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铁的细节,看中日两国的区别

茶狐看世界 2024-09-21 17:40:33

我坐过几万公里的中国高铁,也坐了几千公里的日本新干线,从高铁系统的细节,也可以看出两国的区别。

先说新干线的主要缺点:

稳定度:新干线的车厢明显更晃一些,别说硬币不能立,有时候,连矿泉水瓶倒立都很困难。

隔音性:新干线风噪和路噪大很多(APP实测,约77分贝)。

速度:目前,日本新干线仅在一小段区间内,可以达到最高速320公里/小时,其他线路的最高速度则为280公里/小时或260公里/小时。中国高铁时速普遍在350~300之间,低于时速300公里的,被归为动车,价格便宜三分之一,相当于日本的在来线。

新干线的现状就是:线路标准太低,只能挖掘列车潜力。

比如东海道新干线(曲线半径2500m,线间距4.2m),这放在中国完全是160km/h的标准,还不如甬台温客运专线(曲线半径4500m,线间距4.6m。但N700S靠着气动+摆式,硬是在东海道跑285km/h,而现在的甬台温只跑200km/h。

就算近年来新建的东北新干线,曲线半径也只有4000m,要提速,只能继续压榨列车性能。相比之下,中国新建高铁线路曲线半径普遍8000米以上,跑350km/h非常轻松。

打个比方,日本新干线的线路标准是一条省道,中国高铁的线路标准就是高速公路。日本的省道为了跑出高速,必须把列车压榨到极致,追求苛刻的轻量化和过弯性能,势必影响乘客的舒适度。而中国的高铁,线路规格高,虽然有点保守,速度压得低,但保证了稳定性和舒适度。

价格:

以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到大阪为例,全程528公里,二等车票1.4万日元(650人民币),大约1.25人民币/公里。京沪高铁总里程1302公里,二等车票553元,平均0.42人民币/每公里。

东海道平均每公里票价是京沪高铁的3倍。考虑到日元剧烈贬值,东海道沿线人均GDP也就是京沪沿线的2倍。

所以,日本人也不见得就能消费得起新干线,东京大阪之间,区区500公里,还有很多廉价航空存在。日本乐桃航空京阪线的价格经常低于300人民币,是新干线价格的一半。但来往机场,不仅浪费时间,还需要额外的交通费。总的来说,坐飞机也没便宜多少,可见,日本人为了省钱,也是拼了。

总之,从稳定度、隔音性、速度、价格,等方面来看,新干线几乎完败于中国高铁。

其余的一些缺点:

新干线列车员不会检查放在顶部的行李,不少行李放置不规范,感觉会有掉下来的风险,让人心慌。很多人上车后,会把鞋给脱了,虽然味道不重,但还是有点反感。电源设计在车厢上,而不是座位底下,靠过道的充电不方便。车票没有无纸化,基本都是买实体票进站。甚至连日本新干线出售的JR pass,都没有电子存档,前段时间,我丢了一个全日本Pass纸质票,询问日本JR,答案居然是没有存底,不能补办车票,相当于丢了三千多人民币,气得我取消了日本行程。日本车站的各种设备,仿佛都是来自上个世纪的文物,久违的实体键让人不知所措。总之,信息化这一块,日本实在太落后!!

再说新干线的3个主要优点

第一,便当好吃。

日本火车便当非常好吃,各种口味,一应俱全,价格实惠。日本铁路便当,各种业态充分竞争,有在月台卖便当的私人小店,一问还是家族企业,已经传承几代人。也有四处游走的个体户,一不小心做成网红。也有列车上贩卖的铁路便当,价格和普通商店几乎一样。

至于中国火车盒饭,叫我怎么说呢?可以说脏话吗?

