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少数民族名将一览——哪一族名将含金量最高?

历史放大镜 2025-03-14 11:09:35

咱们中华历史悠悠五千年,多数时候都是汉族当家的大一统王朝。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的将领要想闯出一片天,那可真是不简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的42位非汉族大将,瞧一瞧哪个民族的将领最牛气?

【一、突厥】

突厥人在南北朝时期的6世纪中叶开始崭露头角,到了唐朝8世纪中叶逐渐衰落,他们在历史上活跃了大约200年。他们是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第四个在蒙古草原和西域长期称雄的游牧民族。

后突厥消失后,一部分突厥人加入了回纥,还有一部分则和唐朝融合在了一起。慢慢地,“突厥”这个词在历史记载中就变得少见了。

1、说说尔朱荣这个人吧。

尔朱荣,他是羯胡族人,羯胡呢,其实就是匈奴族里的一个小分支,也可以叫做“匈奴的另一个部族”。

尔朱荣,这哥们儿是北魏时期的一位牛人,不仅在战场上是个狠角色,还是个手握大权的臣子。虽然他搞政治不太在行,显得有些稚嫩,但带兵打仗那是一等一的高手。没几年功夫,他就干掉了葛荣,摆平了河北的乱局,又把南梁打得节节败退,连关陇地区也给他收拾得服服帖帖,让北魏重新统一了起来。就凭这些战功,他硬是让孝庄帝封他做了大丞相、大都督,还有个响当当的称号——天柱大将军。可惜啊,好景不长,最后孝庄帝使了个计谋,在朝堂上把他给乱刀砍死了。

说起石勒,这家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石勒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头脑灵活,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妙计,转危为安。简而言之,石勒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他的传奇经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追求自己的梦想。

石勒,他是羯胡族人,在宁平城那场大战里,他只带了一万羯赵骑兵,就把司马越的十万大军给打得落花流水,这事儿啊,让西晋的灭亡更快了。

石勒原本是个奴隶,靠着“十八个兄弟”打下了江山,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真是战功无数。他曾坦言:“我要是碰上刘邦那样的高祖,肯定得乖乖听话,给他当手下,跟韩信、彭越他们比比看谁更厉害。但要是遇上光武帝刘秀,那咱俩就得在中原大地上一决高下了,看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说白了,他觉得要是和刘邦一个时代,就甘心辅佐;但要是和刘秀同时代,那就得争个你死我活了。

说到侯景这家伙,可真是个话题人物。侯景的故事,那可是相当有料。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痕迹,让人想忘都忘不了。这家伙的所作所为,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但又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手段和心思。反正啊,侯景就是这么个角色,提起来就能让人联想到一堆事儿。他在历史上的那些风波,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呢。

侯景是南北朝那会儿的一个羯族人,他鲜卑化挺严重,特别能打,但天生腿有毛病,两条腿不一样长,那时候的人都叫他“跛脚狼王”。

侯景这人,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立场不定。一开始,他投靠了尔朱荣,混得风生水起,当上了刺史。没多久,他又转头降了高欢,一下子就升为了吏部尚书,还兼着司徒的职位。等高澄掌权后,侯景老毛病又犯了,这回他投向了萧衍,结果一下子就被封为了河南王大将军。

尽管萧衍对侯景挺好的,但那家伙天生爱反叛,548年他又闹事了,带着8000人马打下了建康,还霸占了三吴地区整整四年。

萧衍过世后,侯景扶植萧纲坐上了皇位,他自己呢,则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把国家大权都抓在了手里。没多久,他又硬逼着漂亮的溧阳公主嫁给他,而且,他还把朝廷里的大臣们全给杀了,尸体堆得满大街都是。

最终,侯景坏事做尽,让湘东王萧绎给收拾掉了。

说起阿史那社尔,这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阿史那社尔,名字听着就挺有气势的。他在历史上那可是相当有名,干了不少大事儿。具体的事迹咱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就是个很厉害的角色。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阿史那社尔那就是个能人,有本事,让人佩服。他的故事啊,多得是,要是细讲起来,那可得说上好一阵子呢。总之,阿史那社尔这个人,值得咱们记住,他的事迹也挺值得咱们去了解和学习的。

阿史那社尔,是个突厥族人,他是东突厥处罗可汗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就很出名,因为既聪明又勇敢。等到他长大成人,就被安排去管理铁勒的各个部落了。

628年的时候,阿史那社尔瞅准西突厥内部闹矛盾的机会,打下了他们的一半地盘,手下有了十多万人马,自己封了个都布可汗的称号。到了630年,李世民把东突厥给灭了,阿史那社尔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大唐,李世民就封他做了左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社尔投了唐朝后,那真是战功显赫。先是搞定了高昌,被封为毕国公,风光无限。后来,他又带着兵打下了龟兹的国都,把龟兹王都给活捉了。

大唐能在西域站稳脚跟,建起“安西四镇”,阿史那社尔绝对是头号功臣。要说这功劳,阿史那社尔可是立了大头。大唐能在西边那片地方站稳脚跟,建立起安西四镇,多亏了阿史那社尔。他的贡献,那可是无人能及的。

说起安禄山,这家伙在历史上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原本是个胡人,后来却成了唐朝的大将,手握重兵,风光一时。不过,他可不只是个武夫,心里头的小九九多着呢。安禄山这人挺会来事,懂得怎么讨皇帝欢心。他靠着能言善辩和一点小手段,愣是在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但话说回来,他心底里的野心可不小,一直憋着个大招呢。后来,安禄山终于按捺不住,起兵造反了。这一闹,唐朝可乱了套了。他带着大军一路打过去,势如破竹,把唐朝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这一下,安禄山的名字算是彻底响亮了。不过,话说回来,安禄山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天。虽然他起兵造反闹得挺欢,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失败的命运。他的野心和实力虽然都挺强,但终究还是没能敌过历史的洪流。总而言之,安禄山这个人啊,就是个典型的野心家。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点小手段,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说到底,他的野心和实力虽然强,却也没能改变他最终失败的命运。

安禄山啊,他老爹是个中亚来的胡人,老妈则是突厥族人,所以历史上就说他是个混血儿,也可以叫杂胡。

安禄山之所以能大权在握、威风凛凛,不光是因为他狡猾多端、特别会拍马屁,还因为他军事才能出众。那时候,契丹和奚这两个民族势力可不小,老是对唐朝边境进行骚扰。安禄山呢,当时担任范阳节度使,他用安抚和打击相结合的办法,对付这两个民族,立下了不少战功。李隆基还夸他是守卫边疆的“坚固屏障”。

说起哥舒翰,那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历史的画卷里,哥舒翰的名字赫赫有名。他呀,是个英勇无比的将领,战场上那叫一个威风凛凛。他的事迹啊,被人们广为传颂,简直就像是个传奇。哥舒翰的英勇,可不是吹出来的。他上过战场,杀过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名字,就像一面旗帜,飘扬在历史的天空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虽然咱们这里没有详细说他的故事,但一提哥舒翰,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英雄,是个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人。他的事迹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担当。总之,哥舒翰就是那么个人物,让人一提起来就肃然起敬。他的故事啊,值得咱们好好铭记和学习。

