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副军长退休回乡,坚决不搞特殊化,带领乡亲们养鱼致富

冰点历史 2025-04-16 09:41:34
前言

朱铁谷将军投身革命岁月漫长,多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退休前,他担任集团军副军长一职。按常理,退休后的他本可以在干休所安享晚年,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然而,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老家,毅然决定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身为一名老党员、老领导,地方干部们都对他敬重有加,想着给予他特殊照顾,让他的生活更加舒适。可朱铁谷将军却坚决拒绝,他始终秉持着朴素的作风,不愿搞特殊化。回到老家后,看到乡亲们生活依旧贫困,朱铁谷将军心急如焚。他深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带领乡亲们发展养鱼产业。

朱铁谷的革命经历

朱铁谷老家有个湖,叫陈瑶湖。他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去湖边洗衣服,爸爸去湖里打鱼,都把他带在身边。后来,家里穷,亲人又生病,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小小年纪的朱铁谷,心里装满了对地主、渔霸的仇恨。他怀着一腔热血,在陈瑶湖干起了党的地下工作,给组织当交通员。

1939 年,朱铁谷 20 岁,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冬天的时候,新四军来到了陈瑶湖。朱铁谷和乡里好几百个年轻人都参了军,他被分到学兵队,当上了副队长。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漫长的当兵生涯。

朱铁谷打仗特别勇敢,遇到事儿还沉着冷静,特别机智,立下了不少战功。部队里、地方上,到处都有人传颂他的名字。后来,局势变了,部队要离开陈瑶湖,离开枞阳,离开安徽。这可是朱铁谷头一回离开老家。他站在山梁上,对着陈瑶湖,深深地鞠了一躬,心里想着:乡亲们,等把日本鬼子赶走了,我一定回来!

日本投降了,可蒋介石又挑起了内战。这时候,朱铁谷已经成了第三野战军粟裕司令员手下一员能征善战的得力干将。“平津、辽沈、淮海” 这些大战役打完,都胜利了。粟裕司令员把朱铁谷叫到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室,交给他一个任务:野战军决定让朱铁谷带一支先遣队,回到老家枞阳一带,给第二野战军渡江作战做准备。

一想到自己的家乡要解放了,乡亲们终于能扬眉吐气了,朱铁谷接到这个任务,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朱铁谷带着先遣队,拔掉了国民党军队残留的几颗 “钉子”,顺顺利利地到了枞阳。乡亲们听说自己的队伍要过江打老蒋,都兴奋坏了。他们从湖里捞出藏起来的小船,还有人为了造船,把自家门板都卸下来了。很快,好几千只木船就准备好了,就等着一声令下,载着解放军战士冲过长江。

部队顺利渡过了长江。可朱铁谷没想到,这一走,几十年都没能再回老家。解放后,朱铁谷的职务越升越高,从师长一直当到兵团司令部参谋长。可不管职位怎么变,他心里对家乡的思念,从来都没停过。62 岁的时候,朱铁谷退下来了,脱下军装,换上了中山装。他算了算,自己在部队待了 42 年,突然没了军号声,他浑身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朱铁谷心里明白,退下来是为了大局考虑。可他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哪能就这么躺着享清福。这么想着,朱铁谷一咬牙,决定回老家,把自己身上这股子劲儿,都使在家乡建设上,为乡亲们出份力 。

朱铁谷回到老家,不搞特殊化

朱铁谷回到陈瑶湖都十年了,从来没吃过别人请的饭,那些上门送礼想走后门的,他也一个都没放过。1989 年,县里开渡江作战 40 周年纪念大会。开完会,就摆了宴席,要招待当年参加渡江作战的军队和地方的相关人员。可马上要开饭的时候,朱铁谷,这个渡江先遣队的负责人,居然不见了!大家到处找,结果发现他回家了。一桌子山珍海味他不吃,正啃着山芋吃得香呢。

来找他的人都很纳闷,朱铁谷一边擦嘴,一边跟来人说:“你看乡里乡亲的,日子过得都不宽裕,我就是吃了那些山珍海味,也觉得不香啊。”

有一年春耕的时候,朱铁谷老伴的一个亲戚找上门来,想让他帮忙搞一批化肥,还特意带了名烟、名酒,还说事情办成了,还要好好感谢他。朱铁谷跟这个亲戚说:“你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要是符合原则的事,不用你说,我肯定主动去办;要是违反政策规定,你就是搬来金山银山,我也不会干。”

后来他弄明白了,这个亲戚就是想趁着化肥紧俏,倒腾一下赚点钱。朱铁谷就很严肃地批评他:“我们天天都在讲原则,我怎么能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事呢?”

有人在背后说他老古板,脑子像不锈钢一样,一点都不灵活。他听到了,也只是大笑。但在陈瑶湖,有好多乡亲在朱铁谷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陈瑶湖的老百姓都说,朱老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多得数都数不清。

朱铁谷带领乡亲们养鱼致富

朱铁谷回乡,主要就是为了帮村民脱贫。在致富目标上,他看中了54000多亩水面的陈瑶湖。

这天,朱铁谷跟老渔民们聊了聊,就想着把大伙都组织起来,一起放养鱼苗。有了这个想法后,他花了半个月时间到处调研,之后把自己的一系列想法都跟地方干部说了。他规划得特别好,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事儿能行。

朱铁谷想找个能管事的人,他觉得要是没有懂技术、会管理的人,这事儿肯定干不成。正想着呢,他突然就想起了青山乡的农民周美石。这周美石从小在湖边长大,水性特别好,经常在那些野河湖汊里抓鱼,对鱼的生长规律也摸得挺透,只要看一眼水面,就知道里面有啥鱼。

周美石有这本事,就把家里的农活都交给妻子和父母,自己去江西湖口县外贸公司应聘,搞水产养殖出口的工作,每年纯收入能有一万块,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朱铁谷亲自上门去找周美石,一开始周美石不太愿意,毕竟要辞职的话,风险太大了。为了说服周美石,朱铁谷就跟刘备请诸葛亮似的,跑了好几趟,最后可算是把周美石请来了。

1988 年 5 月,正是放鱼苗的关键时候。那天,朱老头戴着工人帽,穿着蓝色劳动服,急急忙忙地往湖管会赶。一进门就问鱼苗准备得咋样了。湖管会的负责人跟他说,有几户乡亲家里困难,一时拿不出钱投股。朱老头听了,立马把自己带的退休金往桌子上一放,说:“把这些困难户都算上,要富咱就一起富。” 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收下了这笔钱。

这一年,陈瑶湖一共放了 170 万尾鱼苗,当年就产了 60 多万斤鱼,纯收入 120 万元。青衣乡一下子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