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临死前,冷冷说了6个字,当众揭穿刘备真面目,可惜魏延不懂

史理爱学思 2024-10-29 01:46:04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干政导致皇权旁落,历史进入群雄逐鹿的混乱时期。各路诸侯攻城掠地割据一方,刘备作为“帝室之胄”立志匡扶汉室,信义著于四海,网罗天下人才。

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遂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

本在江东的襄阳庞统因未能被孙权重用,赤壁战后也经诸葛亮推荐归顺刘备。

时机成熟后,刘备大军入川,准备谋取益州,本应大显身手的庞统却因为误入“落凤坡”而命丧当场。

弥留之际,庞统冷冷说出6个字,当众揭穿刘备真面目,可惜魏延没能听懂。

被迫走上绝路

庞统最后的悲惨结局,和刘备入川之初的优柔寡断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早在得知别驾张松在曹操处受挫时,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便得知取川时机已到。

经过刘备一番“款待”后,张松献上西川地图,恳求刘备早日入川取益州,并派遣法正前来相助。

为防东吴趁机偷袭,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跟随刘备一同入川,以帮助刘璋之名义伺机夺取蜀中之地。

从个人能力来讲,庞统在军事方面要略胜于诸葛亮,当年赤壁之战的“铁索连舟”计策就出自庞统。只不过此人较为激进,不如孔明那般稳妥。

在应刘璋之约入川之初,庞统就对刘备提出一条“上策”,以宴请之名邀刘璋入帐,席间以摔杯为号将其杀死,如此可以兵不血刃拿下西川。

刘备对此深感不妥,恐伤百姓民心,因此踌躇不决,庞统却在席间以“舞剑助兴”为幌子动起手来。

刘备见场面越发焦灼,便怒斥将众人赶了出去。此刻庞统已经意识到,刘备此举是为笼络西川民心,但却失去了取川的绝佳时机。

正当庞统另寻他路,准备再次劝谏刘备之时,诸葛亮的一封书信到来,信中说“罡星在西,恐主帅凶多吉少,行事切记谨慎”。

这一说法加重了刘备内心的疑虑,本就不想过早动兵的他更有理由蛰伏。

此举让箭在弦上的庞统再度陷入两难,相比于相貌丑陋,主动来投,又寸功未建的庞统,刘备更愿意相信自己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所以庞统的计策再次落空。

后者自然十分不甘心,他却说刘备不应该被“梦寐之事”所左右,正所谓“壮士临死,不死带伤,自然之理也”。

其实庞统指出的表达完全正确,大丈夫不应该被怪力乱神等虚无缥缈的事情左右,此时的庞统不但忠心,且计谋可行,又是坚定的唯物者,但始终未被刘备采纳。

因为接连错失良机,刘备不得不大动干戈,和刘璋短兵相接,他与庞统兵分两路,分别入川。刘备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决定会让庞统命丧当场。

出发之前,庞统所骑黑马“顽劣不堪”,将其从马上跌下。

刘备见状,特将手中的卢马交于庞统,后者感激之至,殊不知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凤雏落坡与死前看破

告别刘备后,庞统骑白马带蜀军走进了一处名为“落凤坡”的峡谷之中。得知此地名称于己不利后便要撤退。

但是,刘璋的手下张任等人早在“接风宴席”期间,就没对刘备留下好印象,早就派人暗中监视。

得知刘备想要兵分两路进攻西川之后,张任断定刘备会从小路而来,所以早已带兵埋伏在此地,他们看不清刘备模样,更不知刘备从大路光明正大而来,只知其坐骑为白马。

于是出发前与刘备交换坐骑的庞统就糟了殃,随着招人一声令下,数百名弩弓手万剑齐发,目标直指“阵前身骑白马之人”。

猝不及防的庞统当场中箭,坠于马下,众人虽来抢救,但因伤及心脏,庞统已然无力回天。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庞统在弥留之际终于看清了刘备,并告诉魏延六个字“切莫以我为念”,随后气绝身亡。

不得不说,庞统的临终遗言充满懊悔,他也未曾想到,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竟然是如此之人,不仅优柔寡断,还迷信星象之说。

最终错失良机导致取川大计失败,接连数次不采纳自己的计谋引发了一场不必要战争,只可惜大将魏延并未听懂当时庞统的忠告。

弦外之音与追悔莫及的魏延

庞统所说的这六个字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是告知刘备,不要因为自己的死亡而拖延或放弃进攻西川的计划。

其实在此处,庞统早就看清了刘备假仁假义和伪善的一面,他清楚刘备因为自己的陨落顾及面子问题而放弃进攻,故说此话激之。

其次是提醒魏延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庞统用自己的性命将刘备伪善的面具撕开给魏延看。

只可惜魏延未能领悟话中深意,将庞统所说理解成为义无反顾,更加尽心竭力为刘备尽忠,并且始终认为刘备是仁义的枭雄,始终不离不弃地跟随。

后来因未曾寻刘备,才去投靠昏庸的太守韩玄,得知刘备来到西川,魏延当即来投。

谁知到了军营之后,诸葛亮却说魏延“居其地而献其城,食其禄而杀其主,不忠不义”,当即下令斩首。刘备虽然当时为他求情,但始终是为自己的“仁义”面具着想。

而魏延的灾难还不止于此,多年之后,刘备已经驾崩,蜀军北伐面临困境。

诸葛亮从生至死,经历多次失败,始终没有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甚至担心魏延叛变,在自己死后安排他人杀死了魏延。

如果早些领悟庞统临死前所说,魏延也不会是如此凄惨的结局。

总结

“话里有话”似乎已经成了古人的表达艺术,但当时的人并不像如今一样能反复推敲,略微的失误可能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性命和生存。

就像魏延对庞统临终之言的认知偏差,最终导致自己赔上了性命。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罗江白马关:落凤坡前祭凤雏》彭忠富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