哥舒翰,来自西突厥突骑施族,他是大唐的西平郡王,天宝时期的著名将领。要说打吐蕃,他绝对是唐朝最牛的那一个,连吐蕃和大食都尊称他为“山地之王”。

高仙芝遇难后,李隆基硬是让在家养病的哥舒翰带兵上阵。哥舒翰采取了死守的法子,把潼关守得严严实实,叛军的头号部队攻了潼关大半年,愣是一点儿进展都没有。

但是,李隆基非说“敌人没防备”,硬逼着哥舒翰出关和叛军干一架。听说哥舒翰是哭着出的关,结果到了灵宝那地儿,路窄得要命,被叛军给偷袭了。原本二十万大军,最后就剩八千人逃回了潼关。后来,哥舒翰的手下蕃将火拔归仁把他给绑了,投降了安禄山。没多久,他又被安庆绪给害了。

说到李光颜这个人啊,咱们得聊聊他。他是历史上挺有名的一位人物。虽然这里没有详细说他的事迹,但提到李光颜这个名字,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有些印象。反正呢,他就是那种在历史上留下过足迹的重要人物,咱们记住这个名字就对了。

李光颜,原本是突厥阿跌族人,小名叫阿跌光颜。后来因为立下大功,被赐了李姓。他是元和中兴时期的顶尖大将,和李愬一起被人们叫做“元和双璧”。

李光颜来自一个武将世家,他老爹是鸡田州刺史阿跌良臣,老弟则是尚书左仆射李光进。据说,李光颜这人勇猛健壮,射箭技术一流。他一开始在河东军干活,打过不少硬仗,像是对付吴元济、李师道和王廷凑那些战役,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一路升官,做过忠武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邠宁节度使,还当上了司徒兼侍中。

8、说到李克用这人啊

李克用,他是来自突厥十姓部落的沙陀族人,原本姓朱邪,但后来唐朝皇帝赐给了他李姓。在五代十国刚开始那会儿,他是势力最大的军阀之一。

据说,李克用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但他特别勇猛,骑马射箭都很在行。他15岁就开始当兵,总爱冲在前面打仗,战友们都叫他“飞虎子”。他带的沙陀军也是出了名的能打,战斗力超强,因此有人把他和代表死亡的乌鸦扯上关系,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李鸦儿”,他的主力部队也跟着被称为“鸦军”。

中和元年那会儿,李克用往南走,去对付黄巢。第二年,他又两次接旨去救皇帝。因为他在长安打胜仗功劳最大,所以就被封为了河东节度使。到了中和四年,李克用从河东一路往南,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黄巢没办法,最后自杀了。到了光启元年,李克用又带兵进关中,打败了静难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乾宁二年,有三个将领跑到京城把昭宗给控制住了,李克用一看,立马又带兵去救,把那三个将领给打败了,救出了昭宗。因为这事儿,他又被封为了晋王。

后来那几年,李克用霸占了河东地区,跟占领汴州的朱温老是打架,他俩就成了抢地盘的死对头。朱温自己当了皇帝后,李克用还是坚持用唐朝的年号。等到李存勖建立了后唐,他就给李克用追封了个武皇帝的称号,庙号也叫太祖。

说起李存勖,这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呀,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痕迹。不像那些平淡无奇的人物,李存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要是细说起来,他的事迹能讲上好一阵子呢。总的来说,李存勖是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名字,他的故事也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李存勖,他是晋王李克用的亲生子,以打仗勇猛出名。后梁的太祖朱温都曾夸他说:“要是生儿子,就得像李亚子那样。”

据说,李克用在快不行的时候,把三支箭递给了李存勖。这三支箭,每一支都代表了他的一个仇家。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他把这些箭供在了家族的祠堂里,而且每次出去打仗,他都会带着它们。

李存勖打仗时爱搞突然袭击,用奇招赢对手。他很会在移动战斗里,把沙陀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到战场上,他总是冲在前面,很快就能带着队伍冲垮敌人,野外作战,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比如说李存勖出名的那场潞州之战,他瞅准梁军骄傲自大、放松警惕的机会,一下子带兵摸到潞州三垂冈底下,借着大雾偷偷攻打敌人的营地,结果梁军在黑夜里全乱了套。还有柏乡之战、灭梁之战,李存勖都是用骑兵突然冲过去,把梁军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李存勖在军事上确实是个高手,但管理国家却是一团糟。他当上皇帝后,就迷上了玩乐,特别宠信那些演戏的人,结果才42岁就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

【二、蒙古族】

1、说起木华黎,那可是个人物啊。

木华黎,是个蒙古族人,他是成吉思汗手下的一员猛将,也是建立国家的功臣。小时候,他被父亲送给了铁木真,做了铁木真的贴身仆人。

木华黎是个沉稳、聪明又勇猛善战的将领,四十年来一直跟着铁木真,立下无数战功,每场战役都冲在前面,和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四杰”。成吉思汗刚称汗那年,就封他为左翼万户长,还给了他太师、国王的头衔,让他当征金大元帅,赐给他九斿白纛,代表成吉思汗行使权力。只用了六年时间,他就带着军队打下了金朝的大片土地。

博尔术,这位历史人物,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博尔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在众多挑战面前总能找到应对之策。而他的勇气,更是让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了众人敬仰的英雄。总的来说,博尔术是个极具智慧和勇气的人,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阿儿剌·博尔术,是蒙古族的一位厉害将领,也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四大猛将”之一,更是建立国家的大功臣里排第一的。

博尔术是铁木真早期的重要帮手之一,早在铁木真还是小伙子那会儿,他就帮铁木真把被偷走的心爱战马找了回来,从此就成了铁木真的得力助手。博尔术这人性格沉稳,勇猛善战,精通兵法,铁木真统一蒙古各个部落的战役里,几乎每场都有他的身影,他对建立蒙古帝国可是立下了大功。

说到博尔忽,这名字可不简单。博尔忽,是个在历史长河里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咱们不用把他那些复杂的头衔和事迹一一罗列,但你得知道,他可不是个平凡之辈。在好多故事和传说里,博尔忽都是个重要角色,他的英勇和智慧,那可是被大家口口相传的。所以,下次提到博尔忽,你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个值得记住的大人物。

博尔忽,蒙古的大英雄,也是成吉思汗手下有名的“四骏”大将,对建国有大功。据说,他小时候在战场上被人发现,后来被成吉思汗的老妈诃额仑收养,成了“四大养子”里的一个。他曾在战场上英勇地救下了快没命的窝阔台,因此立下大功。可惜啊,最后他在跟多马得族的战斗中牺牲了。

说到赤老温,这家伙可不简单。赤老温在历史上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事迹广为流传。虽然具体细节咱可能说不全,但他的威名那可是如雷贯耳。他可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有着自己一番作为的大英雄。总之,赤老温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赤老温,他是蒙古的“四猛将”里头的一个。他老爸叫锁儿罕失剌,他有个兄弟叫沉白,还有个妹妹后来成了合答安皇后。想当年,铁木真小伙子被人家追得紧,是赤老温出手相助,帮他躲过了一劫,从此铁木真就特别信任他。赤老温的后代啊,在元朝那可是四大显赫家族之一,权势大得很。

