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拟调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放弃副兵团职,而留在华东干防空

吧唧吧唧聊 2025-04-08 13:28:45

1950年,刘伯承院长准备调王智涛到军事学院担任训练部副部长,因为他在抗战时期长期担任抗大总校训练部副部长、部长,而且拥有十几年的办学经验。是军事教育领域杰出人物之一,可他却婉拒了。

从军事理论方面来说,他先后在苏联两所院校深造,而且还在苏联一些院校担任教官。回国后,长期在红军大学、抗大任职,理论水平非常扎实。如此专业对口,为什么要婉拒呢?

我军从土地革命时期,也筹办军校,培养军政人才。在当时吃过洋面包的人回国后,很受尊重。因为指挥员很多都是军事指挥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理论底子薄,听到很多专业性的军事知识,也非常长见识。

随着战争不断进行,第一次国共内战结束后,进入抗战时期,很多将领都在抗大学习,他也有幸成为许世友、杨成武、杨得志等一批将领的教员。

当人家到前线打仗了,他依然在后方教授理论知识。

在实际作战中,很多理论与实际不能相结合,很多理论来自实际。王智涛越发觉得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讲得大家都不信服。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在后方教学,抗战爆发又在后方教学,很想到前线干军事,因此到129师工作,让干军分区副司令还不乐意,就想到一线部队担任参谋长。

因为一线部队最能了解和掌握部队作战情况,干军分区工作就是拉地方武装配合打游击。因此宁愿降职到一线,也不去二线。目的很明确,就是去学习。

在一线担任参谋长,总结每次作战经验和部署情况,解决司令部各方面问题,收获很大。让其调离,还有些不愿意。

抗战结束后,要求到东北打仗,途经冀东时被留下担任冀东军区下辖分区副司令,成为过去学员的副手。他不在乎这些,只要能打仗就可以。没多久,调任冀东军区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军区下辖部队编为野战军,他依然留在后方军区,当后方军区改为第二前线指挥所,他调去航空学校干教育。总之,与一线越来越远。

解放战争时,部队从游击战转入运动战为主,甚至打大兵团阵地战,协同攻坚战等。这是他没有经历过的。

解放后,让他继续干军事教育,自认为自己的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也不足。学员很多都是身经百战走出来的,虽然文化水平低一些,可军事实际经验丰富,人家下面如果提出问题,作为教员都没有遇到过,解决不了怎么教学,觉得这样很汗颜。

因此放弃副兵团职,而留在华东干防空,这是大家都没有接触过的兵种,是需要技术和理论的。他过去土地革命时期就了解过防空知识,懂理论,希望能在这方面早早积累实战经验,拥有话语权。这在方面,算是优先别人多一点,很有信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