子就病了,没法上班只能卧病在床。
齐景公知道机会来了,就安排翟羡驾车。婴子在高台上看的心潮澎湃,连带着对翟羡的印象也很好,就对齐景公说:“您为什么不给他优厚的俸禄呢?”
齐景公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整个齐国都是他的,给谁加加工资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自己的宠妾都这样请求了,他干脆答应下来就是,准备给翟羡加薪。
晏子尽管卧病在床,但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只不过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没办法立刻进宫进谏,只能等病好了再作打算,等他病好之后就进宫朝见齐景公。
齐景公没等晏子提及这件事,就先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现在让他驾车给你看看如何?”
晏子淡淡地说:“驾驭马车这样的事情,并不在我的职责之内。”
紧接着齐景公又说:“我很喜欢他驾车,打算给他万钟俸禄,你觉得这样够了吗?”
晏子本就是为这件事来的,在他看来,这件事很值得好好谈论一番,齐景公很明显有被妇人制约之嫌。
曾经齐景公很喜欢卫国人东野驾车,得知婴子不喜欢之后,齐景公就也不喜欢了。
现在他原本不喜欢翟羡驾车,结果婴子喜欢,齐景公就也喜欢了,婴子替翟羡求高薪,齐景公也欣然同意,这难道不是被妇人制约了吗?
况且齐景公不喜欢治理百姓,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高官厚禄,却想着给赶车的人高薪,这本身就说不过去。
遥想当初齐桓公以“狭于今”的土地“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而齐景公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对内不修仁政,路有冻死骨;对外不亲近诸侯,只顾贪图享乐,实在是过分了。
再者,诸侯所乘坐的马车一般是三匹马或者四匹马驾车,用八匹马驾车就已经不符合规制了,现在又用十六匹马拉着的马车,本身就僭越了,如果再引来列国诸侯和国人的效仿,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总之,齐景公的行为绝不是让百姓信服、诸侯归附的做法,相反,他的行为很可能会加深百姓的怨恨。
晏子将自己的这些想法一一告知齐景公,希望齐景公能够重视起来,说到最后,晏子加重语气说:“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齐景公如果不好好想想怎么治理国家,让国家稳中求强,反而总想着寻欢作乐,干一些让国家倾覆的事情,那国家灭亡指日可待,所以当慎重再慎重。
齐景公一听,觉得晏子说的很对,就虚心地说:“您说得很对。”
从这以后,齐景公不再观看御者驾车,辞退了翟羡,也疏远了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