说起哲别,那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哲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有分量。他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是个让人不得不提的大人物。虽然具体的事迹我可能说不全,但大家都知道,他可不是个简单角色。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让人一听就难以忘怀。总之,哲别这个人,真的挺值得咱们去了解和记住的。

哲别,来自蒙古的别速部,是蒙古帝国里的一位大名将。他一开始是跟着泰赤乌部的,但后来投了铁木真,铁木真还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哲别,在蒙古语里头,这意思是箭,也就是哲这个姓的由来。

哲别特别勇猛,跟着成吉思汗一路往南打金朝,攻下了乌沙堡、乌月营,占领了德兴府,还冲进了居庸关,一路打到了中都。到了1218年,他带着两万人就把西辽给灭了,还亲手杀了屈出律。1219年,他又跟着成吉思汗去西边打仗。到了1223年,在迦勒迦河那场大战里,他把斡罗思和钦察的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可在回国的路上,他却不幸生病了,最后就这样走了。

说起速不台,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速不台,他在历史上那可是赫赫有名。他的事迹,就像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让人听了就热血沸腾。他虽然出身不凡,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的勇气和智慧。在战场上,他英勇无畏,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他的战略眼光也非常独到,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妙计,扭转战局。速不台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个深受士兵们爱戴的将领。他对士兵们关怀备至,总是把他们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高涨,战斗力爆棚。也因此,他赢得了无数场战役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总的来说,速不台就是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英勇事迹和智慧谋略,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速不台,来自蒙古的兀良哈部落,是蒙元帝国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也是成吉思汗手下“四猛将”之一。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帮助成吉思汗征服各个部落,经常冲在最前面,特别能打仗,勇猛得很,大家都叫他“巴特尔”,就是勇士的意思。

蒙古国建立那会儿,他被封为了千户长,是十大功臣里的一个。他打了头两次西征,战场从东边的高丽一直延伸到西边的波兰,北边到了西伯利亚,南边则快摸到开封了,真是古代打仗跑得最远的大将。他去世后,被追封为河南王,谥号忠定。

说到兀良哈·阿术这个人啊,他就是历史上挺有名的一位。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说他,别搞得太复杂。简单来说,兀良哈·阿术,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一个人物,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张三李四一样。他就是那么一位在历史书上留过名的人物,虽然可能咱们平时不常提起,但他确实存在过,有过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就这样,兀良哈·阿术,记住这个名字就好啦。

阿术,他是蒙古兀良合部的人。他的爷爷速不台,还有老爸兀良合台,那可都是出了名的大臣和将领。但要说起来,阿术比他们还要厉害,简直就是战神级别的猛将。他这辈子啊,南征北战,打过的仗多了去了。像降服交趾、平定大理、收拢各部,还有攻打南宋这些大战,他都参与过。四十年的时间里,他打了大大小小一百五十多场仗,一场都没输过。

说起毛忠这个人啊,那可是挺有故事的。

毛忠,本来叫哈喇,是个蒙古族汉子。在明朝的时候,他是立下战功最多的少数民族将领。

据说在《明史》里头写了,毛忠他们家世代都是将军,他力气大得惊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从永乐那时候开始,他就在西北边境待了好几十年,一开始只是个小兵,后来一路打到了大将的位置。他经历过好多场仗,每次都冲在最前头,特别勇猛。

永乐十二年,毛忠才二十岁就替老爸带兵去打宁夏,亲手活捉了番王也先士。到了永乐十四年、二十二年,他又两次跟着明成祖去北方打仗,每次都立下大功。宣德五年,他又去收拾叛贼散即思,抓住了锁南朵儿只,还把他给斩了。宣德八年,毛忠又带兵去攻打亦不剌山,抓了好几个假少师、假知院。宣德九年,他出兵去哨探哈喇脱欢山,把首领完者帖木儿给逮住了。宣德十年,在凉州的三岔河,他又把阿台给打败了,活捉了假千户土升。到了正统三年,毛忠跟着蒋贵去打朵儿只伯,他当先锋,只用了七个人就冲破了敌人的阵型。

景泰元年那会儿,毛忠被坏人诬陷,官职没了,还被发配到了福建那边。到了英宗时期,他的冤屈得以昭雪。之后,毛忠接连打了三场胜仗,都赢了,成功平定了镇番那一带的兵乱。

宪宗那会儿,毛忠和总督项忠一起攻打贼人的老窝,结果毛忠不幸被流箭射中,就这么牺牲了。朝廷后来给了他“武勇”这个谥号。

9、说说满桂这人满桂,这个名字挺有分量的。咱们聊聊他吧。满桂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虽然不用详细描述他的生平,但提起他,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英雄好汉。在战场上,他勇猛无比,总是冲在最前面,那种不怕死的精神,真的让人佩服。他的事迹啊,说起来都让人热血沸腾。他带领的军队,那可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敌人听到他的名字,都吓得腿软。满桂啊,他就是那种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人。而且啊,满桂这个人还特别讲义气,对兄弟那是没得说。他手下的士兵,都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种领袖魅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所以啊,满桂这个人,真的是值得咱们记住的。他的勇猛、他的义气,都是咱们应该学习的。虽然不用长篇大论,但提起他,咱们心里都清楚,满桂,那是个大英雄!

满桂,是个蒙古族汉子,从小骑马射箭就特别在行。他一参军,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杀敌无数,战绩赫赫。

萨尔浒那场大战,明军四路都吃了败仗。满桂呢,他守在黄土岭,表现真的挺亮眼,总督王象乾特别看重他,后来提拔他做了喜峰口的参将。

天启二年那会儿,孙承宗当了边防大将,跟他聊起战事,满桂回答得那叫一个溜,很快就被提拔为副总兵了。到了第二年,满桂跑到宁远,和袁崇焕一起使劲儿修城墙,没多久,宁远就成了个挺重要的军事地方。

1626年那会儿,清军来了6万大军猛攻宁远。满桂带着2万军民,毫不畏惧地跟敌人干上了。结果,他们不光守住了宁远城,还炸了努尔哈赤一下,让清军损失惨重,死了伤了好多人。

1630年那会儿,皇太极带着蒙古大军冲破了关卡,直愣愣地往北京杀来。满桂呢,他火急火燎地带着五千精兵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救驾。可袁崇焕被关进了大牢,祖大寿一气之下,带着队伍撤回辽东了。这样一来,满桂的援军就显得势单力薄了。监军的宦官一个劲儿地催,满桂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追清军。结果,他中了埋伏,拼死一战,最后还是牺牲了。

【三、满族】

1、猛哥这家伙,就是帖木儿。

爱新觉罗孟特穆,大伙都叫他努尔哈赤的四世祖,也是清王朝的老祖宗,清肇祖就是他。

猛哥帖木儿在大明担任左都督的高位,他为大明可是拼过命的。

永乐三年那会儿,朱棣派了使者去斡朵怜部,想劝猛哥帖木儿回来。猛哥帖木儿顶着压力,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大明,后来就被封为了建州卫的指挥使。

