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与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乌克兰军队高级军官透露,该国已成功部署一款名为“Tryzub”(在乌克兰语中意为“三叉戟”,同时也是乌克兰国徽图案)的激光武器,乌克兰方面更是声称自己是全球最早成功开发激光防空武器的国家之一。这款神秘的激光武器被应用于战场,主要对付低空飞行目标,尤其是无人机。乌克兰军队宣称,“三叉戟”在实战中成功击落了“敌方飞机”,不过关于具体细节,乌军选择了保密。
泽连斯基(资料图)
实测数据显示,在110米距离外,它能在短短10秒内烧穿1.5毫米厚的钢板,留下直径2厘米的洞。这样的威力对于无人机来说是致命的,足以使其在空中变成一堆报废的电子垃圾。更为惊艳的是,其理论射程可达3公里,具备击落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甚至有专家推测它可能拥有击落巡航导弹的潜力。而且,“三叉戟”在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一次发射成本仅需几美元,相比动辄几十万美元的传统防空导弹,性价比极高。
然而,“三叉戟”也存在诸多短板。对比美国同类激光系统,美国产品功率动辄达到100 - 200千瓦,而乌克兰的“三叉戟”经专家估计功率不超过50千瓦。从这个角度看,“三叉戟”更像是技术验证的演示品,而非成熟的实战武器。乌克兰官方也承认,这款系统参考了英国“龙火”激光炮的设计。英国“龙火”激光炮背后有着英国国防部和工业界的联合支持,自2017年在伦敦国际防务装备展亮相后,已耗费约1亿英镑的研发经费。
实战环境对“三叉戟”的考验也十分严峻。在乌克兰东部前线的沙尘暴天气中,“三叉戟”的有效射程从2公里急剧缩至800米。曾有俄军利用沙尘天气派出无人机群,乌军操作员操作的激光束在黄沙中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最终只能依靠高射机枪进行防御。面对高端武器时,“三叉戟”更是力不从心。俄军“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以10倍音速突防,从被激光锁定到命中目标只需6秒,而“三叉戟”至少需要持续照射5秒才能烧穿外壳。乌军防空部队对此抱怨连连,认为它打慢速无人机还行,面对真正的高端武器就如同“滋水枪”一般。
激光武器(资料图)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美双方就俄乌冲突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达成一致并非易事,但双方正在就这些问题进行对话。同时,双方在大使馆工作恢复、外交官行动简化等方面已达成共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指出,俄美正处于关系正常化及构建新关系的起步阶段。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俄乌冲突议题上的立场充满矛盾。他公开质疑泽连斯基的领导效能,直言这场冲突早在三年前就该终结;同时又呼吁各方迅速达成停火协议,推动局势走向和平。 回顾俄乌冲突的缘起,美国主导下的北约持续东扩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素。北约不断吸纳新成员,将军事部署逐步向俄罗斯边境推进,完全漠视俄罗斯在安全层面的合理诉求。长期以来的围堵打压,让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普京采取军事行动,本质上是为捍卫俄罗斯国家安全而做出的艰难抉择。因此,单纯地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或乌克兰任何一方,都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这场冲突的真实面貌。
特朗普(资料图)
目前,俄乌双方的停火提议陷入僵持状态。普京提出的30小时停火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还是未知数,泽连斯基的30天停火提议更是看似遥不可及。美国的态度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特朗普的相关言论可能刺激俄乌双方,也可能使谈判彻底陷入僵局。这场冲突不仅对俄乌两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在能源、地缘政治、军事博弈等多个方面影响着全球局势。每一次军事行动、每一轮外交谈判,都在重塑着世界格局。停火提议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涉及多方利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尽管和平的曙光偶尔闪现,但真正实现和平却依旧困难重重,遥不可及。
没有30公里以上的有效射程就几乎没有实战意义,有100-300公里射程才具有极大优势,目前似乎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