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医保目录公布后,我们又迎来事关每个乳腺癌患者钱袋子、抗癌治疗模式的诸多两会建议提案,如免费医疗、免费两癌筛查、将抑郁症纳入医保、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卵巢冻存推广……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建议到底对乳腺癌患者的钱袋子存在什么影响(如哪些钱省了,哪些钱涨了)?乳腺癌患者又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建议?
别急,请跟着互助君来一一细看。
01 建议对6岁以下、75岁以上公民实施免费医疗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庹庆明建议,针对6岁以下、75岁以上公民实行免费医疗。这样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提高生育率;提升老年人及时就医率,降低老年人家庭医疗负担。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因为治疗原因,乳腺癌患者原本的经济负担就比较重(尤其是使用未进医保药物的乳腺癌患者,互助君最近就采访过一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她吃奥拉帕利一个月的治疗花销差不多要3万,用惠民保可以报销1万,但自费2万依旧非常昂贵)。
再加上大多数患者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我国乳腺癌患者的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至55岁),然后乳腺癌患者里也有年纪是75岁以上的群体,所以如果这一建议可以落地,那真的是极好的事情,可以让姐妹们以负担更小的状态去跟乳腺癌对抗,进而可以活得更好。
另外一则两会敲定的涨钱好消息[1]: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指出,今年的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30元(这意味着今年居民医保财政补贴将达到每人每年670元)。
02 建议推动更多省份普及免费“两癌筛查”(促进女性健康素养提升)建议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带来提案,建议进一步强化源头保障,为妇女健康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和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推动更多省份将妇女“两癌”检查与救助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一方面,乳腺癌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提高治愈率(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愈率可以达到90%-95%,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2])。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少早期乳腺癌患者因为早发现可以接受保乳手术,而一些乳腺癌患者来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根本无法保留乳房。
另一方面,乳腺癌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杨其峰曾直言:虽说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绝经前的女性也就是相对年轻的女性发病率较多,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45岁至55岁,但是乳腺癌与年龄没有直接关系,我接触过年仅17岁的乳腺癌患者,也经常发现90多岁的乳腺癌病人,不论年轻女性还是老年女性都可能罹患乳腺癌。
也正因为此,作为两会代表,他在2023年提过降低免费“两癌筛查”起筛年龄的议案,原话是:降低35岁的起筛年龄,引起年轻女性对乳腺癌防治的重视,这对于避免漏筛漏检年轻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基础上,若是有更多省份可以普及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免费两癌筛查,同时将筛查年龄降低,那么将会有更多潜在乳腺癌患者可以更及时地得到治疗,进而获得更好的预后。尤其是具有家族史、携带遗传性突变、超重或肥胖、有乳腺癌病史等患乳腺癌风险更高的人群,获益会更多。
不止早筛,复查也很重要。乳腺癌患者在经过局部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后,体内仍可能潜藏着贼心不死的癌细胞,而定期复查正是捕捉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征象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频率一般为: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术后3~5年,每6个月1次;术后5年以上,可考虑每年复查1次[3]。
03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目前各地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标准不一,建议全面取消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门诊统筹报销起付线,同时构建就医监管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防止医疗资源浪费。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在现行医保政策中,如果患者就诊时未达到报销起付线,需要自费超出起付线的部分,医保基金才会按规定比例进行报销。若是起付线可以取消,毫无疑问,乳腺癌患者在就医治疗这块的花销又能省下不少钱。
事实上,医保不光有起付线,也有封顶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也不能报销,而在起付线和封顶线中间的部分,就是可以报销的部分。只不过,两条线的具体数值,以及具体能报销的比例是多少,各地都不一样,都得以当地政策为准。
04 建议扩大医保个账支付范围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表示,随着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基本医保的收支压力不断增加。商业医疗险通过覆盖基本医保未覆盖的范围。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企业所得税扣除政策,但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增强激励力度。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可以用医保支付的药物更多,自费部分会更少;同时购药也会更方便,有些药可能就可以通过外卖平台在线购买,不用专门跑去医院或定点药房。
比方说,上海去年就开始推广“外卖购药刷医保”[4]、也有拓宽医保报销范围,当地参保人均可用医保个人账户购买:械字号家庭常备的退热贴、创口贴、血压计、血糖仪等,居家养老所需的护具、护垫、轮椅、制氧机等,以及消毒片、消毒液、口罩和抗原等。
作为“外卖购药刷医保”的代表城市(已有774家定点药店发生线上医保结算),上海市今年将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如延伸至统筹账户、通过处方平台销售处方药等。
去年11月,江西省医保局也在《关于做好医保医用耗材支付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部分价格较高但具备纳入医保价值的独家医用耗材,可探索通过专家谈判方式纳入”。
05 建议将抑郁症纳入医保目录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作协主席冉冉建议,将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上日程。目前抑郁症干预治疗的可及性不足,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如在校学生、高风险高压力人群前瞻性心理干预不够,加大了医疗服务系统本就沉重的压力。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1)乳腺癌患者本身就是抑郁症高发群体。根据调查显示,抑郁和焦虑的患者数量在乳腺癌诊断后第1年高达50%,第2年降至25%,随后逐渐稳步下降,在第5年达到15%[5]。
2)抑郁症会影响到乳腺癌的预后与生存。研究表明抑郁症在介导乳腺癌复发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抑郁症与乳腺癌复发风险增加24%,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29%有关[6]。