后来,猛哥帖木儿跟着朱棣四处打仗,立下了好多大功。从洪熙元年到宣德七年这八年时间里,他还遵照明朝的命令,好几次去劝那些跟着杨木答兀叛逃的士兵回来,并且救回了被杨木答兀抢走的明朝百姓。因为这些功劳,他被提拔为了左都督。

宣德八年那会儿,辽东的指挥使裴俊跑到阿木河去,打算把被杨木塔兀抢走的军民给接回来。没想到,杨木塔兀联合了古州女真,冷不丁地把官军给围了。猛哥帖木儿一听这事儿,立马带人来救,结果杨木塔兀看情况不妙,撒腿就跑了。过了几天,杨木塔兀不死心,又找来了七姓野人女真,一块儿把裴俊和猛哥帖木儿给团团围住。双方那是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猛哥帖木儿不幸战死,连他的大儿子阿谷也没能幸免。

说起多铎啊,这家伙在历史里头可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咱们聊聊他,不过得注意,我这儿说得直白点儿,别介意啊。多铎这人,真的挺有故事的。他的一生,那叫一个精彩纷呈,咱就不一一细说了,免得啰嗦。反正啊,他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深得很。咱也别绕弯子了,就直接说重点。多铎这个人,他的名字,在历史书上那可是经常出现。他的事迹,也是被后人津津乐道。虽然具体的事儿咱可能说不全,但他的名字和故事,绝对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所以啊,提到多铎,咱们心里都有个数,这家伙,不简单!就这么简单直白地说,大伙儿应该都能明白个大概吧。

多铎,努尔哈赤的第十五个儿子,跟多尔衮是同一个妈生的兄弟。他是清朝初期最牛的大将,还是八大铁帽子王里的一个。乾隆皇帝都夸他,说他是开国王爷里战功最高的。

攻打明朝那会儿,多铎在广渠门、大凌河、锦州还有打察哈尔的时候,都特别勇猛,冲在前面杀敌。多尔衮掌权后,多铎更是势不可挡。他带着军队往南冲,一出虎牢关、南阳府,没到半个月,就已经杀到河南归德了。又过了十天,徐州、颍州、太和这些地方,都被他一一攻下,他的军队走到哪里,敌人就像是被猎杀的狐狸兔子一样,无处可逃。

《清史》里头说多铎打进中原后,立的功劳那是没得比,特别出色。赵尔巽也夸他,说国家刚开始那会儿,多铎风里雨里拼命,打了上百仗才打下这天下,全靠他这些王爷了。

说到阿济格,这家伙在历史上也是个人物。咱们就不绕弯子了,直接聊聊他。阿济格,这个名字听过没?他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虽然具体事迹咱可能一时说不清,但提起他,总能让人联想到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阿济格这人,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不过,具体他干了啥大事,咱得好好翻翻史书才能详说。但总而言之,阿济格这个名字,是值得咱们记住的。就这么简单,阿济格,一个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咱们记住了就行。

阿济格,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孩子,也是多尔衮的亲哥哥,是清朝初期的一位厉害将军。他特别能打仗,既聪明又勇敢,皇太极和多尔衮都非常看重他。

在皇太极那时候,阿济格几乎每场跟明军的仗都打,立下了不少大功。皇太极特别看重他,好几次都亲自出城去迎接,还因为他太拼,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等到皇太极做了皇帝,阿济格就被封为了和硕英亲王。

清军打进关内那会儿,阿济格打头阵,参加了山海关的大战。多尔衮掌权后,阿济格被封为靖远大将军,带着军队杀进陕西,一路打了八仗,赢了八次,攻下了四座城,还有三十八座城不战而降。接着,他从陕西跑到河南,再奔到湖广,追着李自成打,总共打了十三仗,仗仗都赢,李自成最后只带着二十来个步兵逃掉了。后来,阿济格又带着军队往南走,逼得南明的宁南侯左梦庚十万大军投降,一举拿下了湖广、江西的六十三座城池。

阿济格这人,打仗时挺聪明有办法,但说到政治,那就一般般了。多尔衮一走,他偷偷想抢皇位,结果被顺治帝发现了,直接下令给处死了。

说到鳌拜,那可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大人物。鳌拜在清朝初期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战功赫赫,为清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堂上,他也是个有分量的人物,说话有分量,办事也靠谱。不过呢,后来鳌拜的权力越来越大,有些人就开始说他独揽大权,对皇帝也不太恭敬了。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的,最后还跟小皇帝康熙扯上了关系。康熙皇帝可不是吃素的,他慢慢长大,也开始想办法对付鳌拜。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康熙皇帝终于找到了机会,把鳌拜给收拾了。从此,清朝的朝堂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康熙皇帝也开始大展拳脚,治理国家。所以说啊,鳌拜这个人,虽然曾经风光无限,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历史的审判。他的故事,也成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鳌拜出身武将世家,起初只是军队里的一个小将领。在皮岛那场大战里,他因为勇猛无比,一下子出了名,皇太极还特意赐给他“巴图鲁”的称号。

松锦州那场大战里,济尔哈朗一开始打得不太顺。这时候,鳌拜亲自上阵,带着兵马往前冲,一连打了五仗,每仗都赢了。

鳌拜进了关后,就接到命令去追打李自成剩下的部队。他带着军队从内蒙跑到陕西,攻下了四座城,还让三十八座城投降了。接着,他又带着军队往南打,一共打了十三仗,把大顺军打得损失惨重。到了顺治二年,鳌拜再次领兵,一口气攻下了河南、湖广、江西这些地方,总共有六十三座城。

鳌拜打仗那叫一个猛,杀敌速度飞快,攻下的城池数不胜数,在清朝初期那些名将里头,没人能比得过他。

因此,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心里对鳌拜有些过意不去,想着他以前立下的功劳,就追封他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到了雍正皇帝的时候,又额外给了他“超武”的封号,这个封号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

说起费英东,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费英东的事迹啊,真的是挺让人佩服的。他在历史上那可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体咋样呢,我也说不太清楚,但反正就是很厉害就对了。他的那些英雄事迹啊,传得可广了。听说他勇猛无比,战场上那可是冲锋陷阵,无所畏惧。敌人一看到他,都吓得直哆嗦。而且啊,费英东不仅勇猛,还特别有智慧。他懂得怎么打仗,怎么用人,怎么排兵布阵。所以啊,他带出来的军队,那也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总之呢,费英东这个人啊,就是厉害。他的故事啊,也是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要是你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迹啊,那就得好好去研究研究了。

瓜尔佳·费英东,他是满洲镶黄旗的人,清朝初期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他还是后金开国时的五大重要大臣之一,跟那个大权在握的鳌拜是叔侄关系,鳌拜得叫他一声伯父呢。

费英东在天命元年时,带着军队去打了瓦尔喀部,还把乌喇给灭了。到了天命三年,他又去攻打抚顺,勇猛无比地打败了敌人。努尔哈赤对此赞叹不已,说:“这家伙,真是个能敌万人的猛将啊!”

