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版图变迁:大石西征兴大辽,威震万里扬欧亚

由版图说历史 2023-09-22 20:37:06

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精通汉学,早年考中进士,升为翰林,契丹语林牙即翰林之意,故人称“大石林牙”。1122年,耶律大石在南京保卫战中曾两次率军以少胜多,大败宋军,故颇具军事才能,亦为不可多得的名将。可以说,耶律大石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又出身辽国皇族,复兴祖业的使命感很强。

1124年,从金人手里逃出生天的耶律大石投奔在夹山一带的天祚帝。天祚帝不听耶律大石“养兵待时而动”的建议,执意率辽国残军与金军决战。耶律大石思前想后,认为天祚帝绝非社稷之主,为大辽基业计,不可与之赴死。于是,耶律大石杀死天祚帝监视之人,率200铁骑愤然出走,横绝大漠,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北。

辽国在西北设立西北路招讨司,驻军可敦城2万多人。辽国的法律规定,无论辽国国内发生什么事,可敦城这2万军马都不能动。当辽国腹地被金国占领后,这2万多人就失去了归属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辽国虽然亡国在即,但在西北各族中的威望仍然很高。在达旦部的帮助下,耶律大石成功到达可敦城。可敦城的辽军将士一看耶律大石来了,非常高兴,顿时感觉有了主心骨。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要救国救民,复兴大辽基业,“剪我仇敌,复我疆域”,引得群情激愤,热血膨胀。随后,耶律大石自立为王,仍遥尊天祚帝为皇帝。

大石西征

1125年,辽天祚帝投奔西夏时被金军俘虏,辽国灭亡。金国主力灭宋,一开并没拿耶律大石当回事。可是,耶律大石在可敦城休养生息了5年,势力壮大,渐露锋芒,并发动了对金国的试探性攻击。此时金国觉得不能养虎为患,于是1131年,金国派大军围剿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不宜与方兴未艾的金国硬拼,应该保存实力。因此,耶律大石率全军再次西征,只留下一个空空如也的可敦城给金军。

当时的西北有三股比较大的势力,一个是高昌回鹘,据天山南北;一个是乃蛮部,据阿尔泰山南北;一个是黠戛斯人,据叶尼塞河上游。耶律大石认为黠戛斯人还处在游牧时期,文明程度较低,决定首先攻打黠戛斯人。没想到,黠戛斯人不好惹,长途跋涉的契丹军打不过。于是,耶律大石率军继续向西,进入西域。

耶律大石到达今天的新疆额敏县,筑叶密立城定居下来,吸引了当地许多民族的归附,特别是当中有16000帐游牧在当地的契丹人。1132年,在群臣的拥戴下,耶律大石以复兴大辽为计,在叶密立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仍为辽,史称西辽,又称喀喇契丹、黑契丹。耶律大石就是辽德宗,汉语尊号“天祐皇帝”,突厥语尊号“菊儿汗”,众汗之汗之意。

为了积聚力量,复兴大辽,向女真人复仇,耶律大石开始了他在西域的征服,第一个目标就是高昌回鹘。1133年,耶律大石率大军攻打高昌回鹘,兵临高昌城下,高昌回鹘可汗毕勒哥见辽军势大,不战而降,被封为高昌王。从此,高昌回鹘就成为西辽的附庸,西辽派少监监视高昌回鹘,并负责征收赋税。

在征服了高昌回鹘之后,耶律大石又把目标对准了东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与西喀喇汗国同出于喀喇汗国,又称黑汗国,为西迁的回鹘人与当地民族融合所建,是一个伊斯兰化的国家。东喀喇汗国在此经营多年,势力不容小觑。1134年,曾经打败过西辽军的东喀喇汗国一代雄主“狮子汗”阿赫马德去世,继位的易卜拉欣二世是个酒囊饭袋,面对国内造反的葛逻禄人无能为力。于是,易卜拉欣二世向西辽皇帝耶律大石求助,并许诺叛乱平定后愿意纳土归降。

1134年,耶律大石出兵帮助易卜拉欣二世平定了葛罗禄人叛乱。易卜拉欣二世履行诺言,纳土归降,东喀喇汗国成为西辽版图,易卜拉欣二世被封为“土库曼王”,高高兴兴地去享受他的富贵生活去了。之后,西辽迁都八剌沙衮,并改名虎思斡耳朵,“强有力的宫帐”之意。

在征服东喀喇汗国后,耶律大石并不满足,一心想找女真人复仇,恢复大辽故土。1134年夏,耶律大石派萧斡里剌率7万铁骑东征。可是中途要穿越大漠,路途遥远,气候多变,疫病频发,牛马多死,刚走到一半就减员严重。于是,萧斡里剌只好下令班师。

耶律大石一看,故国是回不去了,那就好好经营异国他乡吧,“只把他乡作故乡”。所以,耶律大石下一步继续向西开疆拓土,目标直指西喀喇汗国。

1137年,耶律大石率军进入费尔干纳谷地与西喀喇汗国的马赫穆德汗发生激战。结果,西喀喇汗国军队中的葛逻禄人不愿意为其效力,又叛乱了,西喀喇汗国军队一触即溃,马赫穆德汗逃回撒马尔罕,亡国的恐惧笼罩着西喀喇汗国的每一位居民。

西喀喇汗国是塞尔柱帝国的附庸,所以耶律大石要打西喀剌汗国就不可避免地与塞尔柱帝国发生冲突。万般无奈之下,马赫穆德汗向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发出求救。

