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一只破手套吗?怎么就能值这么多钱?一位年轻的观众小声嘀咕,很明显对于这个拍卖价格感到惊奇和不满。
而在另一边几位艺术评论家站起身来,兴奋地交谈着,仿佛刚刚见证了一场历史性的事件。
引发大家争议的画作正是冷军的超写实油画《手相》,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脏兮兮的手套,换做是其他人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为何能在拍卖会上有这么高的价格。
这幅画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冷军,又是如何将一件破手套变成价值连城的艺术奇迹?
01
偶然的发现
1996年冬,冷军和朋友去到武汉参观钢铁厂,原本只是一次正常的拜访,可没想到竟然让冷军发现了好东西。
钢铁厂内都是生产的味道,有机器的油污味,也有那些钢铁的味道。
走着走着他看见了角落里的一个破烂手套,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因为这只手套早已失去了原本的形状,满是深浅不一的划痕和裂口,布料的边缘翻卷起碎屑般的毛边,指尖还沾满了黑色的油污,几块锈迹斑驳地斑布在掌心。
但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手套,弯腰捡起用手轻轻拂去手套上的灰尘,他凝视着这件看似毫无价值的物品,仿佛它正低声诉说着某种无声的故事。
这个手套从崭新到破旧,期间跟着主人经历了哪些事情?遭受了多少磨难、流了多少汗水,才让手套变成了现在的这个鬼样子?
为了方便自己后续的创作,冷军在大家的目光中就将这个破旧的手套带了回去。
回到画室后冷军将手套摆在画架上,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他发现这只手套并不是简单的破旧物品,而是一种生活和劳动的象征,它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也隐含着无数普通劳动者的心血。
冷军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画笔将这只手套的故事讲述出来,但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超写实画作要求极高的技艺和耐心,而冷军要的不仅仅是画得“像”,而是画出它的灵魂。
冷军首先用高倍放大镜仔细研究手套上的细节:布料的纹理,油污的层次,铁锈的斑驳,甚至裂口的边缘是如何卷曲的,他还对手套的材质进行了多次试验,试图找到最合适的颜料来还原这些细节。
每天早晨他都将手套放在固定的光线下开始工作,一笔一笔地勾勒出手套的轮廓和纹理,甚至连手套上微微发亮的油污光泽也用不同的画笔层层叠加,以求达到最真实的效果。
02
艺术与现实的碰撞
整个过程是极其繁琐和费时的,为了让手套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冷军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忘记吃饭和休息。
有一次他盯着画布上的裂痕看了整整一个下午,只为调整光影效果,使其更加符合现实。
朋友们来看望他时,都被画作的逼真程度震撼了,有人开玩笑说这画上的手套,看起来比真的还真。
不过他自己却并不满足,认为这幅画还缺少一种“灵魂”,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只手套的背景,他专门拜访了一些钢铁厂的工人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通过这些交流冷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这幅画不仅仅是一只手套的写实,更是对劳动者尊严的致敬。
当《手相》最终完成时,冷军将它送往了一场重要的艺术展览,画作刚刚展出就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
许多观众被它的逼真程度震撼,有人甚至用手触摸画布,试图确认这是不是一张照片。
这真的是画出来的吗?简直难以置信!一位年轻的参观者感叹道。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这不就是一只破手套吗?有什么值得画的?
画得再真又怎么样?还不如直接拍张照片。
随着《手相》进入拍卖市场,这种极端的争议愈演愈烈,当拍卖师喊出成交价时,全场瞬间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一片喧哗。
有人愤愤不平,认为这样的价格简直荒谬,也有人感叹冷军的画作确实令人钦佩,值这个价。
一位资深艺术评论家在拍卖会后说:冷军的画作看似简单,但它背后蕴含的是对劳动者的致敬和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才是它的真正价值。
03
冷军的坚持与反思
面对外界的争议冷军始终保持沉默,他坦言创作《手相》并不是为了赢得掌声或金钱,而是希望让人们看到那些被忽视的平凡劳动者。
我画这幅画,只是想记录一种生活的真实。
事实上,《手相》只是冷军众多超写实作品中的一部分,在之后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以“旧物”为主题的作品,大家对于这些作品的反响依旧是两极分化的。
有人认为这么逼真有什么用,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拿相机拍出来,但有些人却觉得这就是艺术的价值。
当我们再次回看《手相》,是否能从中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情感?这幅画不仅是一只手套的故事,更是对劳动者、对生命、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冷军用他的画笔创作,这才让我们有机会关注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忽略的一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既陌生又熟悉,从垃圾到艺术这不仅是一幅画的故事,更是一位画家的追求与坚持的写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冷军的作品似乎提醒着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光鲜,而在于那些不曾被注意的细节与情感。[加油]
参考资料:
北晚在线 2018-04-26 《这个人的手比相机像素还高,一幅画卖6000万,比照片还真》
红星新闻 2019-12-29 《<小姜>拍7千万天价!冷军独家回应:如有类同,我把所有作品都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