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上岸难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信瑞说课程 2025-02-23 02:37:15

我们再来聊一聊考研,考研和保研相比,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保研有多个offer可以选择,那么考研就是要么没有,有就只有一个。这也是为什么能保研就不考研的一个最核心的理由。

考研报名的先报后考,是造成考研上岸难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今年出题的难度和你能考到什么水平,完全凭借你近半年或一年的复习情况和对自己的了解来预判。首先这个事儿它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确定今年预计的分数和实际考的分数之间的差距,是更高还是更低。

此外,你只能选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你能够读到国内的顶级名校,理论上肯定不需要考虑什么地域性的问题。因为这些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认可度,无论是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回到家乡找工作,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真的要输,可能输在人脉关系上。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于名校,即使在本地就读,没有人脉关系同样可能处于劣势。所以这个事儿不用太纠结,名校才是自己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除非是学霸,否则都会优先考虑自己家乡或者未来想就业所在省份的学校。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个相对的小规律:宁愿选择本地的二流的学校读个研究生,也不要选择其它省份你不愿意去或者未来不准备在那儿就业的一流学校。虽然一流学校可能是当地的双非医科大学,但意义并不大。收获可能并不如本地的二流学校来的多。

在当地的二流学校就读,你可以在这个圈子里积累三年的人脉关系,这个是无可替代的。而且,二流层次学校的附属医院及辐射范围的医院,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你才有最大的可能性留在附属医院里。比如,在安徽医科大读研,想在它的依附院里就业,一个硕士是完全不够格的。但是在蚌埠医科大学,在它的附属医院和辐射范围内的医院里就业,你的硕士学历可能刚刚好。

如果现实和梦想存在差距,不要过分追求,也不要强求。如果成绩一般,也不想再折腾,就不要考虑任何地域性的事儿,哪里能上岸就去哪里,毕竟能拿到硕士学位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如果学校不是顶流名校,能保专硕还是尽量保专硕。如果真的不得已,什么叫不得已?就是我今年已经脱了一层皮,不管是死是活,反正再也不考了。那这个时候学硕咱也要。但是在学硕里边尽量选择临床的学硕,不读基础的学硕。

其实,今天这番话也是说给家长听的。因为我们做了11年的考研培训,见过很多家长成为了孩子的的“猪队友”,他们并没有比孩子更清楚自己的水平。却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了孩子,最后把孩子给扼杀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其实孩子有时候很清醒,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但是家长却坚持要孩子读本省的医科大或者所谓的好学校,这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未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