卡特万之战

1141年,耶律大石率两三万西辽军队与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率领的10万多国联军铁骑在撒马尔罕附近的卡特万发生激战。结果,西辽军越战越勇,以少胜多,大败塞尔柱帝国的联军,并占领撒马尔罕,桑贾尔侥幸逃脱。

从此,塞尔柱帝国走向衰落,势力退出中亚河中地区,若干年后被其附庸花剌子模和阿富汗古尔王朝取代,西喀剌汗国成为西辽的附庸。之后,西辽军队,乘胜追击,势如破竹,又降服了花剌子模,使其称臣纳贡,也成为西辽的附庸。至此,西辽版图臻于极盛,东起高昌,西至咸海,面积250万平方公里,称霸中亚近百年。

耶律大石在中亚一战成名,他打败塞尔柱帝国的消息不但亚洲人知道,连欧洲人都知道了,欧洲人为了贴金,甚至称他为传说中的东方祭司王约翰。今天,俄语、阿拉伯语、拉丁语中把中国称作“契丹”就是耶律大石的功绩所致。

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享年56岁,一代传奇耶律大石就此落幕。但是他死后,金、南宋、西夏等国仍然把西辽的君主称为“大石”,以示尊敬。耶律大石采取宽容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西域深得民心,并且以汉语、突厥语为通行语言,契丹人的制度和风俗与故国无异,使中原文明在西域得以生根开花。成吉思汗杰出的契丹人谋士耶律楚材写诗称赞其“后辽兴大石,西域统龟兹。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

耶律大石去世后,幼子耶律夷列继位,由皇后萧塔不烟临朝称制,改年号“咸清”,号称“感天皇后”,是西辽第二代君主。在萧塔不烟以及耶律夷列在位期间,西辽国势仍然强盛。最典型的一个的例子:1144年,高昌回鹘向金进贡时说耶律大石已死。于是,金国派使者来招降西辽,结果金国派使者以上邦姿态自居,对感天后非常傲慢无礼,被拉下马乱刀砍死。

西辽

1151年,在西辽直属地的一次人口普查中,“籍民十八岁以上者,得八万六千五百户”,也足以反映出西辽的强盛。

1163年,辽仁宗耶律夷列去世,由其妹耶律普速完称制,改元“绍兴”,号“承天太后”。然而,耶律普速完因私废公,与小叔子私通,害死了驸马。1178年,耶律普速完被驸马的父亲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杀死,之后仁宗之子耶律直鲁古被立为帝。

耶律普速完

耶律直鲁古继位后,就出大事了。当时的西辽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耶律直鲁古为了维护西辽的声望,穷兵黩武,连年对外用兵,特别是为了争夺呼罗珊独立地区与古尔王朝发生冲突。结果,西辽被古尔王朝打败,损失惨重,由此带来的更严重后果就是西辽的附属国比如花剌子模逐渐离心离德,不向西辽进贡。

随后,在花剌子模的认怂和一番花言巧语之下,西辽继续与古尔王朝死嗑,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便宜了花剌子模。

1193年,花剌子模不再成为西辽的附庸,公开独立,并向西辽发动进攻,不断侵蚀西辽的国土,到1208年已占领河中地区。1209年,高昌回鹘杀死西辽少监,归降了蒙古。

另外,耶律直鲁古还干了另一件引狼入室的事,彻底将西辽帝国拉向了灭亡的边缘。1204年,成吉思汗打败了乃蛮部,乃蛮王子屈出律逃到西辽被耶律直鲁古好心收留,并收为驸马。

屈出律白眼狼一个,于1211年伏兵8000袭击了出猎中的耶律直鲁古,软禁起来,尊为太上皇,以其名义控制西辽。1213年,耶律直鲁古在愤懑中去世,契丹民族耶律氏的统治结束。屈出律倒行逆施,不尊重当地人民的信仰和风俗,强迫西域各族人民改信佛教或景教,穿契丹服装,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1210年,蒙古帝国开始进攻西辽。1218年,蒙古大军在哲别的率领下攻打屈出律,屈出律出逃后被抓回来处死。至此,西辽灭亡,并入蒙古帝国,享国87年。

西辽虽然灭亡了,但是契丹人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西辽即将灭国之际,1216年,在金国的统治区内,一些契丹人揭竿而起,成立了东辽和后辽政权。东辽为蒙古帝国的附属国,一直存在到1269年。一些契丹人之后随蒙古军队南下征战,在明朝时还参与了平定云南叛乱,立下了不少战功;还有一些契丹人成为蒙古的谋士,最出名的就是耶律楚材。

此外,西辽灭亡后,1224年,西辽契丹大臣波剌黑建立了附属于花剌子模扎兰丁政权的克尔曼王朝,不过这个王朝已经完全伊斯兰化了,其主体民族和文化已经不是契丹人的了。

元朝建立后,大部分契丹人已经融入到了汉人、蒙古人等其他民族当中。可是,契丹人的直系后裔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今天仍有遗存。根据基因检测、风俗对比和家谱记载,今天生活在我国东北的达斡尔族和生活在云南的“本人”就是契丹这个民族在今天的直系后裔。并且,这个说法被普遍接受。

达斡尔族

契丹民族的后裔,作为中华56个民族之一,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遗存。因此,契丹民族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辉煌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契丹人为中国版图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传播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