▲日本车站小店

▲日本车站 便当个体户

第二,厕所干净。

▲新干线 厕所

相比中国高铁,新干线的确比较破旧,但卫生间都非常干净,没有臭味!没有臭味!没有臭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中国高铁的厕所,在交车头两年,还能维持体面,之后就越来越臭。保洁员前脚收拾干净,后脚就有乘客弄脏。我坐过很多国家的高铁,连乌兹别克高铁的厕所都比我们干净,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中国大型高铁站

第三,车站设计合理。

相比中国富丽堂皇的宇宙大站,日本的车站只能说修修补补,非常简陋,室内空间小,看上去不够气派,但非常实用,动线合理,乘客不需要走很多冤枉路。夏天空调省电,体感舒服。

火车站商业配套很好,基本都是购物中心类型。里面东西和市内平价,也卖当地特产。站台也有小便利店或自动售卖机,同样平价,等车几分钟都来得及买吃的喝的。尤其不用来回步行一公里,就为了吃一顿麦当劳。

中国的火车站,乍一看高大上,挑高几十米,面积庞大,动不动就是亚洲第一,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到了夏天,集体变身蔬菜大棚,乘客汗流浃背,绝对酸爽。

很多车站的动线非常奇葩,从地铁出来,先上楼,然后必须出站绕一圈,才能安检。安检之后,还要长途跋涉,到检票口,最后,再下楼到站台,才能上车。如果想吃点东西,还要去候车室的二楼,又是一次漫漫长路。坐个火车,轻轻松松实现每日2万步,话说回来,这对身体也未必就是坏事。有些地方,在站前还喜欢搞一个巨大的广场,刮风下雨的时候,给乘客增加了户外徒步的刺激,实在用心良苦。

也许有人说,我们乘客数量多,所以车站必须大,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但一查数据,就大吃一惊。2024年,上海虹桥站单日发送旅客38.5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的超级大站,接发旅客数量,也就是这个量级,很难突破50万。

看上去很多,但相比世界上最繁忙的火车站,这数量却只是一个零头。在2011年的时候,新宿站凭借日均上下车326万人次的数据,成功创下了吉尼斯世纪记录。有人说,这数字包括了地铁乘客,就算如此,那也是相当惊人。中国最繁忙的地铁站是「广州体育西路站」,最高纪录也就一天85万乘客。

再说几个新干线的其它优点

服务人员态度很好,谦逊得近乎卑微,会蹲下来跟乘客说话。没有人外放刷短视频、看剧,人产生的噪音很小。很多列车设有专门的电话室。很多设计对残疾人更友好。站台吸烟有吸烟室,不会一出车门全在吸烟。

还有些我也说不清好坏:

日本车站没有安检,啥都随便带。想当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数十人死亡,数千人受伤。但日本人的逻辑却不同,这类事故,几十年发生一次,和总乘客人数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难道就要动用大量人力资源,对每个旅客进行安检吗?如果是这样,车祸每年都死那么多人,难道就完全禁止汽车吗?只有进入火车站会检票一次,上车后偶尔有检票,想逃票,可能比较容易。车会分成自由席(没座位号,随便坐,先到先得,没座位就站着)和指定席(和国内一样对号入座)。列车员每次走过 ,还会对着车厢乘客鞠一躬,这种礼貌有点形式化,对彼此造成负担。但礼多人不怪,总比粗鲁好一点。

写在最后

日本这个国家,用一个字形容,就是「轴」。喜欢钻牛角尖,容易产生路径依赖,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强大的外力驱使,很难改变。

世界第一条高铁——东海道新干线,线路标准太低,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训。但后来建设的线路,标准依然很低。原因就是,日本人一根筋追求列车性能,总以为能克服线路上的劣势。结果呢,乘坐体验差,速度上限低。

这就好比路上有一个坑,中国人的解决方案是,把坑填上,一劳永逸,后来者轻松走路。日本习惯了跳坑而行,就要求后面的人练习跳远能力,只要体力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信息化也是同一个道理。日本人非常执着于各种机械的应用,现在去日本小店吃东西,还能看到一个非常精密的点餐机,操作有点复杂,以至于日本观光局还出了一个攻略, 教海外游客如何使用点餐机。

坦白说,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用点餐机,感觉还挺厉害的,但后来,中国人直接跳过机械设备,改用手机扫码,更方便。但日本在信息化方面,进展就非常缓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就像一个用了很长时间的电脑,硬盘塞满了东西,系统越来越慢,除非硬盘格式化,否则很难提高运行速度。

中国呢,刚好相反,虽然在细节上还有待改善,但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基础条件好了,其它方面,只要有时间和耐心,改起来也不难。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