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狙神”张桃芳:高度远视,回国后转型做飞行员,77岁病逝

甜心萌熊团 2024-11-24 10:36:28

一个农家子弟,如何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从一个射击菜鸟蜕变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上甘岭狙神”?这背后,没有神化,没有鸡汤,只有中国式硬核的奋斗史。

01

初入军营

张桃芳的童年与枪缘分匪浅,战乱频繁之际,爷爷为防身和狩猎,家中置有一杆猎枪。

他喜欢摆弄那杆沉甸甸的猎枪,感受金属的质感,也曾央求爷爷教他射击。爷爷有时也会应许,使他得以领略一番射击的趣味。

谁能想到,多年以后,这个孩子会成为举世闻名的狙击之王?

1951 年,年仅 20 岁的张桃芳,怀抱着报国之志,辞别家乡那片熟悉的田野,果断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参军,对于当时很多年轻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信仰,一份保家卫国的责任。两个月后,他被派往朝鲜战场,正值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冷枪冰炮运动”时期。

这场运动的兴起,是志愿军面对敌方强大火力时的无奈之举,敌我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正面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冷枪冰炮”便成了打破僵局的战术选择。

狙击手以精确的枪法消灭敌人的关键人物,阻碍敌军行动,有时候还承担着为炮兵提供目标指引,进行精确摧毁的任务。

年轻的张桃芳刚踏上朝鲜的战场,和所有满腔热血的青年士兵一样,他对未来满怀期待,对击败敌人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渴望在这片战场上建立赫赫战功,用自己手中的步枪捍卫着祖国的荣誉。

他深信自己对武器的了解与熟练度将是他在战场生存的法宝,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就给他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在一次射击训练中,他接连三枪脱靶,引来了连长的训斥,甚至被调到了炊事班,这对于一个渴望成为英雄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02

从菜鸟到王牌狙击手的蜕变

尽管面临困境,他并未放弃,反而将逆境当作是激发自己前进的原动力,张桃芳深知自己距离成为一名顶尖的狙击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明白若想在残酷的战火中存活下来,唯有付出加倍的努力,他沉浸于射击的技艺中,不耻下问,向有经验的老兵讨教。

白昼时分,他以山区的岩石和树木为靶,苦练瞄准与射击技巧;夜幕降临,星光点点,煤油灯火微亮,他的练习仍未停止。

张桃芳仿佛着了迷,全身心地沉浸在射击的训练中,甚至忘我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的坚持与拼搏感动了班长和其他老兵,他们开始主动提供援助,向他传授射击的核心技法。

他逐一学习了测距、估算提前量、判断风向和湿度等关键技巧,并在实践中反复操练。

经验丰富的老班长指点他,针对移动目标要依照其速度和行进方向做出预判,射击上坡的敌人,要对准其头部以上,下坡的敌人则瞄准其腿部或腰部。

这些似乎简明的技巧,实则汇集了厚重的实战智慧,张桃芳如同饥渴的旅人,贪婪地吸收消化这些知识,并融入到自己的训练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桃芳的射击技艺日臻完善。终于,他再度获得了踏上战场的机会。

在一场激烈战斗中,他瞄准一名敌军扣动扳机,可紧张与枪支反冲使子弹稍有偏差,竟击中了旁边的敌军。

虽说此次成功纯属偶然,然而这却是他在战场上的首次击杀,这一成果标志着其狙击生涯的开端。

初胜未令他丧失理智,深知前路漫漫,后续战斗里,张桃芳积累经验,持续改良技术,其射击本领愈发精湛。

某次战斗,他以仅9发子弹便消灭了7名敌军,这一壮举震撼了整个连队,他也因此声名大噪。

连长开始重视这位神射手,并将其作为连队的秘密武器加以培养。

在随后的射击比赛中,他使用没有瞄准镜的莫辛-纳甘步枪,竟然达到了全十环的奇迹成绩,赢得了战友们的阵阵欢呼。

03

名扬朝鲜的“上甘岭狙神”

