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俄罗斯开放海参崴港作为中国内贸跨境运输的中转港口,这肯定是好事,不过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复杂。
首先自从俄乌开战后,俄罗斯通过波罗的海的贸易路线严重受阻,这就导致大部分的货物不得不转向远东,所以目前海参崴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差不多是在24小时循环上货卸货。
如果东北想要增加海参崴的中转货运量,依靠现有的码头肯定是不够的,解决办法只有再开新港。
其次,俄国人的通关效率堪忧,根据网上的消息,中俄边境上每天能够的通过的车辆大约在350辆,如今口岸排队的货车超过了700辆,正常情况下通关至少需要两天的时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俄罗斯铁路运力拉胯,海参崴的疏港能力堪忧,如果从费用成本的角度考虑,东北借港出海的优势并不比铁路运输高多少。
不过大家注意哈,这个“内贸”大有深意,从商务的角度上去讲,也就是可以不把海参崴港当成外国领土来处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东北打开了一条出海通道。
放眼全球,能把港口这么玩的,俄罗斯应该是第一个。
所以从理论上讲,中国拿到海参崴港口的使用权,但同时俄罗斯也能用,中俄双方完全可以在港口内进行货物交易,避免了一系列复杂的出关手续,至于载满货柜的船,究竟是走北极路线去莫斯科,还是一路南下跑广州,就让欧美自行脑补吧。
远东地区对于中俄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这完全是俄罗斯在西方集体制裁下的无奈之举,考虑到近代历史恩怨以及俄罗斯在商业合作上的信誉值,一个跨境港口能够带来多少经济利益,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02
众所周知,海参崴,包括整个远东地区都是中国人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记忆。
海参崴曾是中国的城市,只不过鸦片战争之后大清虚得一逼,沙俄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按着清政府的脑袋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大小104个不平等条约,仅次于大英的163个和小日子的153个。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沙俄就从中国东北切走了包括库页岛、海参崴、海兰泡、伯力、外兴安岭等大约1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原属于中国内河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也变成了中俄共管的国际河道。
早在1882年,沙俄为了应对中国东北人口的快速增长,于是紧急上马了远东的铁路基建项目,目的就是把欧洲地区的人口疏解到远东地区,以平衡中国东北这边的人口压力。
这条铁路于1891年开工,直到1916年才修完,中间还经历了一场日俄战争。
在日本看来,沙俄把铁路修道东北地区,严重影响了它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在就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未完工的时候,赌上国运与俄国人硬刚了一把。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日本获得了远东地区的大部分利益,并打消了俄国人继续南下的野心,而沙皇为了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欧洲。
后来在多方势力的搅合下,欧洲爆发了一战,只不过俄军是一如既往地拉胯,愤怒的老百姓甚至毙了沙皇的全家。
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日俄战争完全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传,而远东地区的利益争夺,则是俄皇惨被灭门的导火索。
所以到了苏联时代,慈父对远东地区的人口大开发是一刻也没停下来。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就确定了远东的工业地位,二战后,远东的军事政治意义更加突出,为了鼓励老百姓跑到远东垦荒,苏联一度搞起了国家移民政策,不仅分给移民土地,甚至还提供安家费、提高工资待遇。
于是到了60年代初,远东地区的人口从160万增加到了480万,苏联解体前甚至达到了810万,这里面大部分是白、俄两个加盟国的知青以及俄罗斯境内的囚犯。
不过远东地区始终没能发展起来,一是因为这里靠近西伯利亚就跟个天然大冰柜一样,非常不利于人类生存。
二是在苏联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移民远东更像是强权感召下的主动流放,大部分人还是心系欧洲,根本不愿意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奉献青春。
于是等到苏联一解体,远东地区的人能跑的全跑回了欧洲,跑不掉的就遁隐在大城市的犄角旮旯里。到了2010年,远东地区就只剩下600万左右,相当于 3个河南省的面积装着一个驻马店的人口。
即便这么点人口,分布的也非常不平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海参崴、伯力和雅库茨克几个大城市,剩下的地区基本实现了熊比人多。
更为尴尬的是,最近这些年,已有百万的俄罗斯人跑到了东亚国家移民,这让俄罗斯本就不宽裕的人口雪上加霜。
03
所以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俄国人就一直严防中国的影响力渗透到远东地区,他们宁愿找美国、日本,甚至天性烂漫的印度人合作,也尽量避开隔壁的东方某大国。
而且这里的油气能源最开始也只卖日韩,直到2014年俄罗斯切下克里米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为弥补欧洲市场的经济损失,俄罗斯才勉强答应开通第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
另外还有被拖了多年的黑龙江跨境大桥,如果不是俄军在前线屡战屡败,国内经济严重下滑,俄罗斯政府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紧急通车。
站在俄罗斯政府的角度,历史问题是一方面,单从人口和经济规模上,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就不是一个数量级,更重要的一点是,远东地区与莫斯科跨越山和大海,一东一西中间相隔了8000多公里。
由于地理上的距离,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欧洲部分一直在各过各的,运行的经济模式也各不相同,远东各州主要仰仗东亚三国的贸易出口,而莫斯科则严重依赖欧洲,所以一旦俄罗斯衰落或者再度解体,远东自治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正是这些顾虑,让俄罗斯在远东开发的问题上始终防着中国,即便是双方达成了最高水平的“战略协作伙伴”,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是能拖就拖。
如今俄罗斯开通海参崴作为中国内贸货物跨境的运输港口,不能说是形势所迫,只能说是走投无路。
自2023年以来,俄乌双方已经打成了消耗战,俄军攻不上去,乌军也没能力发起大规模的反攻,俄乌已成僵局,但西方的经济制裁却效果明显,根据数据显示,俄罗斯一季度的能源出口几乎腰斩,财政赤字达到了290亿美元。
等于一边是庞大的军费开支,一边是持续扩大的财政窟窿,俄罗斯经济随时都有崩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拥抱中国经济外,俄罗斯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那有的朋友可能就要说了,俄罗斯不是还有印度吗?
怎么说呢,去年俄罗斯低价出口给印度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结算了将近400亿美元的印度卢比,结果印度人讲究,居然不同意俄罗斯用卢比买自己的东西。
所以前段时间俄罗斯要求印度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天然气,主要原因就是手里的卢比花不出去,只不过印度人不为所动,明显就是要再坑俄国人一把。
总的来说,俄罗斯开放海参崴港完全是被动行为,在彻底与西方切割的情况下,只能把未来的经济发展押宝在远东地区。
这对中国东北肯定是个重大利好,不仅可以提升东北制造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远东地区的矿产资源进入东北,从而带动当地的能源、电力以及重化工行业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俄罗斯的双头鹰特质,开放远东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缓解西方经济制裁的压力,解决目前国内的财政困境。
一旦欧俄关系缓和,远东地区的合作会不会走样还很难说,毕竟资源和港口的水龙头始终掌握在俄罗斯手里,一个跨境运输口岸究竟能为东北带来多少经济利益,还是需要用时间去做判断。
但不管怎么样,能够走出这一步,也就意味着中俄关系又近了一步,这对未来国际格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