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老年人,不会和儿女说这三句话

鲨娱宝宝 2022-02-12 17:10:44

言语比刀子更伤人。

人老了,在与儿女相处的过程中,更要懂得“惜言如金”,才能避免因为“碎碎念”而引发的种种不快。

01

生病时,不说丧气话。

人越是年纪增大,越会明白:

老人身体健康,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气。

不光是省了一大笔医药费,还有大量的时间成本。

成年人的世界,谁不是一边努力打工,一边安排好琐碎的生活。一旦遭遇父母生病住院,这种竭力维持的平衡就会被瞬间打破,不得不一再挤压原本就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尽力服侍于病床前。

只要儿女会主动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做父母的,其实就应当感到欣慰。

比如,联系就诊医院、确定诊疗方案、安排陪护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等,这些都是让老人得以安心的举措。

尤其是在面对棘手的病情时,找到了权威的专家,能够对病情的诊治十拿九稳,这便是儿女最大的孝心了。

可很多人,看重的并不是这些。他们固执地坚守“小病能拖则拖,大病能扛则扛,不到下不了床,绝不找儿女帮忙。”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成为不治之症。

即便如此,对于儿女们安排的检查和治疗,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治疗本身,而是花费多少钱,哪怕儿女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做了,他们也要找种种借口“不治了”。

比如,老年人骨折后,可以做微创手术及时修补,但有的老人就是不要多花钱,选择卧床静养。看起来省了一笔手术费,但伤筋动骨一百天,儿女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来陪护,再加上随时存在的二次骨折的风险,后果往往更加难以控制。

这种看似为儿女“省钱”的做法,往往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更让儿女感到沮丧的是,一旦无法和父母就治疗达成一致,他们动不动就甩出一句话:“死了算了,死了好,一了百了。”

父母习惯性地说丧气话,只会一次次浇灭儿女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信心:没钱可以去赚去借,也一定要把父母的病治好。可如果再怎么使劲,父母都不愿配合,这便是一道人为制造且无法愈合的伤,一点点将儿女亲情磨损殆尽。

02

欢喜时,不说风凉话。

乐观的人,总是看到希望,而悲观的人,总是陷入绝望。

一名网友讲述她和前婆婆的故事:前夫由母亲一手带大,格外孝顺。老太太对儿子媳妇也是鼎力相助,从不吝啬拿出自己所有的钱财帮衬小两口。但她最见不得小夫妻俩的亲密无间和快乐。

尤其是逢年过节,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时,前婆婆必定要历数“前尘往事”:她是如何吃尽苦头一个人把儿子抚养成人的,对于小两口的“没划算、大手大脚”是如何忧心忡忡,说到最后,她涕泪俱下,兀自伤心,似乎不按照她过苦日子的做法,日子就没法继续了。

好好的饭局,每次都这样不欢而散。

似乎家里就应该“愁云密布”,就应该“如临大敌”。再值得高兴的事、值得庆贺的事,一到了前婆婆那里,都不值一提:比如,升职加薪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更高的职位和薪资待遇没有实现呢;孩子乖巧懂事,领着奖状回家,也是理所当然,更要警惕的是“小时了了,大未必然。”朋友雪中送炭,嘘寒问暖,必定是有所他图。

这样的日子,除了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没有一丝温馨和幸福可言。

想起一位哲人说过的话:“幸福不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能力。”一个无法感知幸福的人,纵然有金山银山,也无法体会到分毫的快乐。

他们沦为了心的囚徒,一遍遍地在自我束缚的网里挣扎,却总与出口擦肩而过。

喜欢说风凉话的老人,由内而外散发出满满的负能量,让人望而生畏,避之不及。

03

艰难时,不说真话。

一家人,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姐妹,有吵架不记隔夜仇的夫妻,更有“子不嫌母丑”的父母儿女,任何时候,家人团结一心,便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散文,题目是《妈妈的存折》,讲述了作者年少时,家境贫寒,吃不饱穿不暖之际,妈妈总是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因为妈妈还有本存折呢,只要熬过了眼下的困难,到时候,就能用存折里的钱来更好地改善家里的生活了。

可直到他们成年之后,妈妈也没有拿出那本存折。只是,兄弟姐妹们都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妈妈的存折”,才让他们没有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才能自信满满地熬过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难关。

一个家庭中,若父母有这般睿智,这般坚毅,便如同暗夜里,也有了一道光。一心追光的人,总会忘记黑暗的困扰,步履坚定地往前去。

父母常常被儿女视作依靠,也掌管着家庭这艘航船的航向,如果不能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就像打仗的时候,一支军队失去了统帅,很快就会“溃不成军”。

所以,面对人生窘境时,有担当、有智慧的父母往往不会把真话说尽,而是成为儿女们不竭尽的力量源泉。

04

结束语:

人老了,最要紧的事情,是搞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儿女们做什么。

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情感有所寄托,这就是对儿女最大的帮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