张桃芳的卓著战绩,引得 24 军指挥官皮定均关注,这位将军身经百战,深知出色狙击手对战役局势有着重大作用。

为了测测这个兵的能力,皮定均特意拿出了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皮靴子作彩头。

他指派了一名作战参谋去观察张桃芳的战场表现,并下达命令:若张桃芳能够连续击毙三名敌军,这双皮靴就奖给他;不然就将靴子带回。

作战参谋向张桃芳传达了皮定均的考验,张桃芳欣然接受,他深知此乃证明自身实力的契机,定要全力以赴。

清晨,张桃芳偕同作战参谋赶赴其狙击之处,他选定了一处可监敌踪且利于藏匿之所,而后便开始耐心侦察敌军的活动情况。

与此同时,作战参谋也紧盯着张桃芳的每一个动作,不久敌军的一个士兵进入了张桃芳的视线。

他聚精会神,瞄准,并在最佳时机扣下了扳机,一声清脆的枪响,敌兵应声倒下。

紧接着张桃芳又快速地解决了第二个目标,但由于连射导致位置暴露,敌军的机枪火力便密集地倾泻在他的周围,形势变得万分危急。

面对敌军的强烈反击,张桃芳保持了冷静,他巧妙地制造了一个假象,仿佛自己已被击中。

敌军见此情形便停止了射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桃芳突然跃起,准确瞄准,再次果断开火,第三个敌人倒在了地上。

目睹整个过程的作战参谋,震惊得瞠目结舌,他不仅钦佩张桃芳的射击技艺,更敬佩他在危机之中保持的冷静智慧,以及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能力。

他当即决定举行一个简易的“授靴典礼”,在场的战友们热烈鼓掌欢呼,作战参谋将皮靴自豪地挂在了张桃芳的脖子上。

张桃芳的卓越表现,不仅赢得了皮定均的尊重,也使他在志愿军队伍中成为了传奇人物。

在上甘岭的战役中,他以436发子弹在32天内击毙了214名敌军,创造了惊人的记录,至今无人能及。他所持的莫辛-纳甘步枪,成为了美军的噩梦。

有时在战斗中,美军会被他的精准射击吓得畏首畏尾,只能在战壕里解决个人问题。

04

从战场英雄到空军飞行员再到平凡人生

1953年春天,张桃芳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共青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回国前他特地去拜访了皮定均。

他将那双装满了弹壳的皮靴送还给了皮定均,并解释说自己穿这双靴子太浪费了,还是军长穿更合适。

皮定均被对方的低调和真挚打动,表示他配得上,说完还抽出一只靴子中的弹壳,边数边问里面一共多少。

后者表示211发,这个数量其实也不少了,不过皮定均打趣道,214团的人怎么能只有211人,还差3个。

这本来就是个玩笑话,谁知道后者真的当真了,3天后直接带着自己的成绩单回来了。

抗美援朝的硝烟渐散,张桃芳凭借卓著战功荣获特等功,就此成为声名远扬的战斗英雄。但他并未沉迷于昔日的荣耀,反而选择开始新的征程。

1954年,他成为了空军的一员,踏上了飞行员的征途。

他曾驾驶米格-15 与米格-15 比斯战斗机翱翔蓝天,那是辉煌瞬间,但再未重临战阵,此乃其心底的一丝遗憾。

年华老去,张桃芳的体能逐渐衰退,不再适宜驾战斗机。尽管有人建议他转飞民航,他却断然拒绝,因为他无法想象一个曾驾驶战机、获得特等功勋的士兵转而驾驭民航客机的场景。

最终,在刘亚楼司令员的关照下,他转到地空导弹部队任职,直到退休。

1980年,张桃芳带着荣耀离开军队,开始了平淡的退休生活,他最常感慨的便是退休后无法再触摸枪械。

他回忆道,有一次部队安排老兵射击活动,他兴奋异常,却因故未能成行。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因病谢世,享年77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农村的普通青年,成长为让敌方畏惧的神枪手,他的一生,是一段关于坚韧、勇敢与贡献的传奇故事。[太阳]

参考来源:

新华网 揭秘真实的“狙击手”

三沙卫视 今晚22:45分《解密时间》为您讲述志愿军狙击王——张桃芳

0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