天命四年的萨尔浒大战里,费英东亲自带着左翼的骑兵,把山海关的总兵杜松打得大败。到了那年八月,他们又去打叶赫城,但这城太难攻了,努尔哈赤想撤军。可费英东坚持要打,还立下了军令状。然后,费英东自己冒着敌人的箭雨和滚石,第一个冲上了城墙,就这样,叶赫城被攻破了。

据说,费英东力气大得很,碰到武士们比试力气、赌羊的时候,他总能赢。他能拉开十多石重的弓,二十五岁那年,射箭技术就已经很厉害了,能轻松拉开十多石的重弓。还有啊,他的指力也是超强,十多岁的时候,就能用手指弹碎羊的膊骨。

费英东每次打仗,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勇猛无比,敌人碰到他就垮了。他还特别敢直言进谏,忠心耿耿,从不弯曲。皇太极夸他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样,好坏都直接上报的大臣。” 顺治也夸他是建立国家时的头号功臣,“帮太祖皇帝打天下,他的功劳最大”。

说起福康安,这家伙可不简单。福康安在历史上的名头挺响亮,他的事迹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具体细节咱可能讲不全,但大体上,这家伙是个挺有能耐的人物,这点是公认的。总之,福康安这个人,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福康安,他是清朝中期的一位大将军,来自满洲镶黄旗,而且还是皇家的亲戚。这家伙,在战场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战功赫赫。他不仅属于满洲镶黄旗这个高贵族群,更重要的是,他和皇室还有那么点儿亲戚关系。

福康安担任过云贵、四川、闽浙、两广的总督大职,还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并兼任军机大臣。他这辈子南征北战,忙个不停,参加过大小金川的战斗,还四次出手平定各地的叛乱。他啊,就是清朝特别看重的一位军事大佬。

嘉庆元年时,福康安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嘉勇郡王,还给了他“文襄”这个谥号。他的灵位被供奉在太庙里,同时也被放进了昭忠祠和贤良祠,供人缅怀。

说起阿桂这个人啊,他真是个有意思的家伙。七号那天,咱们聊起他,一堆事儿就浮现在脑海里了。阿桂这人,性格直爽,说话办事从不拐弯抹角,跟他打交道,那叫一个痛快。他做事效率高,总是风风火火的,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儿。咱们平时有啥事儿找他,他二话不说就给办了,真是个靠谱的好哥们儿。就这样,阿桂,一个在咱们心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阿桂,他是满洲正蓝旗出身,清朝时候的一位厉害将军,还是大学士阿克敦的儿子呢。

阿桂啊,他当过参赞大臣,还做过镶红旗蒙古副都统这些大官,长时间都在西北边疆守卫着呢。

乾隆二十四年那会儿,阿桂参与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完事儿后就驻扎到了伊犁,还搞了个屯田的法子。到了三十三年,他又以副将军的身份,跟着傅恒带兵去打缅甸。三十六年,阿桂又加入了大小金川的战斗,这一打就是五年,他出谋划策,立下了平定金川的头号大功。

阿桂总共有四次被画在紫光阁的画像里,其中两次还排在了第一位。《清史》里头这样评价他:“在乾隆那会儿,阿桂这人坦诚又果断,做事都是计划周全了才动手,他肩负着百姓生死的重任,没人能比得上他。他还掌管着枢密院,解决难题、制定大计,眼光长远,这可不是当时其他大臣能做到的。”阿桂啊,就是乾隆时期那少数既能带兵打仗又能入朝为相的重要大臣之一。

8、说说傅恒这个人啊

傅恒啊,他是满洲镶黄旗的一员,说起来还是清朝的皇亲国戚,也是个有名的大将。

傅恒一开始是蓝翎侍卫,还管着内务府。他24岁时就在军机处帮忙,26岁就当上了户部尚书,27岁时更是被封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了军机处的领头大臣,还得到了一等忠勇公的封号。

乾隆十三年的时候,他带兵指挥了大金川战役,成功让莎罗本父子投降。到了十九年,他又率军攻打伊犁,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三十三年时,他被任命为经略大臣,负责督师云南。三十四年,他分三路进军缅甸,尽管自己生了重病,还是坚持指挥军队,多次打败缅军。后来和阿桂一起攻打老官屯,但没能攻下来。正好缅甸派使者来求和,他就趁机奏请皇上停止打仗。三十五年,他带着军队回到朝廷,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四、鲜卑族】

鲜卑人的老祖宗其实是东胡人。当初东胡被匈奴给征服了,东胡部落里有一拨人就逃到了鲜卑山,后来他们就成了鲜卑人。

鲜卑族最牛的时候,要数西晋末年到南北朝那会儿。那时候,他们可建立了不少国家呢,像慕容家的“四燕”,还有拓跋家搞起来的北魏,都是响当当的。

隋朝一建立,鲜卑人就慢慢跟其他民族合到一块儿了,特别是汉族,受影响最大。还有像柔然人、突厥人这些,身上也都能瞅见鲜卑族的影子。

说起慕容恪,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咱们就不绕弯子了,直接聊聊他吧。慕容恪,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不少传奇故事。他的事迹,即便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话来说,也足够吸引人。他就是那种,让人一听名字,就能联想到英勇、智慧和领导力的人。总之,慕容恪这个人,真的挺值得咱们去了解了解的。

慕容恪,是鲜卑族人,也是前燕燕烈祖慕容儁的亲弟弟,排行老四。他在军事上有着非凡的才能,是个了不起的将领。一辈子东征西战,打过好多硬仗,比如驱赶高丽、消灭冉魏、攻打前秦、跟东晋对垒。在战场上拼杀了数十年,从没输过。他还有个绝招,就是用连环马战术打败了冉闵,被誉为南北朝时期最厉害的武将。

说起慕容垂,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慕容垂,这个名字在历史长河里挺响亮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豪杰。虽然具体的事儿咱可能说不全,但他的威名,那可是如雷贯耳,让人不得不佩服。总之,慕容垂这个人,真的是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慕容垂,是鲜卑族人,慕容恪的亲弟弟排行老五,也是后燕这个国家的开国皇帝,更是个赫赫有名的将军,被人叫做“战神”。他这辈子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可以说人生相当传奇。

慕容垂小时候就受到老爸的喜爱,这让世子慕容儁心里很不爽。慕容儁当上国王后,慕容垂就被逼得跑到前秦去了。到了前秦,他又被一个叫王猛的人用“金刀计”给害了,连他最厉害的儿子慕容令都丢了性命。不过慕容垂没有被打倒,淝水之战后,他重新站了起来,建立了后燕。他带着后燕,先是顶住了东晋的进攻,又把前秦给打败了,最后还灭了西燕,让后燕成了当时北方最牛的势力。

慕容垂的战功那真的是多得数不清:他13岁就跟着老爸和哥哥上战场,勇猛无比,全军无人能及。到了16岁,更是一马当先,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说起灭宇文部那场大战,他和慕容翰合力,把宇文部的大将涉奕于打得落花流水。还有枋头之战,他只用了8000骑兵,就把桓温的5万北伐军给打得溃不成军。建国以后,他的战绩也是杠杠的:快速突袭敕勒,速战速决;对桓冲虚张声势,让对方吓得撤退;诱敌深入,灭了刘牢之;还有那次浮船巧渡黄河,把翟钊给打败了。总之,慕容垂的战绩就是厉害得不行!

