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等报道,特朗普近期关于对华关税态度出现转变。这一转变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交织。
特朗普的对华态度一直备受关注。之前他下令实施关税政策,却给美国带来不少麻烦。美国企业和农民叫苦不迭,损失相当惨重。可特朗普起初并不承认这是决策失误,还让美国民众接受现状。
不过,特朗普的态度现在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先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表示,不想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了。他说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这表明他意识到继续提高关税可能使两国贸易停滞,也会影响美国国内消费市场。彭博社等媒体报道了这件事,这一表态可不像他之前的强硬态度。而且他还在被问到美国会对中国进一步反制措施作何回应时,暗示可能愿意降低关税,这就更显示出他态度的转变了。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之前的一些做法显示出他之前的强硬策略难以持续。他被曝试图借关税施压,强迫各国限制对华贸易。他有让数十个国家寻求美国减免或豁免关税的打算,交换条件是这些国家要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制造业实力,还考虑对他国从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二级关税。但现在他却转变态度,说要降低关税或者至少不再提高了。这中间是有很多原因的。
美国目前的一些状况让特朗普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政策。美国国内经济面临压力,不久前美国迎来“股债汇三杀”,股市、债市和汇率一起大幅下跌,这可是很严重的情况。同时,美国超市还出现抢购潮,因为民众想避免关税带来的冲击,从牙刷到厕纸都被抢购。这种国内经济的乱象,让特朗普明白不能再这样和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僵持下去了。
特朗普(资料图)
再看贸易方面,中国已经在寻求美国供应链的替代品,像从巴西进口40船大豆来替代美国大豆,这使得美国大豆农场一片哀嚎。而且美国的大豆协会主席都出来呼吁特朗普不要拿美国农民的生意冒险,要尽快和贸易伙伴达成协议。此外,澳大利亚、巴西、南非、阿根廷等国家也在想办法取代美国商品的在华市场。这样的外部贸易环境,让美国如果继续关税战,损失会越来越大。
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互动来看,特朗普的政策效果也不佳。在关税问题上,美国试图与其他国家达成孤立中国的协议,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都表示这不太可能成功,因为特朗普已经完全丧失了信誉。这表明特朗普之前的强硬手段在国际上也没什么助力。他在贸易谈判中的反复无常,前一天要求中国先认怂签贸易协定,转头又表示不想加税了,还想在3到4周内和中国达成协议,这让他的形象大打折扣,也让他在对华政策上更加难以强硬下去。
白宫(资料图)
再看看特朗普之前的那些强硬表态和如今的变化。他之前将中国称为“敌对贸易国家”,可如今他的最新表态和那时的语气截然不同。他在白宫接受采访时说,他不希望关税继续上涨,还可能想把关税定得更低。他还打算推迟(TikTok)交易,这或许也是他调整对华策略的一部分。之前中美关税战基本到极致,两国大宗贸易陷入停顿,而美国一直以印钱大国自居,面对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焦虑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中国限制对美关键矿物出口后,美国包括尖端国防工业等高科技产业受到冲击,这让特朗普的极端政策暴露出软肋,阵脚变乱。
现在美国在中国市场的底气也在逐渐消失,难以掩饰自己在对华贸易上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只能选择软化对华态度,不想继续提高关税,试图重新与中国达成协议来改善现状。
特朗普的对华态度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贸易局势,还是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关系,都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华政策。他的态度转变也许会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带来新的转机,未来中美之间是否能真正达成协议,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贸易关系,值得全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