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彭博社报道,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炼油企业对美国石油的采购量大幅削减了90%,转而以空前规模从加拿大进口原油。报道称,加拿大西部的跨山管道扩建项目去年投入商业运作,为中国和其他东亚石油进口国获取艾伯塔省油砂区的丰富原油储备拓展了渠道。报道称,今年3月,从跨山管道终点附近的温哥华港运往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飙升至前所未有的730万桶,这一数字有望在4月进一步上升。
马克·卡尼(资料图)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拿大却在短时间内“光速变脸”。加拿大总理卡尼在一场竞选辩论中,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公然声称加拿大最大的安全威胁是中国。他不仅无端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还恶意渲染中国对乌克兰、欧洲以及台岛构成威胁。这种说法完全是颠倒黑白,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卡尼的言论严重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同时,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推动和平谈判,为冲突的解决付出诸多外交努力,这些都不是卡尼能够随意抹黑的。
卡尼此举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这与加拿大国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加拿大当时正处于大选期间,卡尼所在的政党为了获取更多选民的支持,试图通过制造外部威胁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掩盖自身在解决国内经济、住房等问题上的无能。在西方政坛,利用遏华言论来博取流量和支持,似乎已成为部分政客的“惯用伎俩”。另一方面,美国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长期以来,加拿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美国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特朗普上台后,美加关系变得愈发复杂,美国不仅对加拿大实施钢铝关税,还多次威胁要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在这种压力下,卡尼试图通过向美国示好,强调所谓的“共同威胁”,来换取美国在贸易等方面的让步。
马克·卡尼(资料图)
但卡尼这种行为对加拿大自身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从经济层面看,中国已成为加拿大重要的石油买家,两国在石油贸易上的合作对加拿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有着重要意义。卡尼的遏华言论严重破坏了双方的合作氛围,可能导致中国减少从加拿大的石油进口,这将对加拿大的石油产业以及相关经济领域带来沉重打击。从国际形象方面考虑,这种出尔反尔、恩将仇报的行为,让加拿大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受损,其他国家在与加拿大开展合作时,难免会对其可靠性产生质疑。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美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使用关税作为“武器”,对包括中国、加拿大在内的众多国家极限施压,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不仅将美国自身经济拖入泥潭,也对全球经济体和多边贸易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动荡。美国原本在石油出口领域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其错误的贸易政策导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石油量从去年6月的峰值2900万桶急剧下降到每月300万桶,美国石油产业遭受重创,国内民众也因相关政策面临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引发大规模抗议。
马克·卡尼(资料图)
在当前充满地缘对抗和舆论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每一个外交动作、每一笔大额订单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考量。中国与加拿大开展石油贸易,是基于自身能源安全的多元化布局,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中的战略选择。中国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中国有能力也有底气应对各种挑战。对于加拿大而言,如果继续追随美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那么等待它的必将是中国市场大门的关闭,这对加拿大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愿意与世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希望加拿大政府能够摒弃冷战思维和短视行为,珍惜双方的合作机会,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发展中加关系。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而无端的指责和对抗只会让各方陷入困境。
可以随时不买,看情况而定,灵活撑控,这是最好时机,也是最好的方式,以后对外贸易就要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