简单说,慕容垂13岁就上战场,71岁才退役。除了参合陂那场仗,他打了一辈子胜仗,没输过。

说到拓跋焘,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古代的一位大英雄,做了很多让人佩服的事情。拓跋焘这个人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指挥作战也是一把好手。他的智慧和勇气,在当时可是出了名的。总之,拓跋焘这个名字,就是力量和智慧的代名词,让人不得不佩服。

拓跋焘,大伙都叫他佛狸伐,是鲜卑族人,也是北魏的第三个皇上。他虽然没打下江山,但军事才能超强,可以说跟李世民有一拼。

拓跋焘当上皇帝后,经常亲自带兵打仗。他打下了夏国的统万城,抓了他们的皇帝赫昌;又攻占了夏国的新都平凉,把皇帝赫连定也给俘虏了。接着,他又亲自出征北燕和北凉,攻下了北燕的龙城和北凉的武威姑臧。不仅如此,他还带兵去征服了山胡,让鄯善、龟兹、粟特这些西域国家都臣服了。拓跋焘还成功地把柔然人从漠北赶了出去,赶得老远老远,解决了北方的边患问题。往南,他还跟刘宋打过仗,军队都到了长江边上了。刘宋的人都说他“英明神武,比以前的英雄还厉害”。

哎,拓跋焘晚年时候变得特别严厉,杀了不少人,结果遭了报应,被中常侍宗爱给杀了,真是没好报啊。

说到宇文泰,这家伙可不简单。他在历史上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虽然不能直接给你讲他的长篇大论,但简单来说,宇文泰是个有着大智慧和大谋略的家伙。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要是细细道来,那可得说上好一阵子。不过,咱们就挑重点的说,宇文泰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是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牛人。就这样,宇文泰,一个历史上的大佬,简单一提,你就能明白他的分量了。

宇文泰,大伙儿都叫他黑獭,是鲜卑族人。他在南北朝那会儿,可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和政治高手,实际上掌控着西魏,还是北周的开国老祖宗呢。

宇文泰能被称为一代名将,全靠他在西魏国力远不如东魏的劣势下,跟高欢打了五场硬仗,赢了三次,平了两次。特别是蒲坂和沙苑这两仗,把东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要不是西魏整体实力差点儿,东魏说不定早就被宇文泰给灭了。

说到高颎,这人可不简单。他在历史上可是个有名的人物。咱们就不拐弯抹角了,直接聊聊他的事儿。高颎啊,他聪明能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事迹啊,说起来那是一段传奇。在历史的长河里,他的名字被很多人铭记。他做事有头脑,处理问题总是那么得体。而且啊,他还特别会用人,能让手下的人都发挥出最大的本事。这一点,可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啊,提到高颎,咱们都得竖起大拇指,说一声:“这人,真行!”他的故事啊,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学习学习。毕竟,能留下好名声的人,那都是有真本事的。

高颎,是个鲜卑族人,他本名叫独孤颎,大家都说他是“隋朝的开国大英雄”。

高颎主要有两大战功:他自告奋勇,成功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在隋灭陈的战役中,他担任杨广的元帅府长史,负责决定军队的所有事务。他还有一双慧眼,发掘并重用了像贺若弼、韩擒虎这样的名将。

平陈大战那会儿,高颎下令把杨广特别宠爱的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给处死了,这可把杨广给得罪了。后来呢,他又因为不同意废掉太子杨勇,惹恼了独孤皇后。杨坚一生气,就把他的爵位给削了,让他成了普通老百姓。到最后,就因为高颎在背后说杨广生活太过奢侈,竟被杨广给杀了。

说到贺若弼这人啊,可真是个了不起的角色。他在历史上那可是赫赫有名,虽然咱们现在可能不太常用到他的名字,但在那个时代,他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贺若弼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要是你想了解他,可得好好去翻翻历史书了,那里头记载着他不少的英雄事迹呢。不过简单来说,贺若弼就是个有本事、有胆识的人,他在战场上那可是英勇无比,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啊,提到贺若弼,咱们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贺若弼,是个鲜卑族人,他从小就胸怀大志,特别勇猛,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而且知识广博,记忆力超强。

贺若弼最厉害的一仗,那肯定是打陈国那会儿。他当时是行军总管,和韩擒虎一块儿冲进了南朝陈的都城建康。说起来,他还是头两个劝杨坚自己当皇帝的人之一呢,另一个就是高颎。

贺若弼在历史上可是个有名的直性子,啥话都敢说。听说他老爹贺若敦临终前,特意把他叫到跟前,拿锥子狠狠刺他的舌头,就是想让他学会闭嘴,说话小心点。可这家伙天生的脾气,根本改不掉。先是跟韩擒虎争功劳,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还差点动起手来。后来呢,他又在背后嘀咕朝廷的事儿,结果被杨广抓了个正着,扣了个“诽谤朝政”的帽子,给处死了。

7、说说窦荣定这人

窦荣定,是个鲜卑族人,原来姓纥豆陵,他老爸是窦善,担任太仆卿一职,而且他还是杨坚的姐夫呢。

窦荣定来自贵族家庭,长得帅气,胡子也特别漂亮,他擅长骑马射箭。一开始他在西魏当官,还参加了邙山那场大战。后来到了北周,他又参与了攻打北齐的战役,多次立下大功。

杨坚当上皇帝后,窦荣定就被封为了行军大元帅,带着二十万大军去了凉州。他和突厥的阿波可汗在高越原打了一场大战,最后窦荣定赢了。这一仗打得突厥不得不签盟约撤退。因此,窦荣定被封为了安丰郡公。

【五、铁勒族】

铁勒呢,是中国古代时候北方的一个民族,也有人叫他们狄历、丁零、敕勒或者高车。他们好几次都被突厥管过。到了唐朝初期,铁勒里薛延陀和回纥这两个部落最牛,一起建了个汗国。但好景不长,突厥又强大了起来,铁勒又归突厥管了。到了744年,回纥厉害了,把突厥给灭了,自己又建了个汗国。后来契丹也开始崛起,铁勒就慢慢没啥动静了,就这么消失了。

1、说到斛律光这人啊,真是个了不起的角色。

斛律光,又叫明月,出身高车族,是北齐的一位厉害将军。史书上说他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因为武艺高强而出名。17岁那年,他在战场上活捉了北周的猛将莫孝晖。到了21岁,他跟齐世宗一起去打猎,一箭就射中了大雕的脖子,那时候,大家都叫他“落雕都督”。

从北齐建国算起,二十多年里,斛律光跟北周打了大大小小好几百仗,几乎就没输过。记得天保七年那会儿,他带着五千步兵骑兵就把北周的王敬俊给打得落花流水,抓了一千多人,还缴获了上千头牲畜回来。再到武平二年,他又领着五万大军去救宜阳,到了宜阳城底下,又把北周的大将纥干广略给打败了,占了北周的建安等四个据点,又抓了一千多俘虏回来。

之后,斛律光因为跟北齐的大权臣祖珽和穆提婆他们结了仇,就被糊涂皇帝高纬给害死了。宇文邕打下邺城后,感慨地说:“要是斛律光还活着,我哪能到得了邺城啊!”就连李世民也提起过:“斛律明月被祖孝征诬陷杀掉后,周国才有了吞并北齐的念头。”

说起浑瑊,那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浑瑊在历史上有他的独到之处,虽然具体的事迹咱们可能一时间说不全,但他的名字可是响当当的。浑瑊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要是细说起来,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反正啊,记住浑瑊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个值得了解的历史人物,准没错!

浑瑊,是个铁勒族人。他先后在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手下当兵打仗,参与了几十场大战小仗,立下赫赫战功。这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武艺高强,当时的人们经常拿他和西汉时期的金日磾相比。就连吐蕃的大相尚结赞都夸他是“唐朝三大猛将”之一。

浑瑊的战绩辉煌,他在西北战场上大展身手,狠狠击败了东突厥的头目阿布思。九门之战里,他一箭射死了叛军猛将李立节,还参与了收复长安和洛阳的大战,一起对抗安史叛军。后来,他又平定了仆固怀恩的叛乱,多次打败吐蕃和回纥的军队。在奉天城,他浴血奋战,最终平定了李怀光的叛乱。

说到仆固怀恩这个人啊,他在历史上也算是个人物。咱们就简单聊聊他。别看他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在那个时候,他的事迹可是传得沸沸扬扬的。仆固怀恩,这个名字就代表了一段过往的故事,挺值得咱们说道说道的。

仆固怀恩,是个铁勒族人。在安史之乱那会儿,他跟着郭子仪一起打仗,当上了朔方左武锋使。这家伙勇猛得很,一打仗就骑着马、扛着枪往前冲,战功多得数不清,把敌人吓得够呛。而且,他和回纥人的关系也挺好,还出使过回纥借兵呢。为了巩固关系,他甚至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回纥和亲。

安史之乱那会儿,仆固怀恩一家真是悲壮,整整46口人捐躯,真是满门都是忠臣烈士。说到同罗那一仗,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玢打了败仗投了降,可后来他又找机会溜回来了。你猜仆固怀恩怎么着?他非但没心疼儿子,反而当众大发雷霆,直接把仆固玢给斩了。这种为了大义不顾亲情的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平定叛乱后,仆固怀恩带着朔方的军队驻扎在了汾州。可后来,他被宦官骆奉先给坑了,没办法只能反叛唐朝。但没多久,他就因病去世了。代宗得知后,惋惜地说:“怀恩其实并不是真心想反,他只是被身边的人给带偏了。”

仆固怀恩是打败安史之乱的三位头号大将之一。在唐朝官方列出的肃宗时期的“凌烟阁大功臣”榜单上,仆固怀恩竟然超过了郭、李两位大将,独占鳌头。

【六、高丽族】

1、说到这位大佬,那就是高仙芝啦。

高仙芝,出身高丽族,是大唐五大神勇将领里的一个。据说啊,他长得特别帅气,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小时候,他就跟着老爹到了安西,因为老爹有功,他就被封了个游击将军。到了20岁,他更是被封为大将军,和他老爹同级了。

高仙芝的赫赫战功大多是在西域战场上赢得的。天宝六年那会儿,吐蕃把小勃律给占了,唐朝派了三次兵都没打赢。后来,李隆基就让高仙芝当行营节度使,带着军队去打。高仙芝挺聪明,用计策拿下了小勃律,因此被封为了安西四镇节度使。到了天宝九年,他又带兵去攻打石国,活捉了他们的国王和老百姓。天宝十年,石国不甘心,找了大食一起来报仇。在怛罗斯那场大战里,高仙芝人少,天时地利也都不在他这边,但他还是打得非常勇猛,差点就把局势给翻盘了。

怛罗斯战役结束后,高仙芝就没再当安西四镇的节度使了,他被调回京城,当上了右金吾大将军。

安禄山起兵叛乱后,高仙芝和封常清带兵去平定。可后来,他们被宦官监军边令诚给诬陷了。李隆基一听,直接在两军对峙的时候,就把他们俩给处斩了。

黑齿常之,这位人物咱们得聊聊。黑齿常之,名字挺特别,一听就让人记住。他在历史上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咱们现在可能不太常用“黑齿”这个称呼,但那会儿,这可是他的标志之一。他的事迹、他的贡献,都是实打实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咱们就简单说说他吧,不绕弯子。黑齿常之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可是个佼佼者。他的故事,要是细细道来,那可得说上好久。但咱们就挑重点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他又厉害,又受人尊敬。总之,黑齿常之这个名字,咱们得记住。他不仅仅是个名字,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的历史人物。

黑齿常之,他是百济国的人,属于高丽民族里的黑齿家族,在唐朝可是个赫赫有名的将领。

黑齿常之小时候的事儿咱们不太清楚,但等他长大成人后,个子一米七以上,特别会打仗,人家都说他“勇猛又聪明”。后来,黑齿常之就在百济国当了个郡将。

唐打完百济后,黑齿常之站了出来,带着百济的老百姓跟唐军对着干。到了663年,他接受了唐朝的招安,投降了。

678年时,黑齿常之跟着李敬玄去打吐蕃,他晚上带着敢死队偷袭了吐蕃的营地,结果吐蕃军被打得四散而逃。到了680年,吐蕃又来骚扰河源地区,黑齿常之立马组织队伍,晚上突袭吐蕃,杀了他们两千多人。因为这大功,他被提拔为了河源军的经略大使。

686年那会儿,后突厥打起了唐朝的主意,黑齿常之带兵前去抵挡,结果突厥啥也没捞着就撤退了。第二年,后突厥又跑去骚扰昌平,黑齿常之在黄花堆那里跟敌人干了一仗,把敌军打得大败,“杀敌过万”。

689年那会儿,狠心的官员周兴冤枉黑齿常之想造反,就把他给抓起来关进了大牢。结果,黑齿常之在牢里上吊自杀了,终年六十岁。

【七、粟特族】

要说李存孝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咱们聊聊他,不添油加醋,就说说他的真本事和故事。李存孝,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

李存孝,他是后唐太祖李克用的养子,本来姓安,名叫敬思,出身粟特族。在残唐五代那会儿,他是头号猛将,厉害得很,人们都说“王者里头霸王最猛,将领里头李存孝最强”。

李存孝啊,虽然没那么夸张,像演义里说的那样,一天攻下八座寨子,夜里又抢了三关,还带着十八个骑兵就把黄巢的八万大军给打败了。但真实历史里的他,那也是勇猛得不得了,经常带着骑兵冲在最前头,从来没吃过败仗。每次打仗,他都穿着重重的铠甲,打嗨了还换马继续打,上上下下快得跟飞一样,简直战无不胜,也是威风凛凛,让人惊叹不已。

然而,李存孝虽然极其勇猛,但总爱骄傲自满,脾气也大得很。据说,李存孝觉得自己功劳大得很,对当个汾州刺史的安排特别不满意,气得他好几天都没吃饭,“李存孝仗着自己功劳大,愣是好几天不吃不喝”。

后来啊,李存孝被李克用的另一个养子李存信说坏话,说他心怀不轨。结果,李克用就信了,把李存孝给五马分尸了。

说到史思明,这家伙在历史上也算是个人物。史思明,他可不是个简单角色。他的故事在历史长河里,也算得上是一段波折传奇。跟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有着自己的辉煌与落寞,也有着让人津津乐道的那些事儿。咱们就不细究他的出生年月和具体事迹了,但得记住,史思明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是留下了痕迹的。总之,史思明这人,值得咱们去了解和探讨。

史思明,他是来自西域的粟特族人,也是那场大乱子——安史之乱的主要头头之一。

据说,史思明长得不怎么好看,但他特别勇猛,还会说六种外族语言。天宝初年那会儿,他帮着安禄山去打奚和契丹,后来升为了平卢军的兵马使。等安禄山造反了,他又带着兵打下了河北,还当上了范阳节度使。

乾元元年那会儿,史思明打了败仗,却玩起了假投降的把戏。肃宗还真信了,封他为范阳节度使,还给了他个归义郡王的头衔。可这家伙表面上听话得很,暗地里还在跟叛军勾连,悄悄扩充势力。肃宗派乌承恩去史思明那儿想策反他,结果被史思明一眼就看穿了。这下可好,史思明干脆撕破了脸,再次起兵造反。他一路攻打,拿下了魏州,自己建了个周国。接着,他又带兵去解了邺城的围,把安庆绪给杀了。最后,他把都城定在范阳,自封为大燕皇帝。

761年的时候,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给杀了,后来给他上了个谥号,叫昭武皇帝。

【八、契丹族】

关于契丹的老祖宗,大家说法不一。唐朝时候的人觉得契丹可能是从鲜卑或者鲜卑宇文部来的,到了宋朝,又有人说契丹是匈奴的后代。蒙古人则把中国北方叫做契丹,到现在,还有些国家,比如俄罗斯,在他们的语言里,还把中国叫做“契丹”。

总而言之,契丹族在唐朝一直到南宋那会儿,可是风光无限,强大到建起了辽国这个庞然大物。

聊聊李光弼这家伙吧。他在历史上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咱们不说那些文绉绉的话,就简单说说他的事迹。李光弼,那可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他的故事啊,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呢。

李光弼虽然姓李,但他可是个契丹人,他的老祖宗是契丹部落的头领呢。

李光弼从小就既会文又会武,历史书上夸他:“小时候就行为有规矩,骑马射箭样样精通,还能看懂班固写的《汉书》。”后来,李光弼就去当兵打仗了,王忠嗣对他特别好,说就算那些老将也比不上他。王忠嗣甚至私下跟手下人说:“以后能继承我兵马的人,肯定是光弼。”

李光弼这人特别聪明,带兵有一套,总能想出妙招,用少数兵力战胜敌军。就拿太原那场大战来说,他带着较弱的队伍,愣是把史思明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河阳之战,他又一次击败了史思明,成功守住了潼关,真是厉害得很。

李光弼当过天下兵马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他和郭子仪一样有名,大家都叫他们“李郭”,并且公认他的战功是唐朝中兴时最厉害的。后来他因病去世,被追赠了“武穆”这个谥号。

【九、土家族】

1、说起女中豪杰,不得不提秦良玉这位巾帼英雄。

秦良玉,人称贞素,是个土家族的女中豪杰,也是位抵抗清朝的大将。

秦良玉的老公马千乘,是明朝时候石柱那地方的土司。马千乘没了之后,因为他儿子马祥麟还太小,秦良玉就接过了老公的担子。她带着自己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打了好多仗,像是对抗清军、平定奢崇明叛乱、还有张献忠之乱这些。秦良玉立下了大功,后来被朝廷封为了二品诰命夫人。

崇祯帝亲手写了四首诗来夸奖秦良玉。明朝垮台后,南明那边给秦良玉追封了个“忠贞侯”的称号。

后世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诗赞美秦良玉,像近代的冰心、郭沫若就对她赞不绝口。就连冯玉祥也说过:“要纪念花木兰,那就得学学秦良玉。”

自古以来修史书,女中豪杰通常都被写在列女传里,但秦良玉是个例外。她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将军,被特别单独记载在正史的将相传中,真是个了不起的巾帼英雄。

19 阅读:6117
评论列表
  • 2025-03-15 23:31

    没看完,看到羯族跟匈奴的关系,有说羯族是匈奴别部的。但是根据文献和考古,羯族是杂胡,也就是不同种族组成的一个“群体”的统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西亚人种和东欧人种等。羯这个字本身就有很强的歧视性,匈奴人把战俘和奴隶归整到一起,把他们视作牛羊一样,所以称之为羯。所以羯族,并不算匈奴。并且他们跟匈奴不管是文化,还是长相,还是习俗,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后赵石勒他们,高鼻,深眼窝,多须,头带类似现在回民的帽子,很类似西亚人种。即使如此,不同的羯族分支还不同,比如尔朱荣,尔朱兆等,作为羯族分支的契胡,又跟后赵石勒石虎他们不一样的文化和相貌特征了,他们更类似现在的东欧人种,皮肤白,高大,异色瞳,发色也不是黑色。再说把羯族归为匈奴,那又何来五胡乱华呢?假如说赫连勃勃的铁弗部是匈奴分支,这个没问题。但是羯族,我一直不太认同他们是匈奴别部的说法。

  • 2025-03-19 11:50

    大唐真正的民族融合,其他大一统朝代没啥少数民族名将,除了安禄山这个叛将,其他少数民族将领都是挺牛逼的,唐末的就算了。

  • 2025-03-16 19:24

    慕容垂,拓跋珪,慕容恪

  • 2025-03-18 01:04

    一看就是ai写的,一点脑子都不动

  • 2025-03-14 19:19

    吐蕃战神论钦陵,百济名将黑齿常之,山地战之王高句丽名将高仙芝,大唐双壁安史战功第一人契丹名将李光弼

    Bianco 回复: の軒
    《新唐书》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泌是战略家
    の軒 回复:
    大唐双壁是高仙芝和风常清,安史之乱最大功臣是李泌。
  • 2025-03-15 11:19

    契苾何力呢

  • 2025-03-15 16:13

    你怎么敢说的最全的,整个中国古代史就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斗争史融合史。几个五胡时期的名将就敢说史上最全的少数民族名将。

  • 2025-03-18 13:48

    大唐少数民族将领太多了

  • 2025-03-16 23:55

    李光弼最牛逼

  • 2025-03-28 11:04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不是高丽,棒子最喜欢就是乱认祖宗的

  • 2025-03-15 20:19

    木华黎

  • 2025-04-04 08:57

    扯淡,高仙芝, 那是高句丽人[抠鼻]。 那个时候 ,不存在高丽[抠鼻]。

  • 2025-03-15 16:09

    耶律休哥,完颜娄室,伯颜,王保保,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