抑郁症被纳入医保的话,将惠及更多饱受情绪困扰的乳腺癌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轻度焦虑和抑郁情绪或许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改善,但如果已经到达抑郁症的程度,是一种病了,乳腺癌姐妹一定要求助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干预。
推荐阅读:《》
06 建议扩大康复医保支付范围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带来了一份优化康复医疗医保支付方式的议案。周燕芳指出,现有支付政策下的康复医疗服务,普遍呈现“三高两低”的局面,即患者费用负担高、致残率高、反复住院率高及报销水平低、获得感与满意度低。针对康复医疗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周燕芳建议扩大康复医保支付范围,优化康复医疗支付模式。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乳腺癌淋巴清扫后,患侧必须终身保护以防止造成上肢淋巴水肿,其中包括不可提重物、做高强度的运动等,属于肢体残疾中的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受限。因此,符合这一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去办理残疾证,也需要去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然而,根据互助君的采访经验来看,很多乳腺癌姐妹都没有提过康复科这件事,基本都是手术完就接着化疗和放疗了。但也有姐妹表示,自己去过专门的淋巴水肿科室治疗淋巴水肿。
其实处于术后康复期的乳腺癌姐妹,也可以考虑考虑中医,因为针灸、理疗、推拿等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深圳现在就有好多年轻人喜欢刷医保去社康做推拿针灸(有网友表示自己体验了一把社康艾灸加红外线总共35元,报75%,个人账户支出8.75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7],经过淋巴清扫的乳腺癌患者也是符合《管理办法》中的肢体残疾四级的标准。而乳腺癌患者凭借残疾证,可以享受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残疾人的优惠,例如景区门票免费、优先搭乘、购票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优先挂号就诊等,还是很不错的。
推荐阅读:《》
07 建议推进肿瘤规范化诊疗建议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长刘林林呼吁,推动肿瘤规范化诊疗。推进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设立肿瘤多学科门诊,以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和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杨其峰的话来说,到目前为止,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由单一手术为主的治疗,向整合手术和化疗等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转变,但传统的内外科分离模式导致治疗局限、出现片段化,患者需要在不同科室辗转奔波,难以实现乳腺癌治疗的全程管理,也难以满足精准化、个体化的诊疗要求,让患者感到“看病难”。
在这种基础之上,若是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能够大范围推广,那么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不仅有手术医生、内科医生、放疗医生的支持,也有分子学家、心理专家、整形专家的干预,可以得到更完善、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将减少辗转于不同科室的奔波时间。
1)中国首部《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2023年版)》提出[8],今年内将在全国遴选300家医院开展乳腺癌单病种MDT试点及评选工作,促进乳腺癌单病种的综合诊疗水平。
2)抗癌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乳腺癌患者若想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上风,除了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吃好睡好、心态好、运动好,还必须拿出十足的耐心和勇气,以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方案。
08 建议推广卵巢组织冻存创新技术建议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表示,女性在进行放化疗治疗时,会导致卵巢功能衰退,让她们提前几十年就患上各种慢性病。建议推广卵巢组织冻存创新技术,解决生育难题,应对人口过早老龄化。目前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已经成熟,但尚未普及,建议加快推广普及。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1)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化疗会引起卵巢功能减退(具体减退情况取决于患者年龄、化疗前卵巢储备、化疗方案及药物累积剂量),而靶向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均对卵巢功能存在潜在的损伤风险[9]。也就是说,乳腺癌治疗是可能会让乳腺癌患者失去成为母亲的机会的。
2)我国乳腺癌发病愈发年轻化已是不争事实,《》一文发出后的评论区里,就有很多乳腺癌姐妹在讨论生育方面的问题。


如果卵巢组织冻存创新技术得以推广,那么将会有更多乳腺癌姐妹获得孕育生命的希望。
1)根据《中国育龄期女性乳腺癌病人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的建议[10],对于有生育妊娠、内分泌功能需求的病人尽早选择合适的生育力保存方案,有助于提高卵母细胞或胚胎保存的数量,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研究显示,确诊乳腺癌后实施生育力保存可能延迟治疗时间,但不增加病人乳腺癌复发率和死亡率)。
2)厦门第一医院已经开设了肿瘤患者保育特色门诊【女性肿瘤患者治疗生育能力保护MDT门诊】,将在3月27日举办线下问诊活动(具体时间为下午1点到6点,地址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B区5楼会议室)。有需要的姐妹可以参加。
09 建议完善国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建议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表示,开发联合疫苗是目前疫苗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但国内的疫苗创新体系还存在不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的问题日渐凸显,建议加强政策协同或出台新政。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以流感疫苗为例。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接受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时,常常免疫力低下,容易增加患流感的风险。如果得了流感,严重者可能导致重症感染,并发肺炎、呼吸衰竭等,将严重影响患者抗癌治疗进程,甚至威胁生命[11]。一般建议患者在流感高发季之前,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而且流感病毒每年都不一样,所以疫苗每年也在不断的更新,可以说,去年打的疫苗,今年可能已经无法预防今年的流感病毒了。也就是说,流感疫苗每年都应该打一次[12]。
疫苗的本质即是通过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或预防的目的,建议乳腺癌患者在身体状况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再注射疫苗,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处于治疗期间的乳腺癌患者,若有注射疫苗需求应提前咨询医生,评估身体状况是否能够注射疫苗,以免影响治疗计划。
推荐阅读:《》
10 呼吁药品说明书启用“大字版”建议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表示,药品说明书上的字小如“蚂蚁”,常常让人难以识别。呼吁尽快出台药品说明书“大字版”“简化版”国家标准,确保用药人看得清、看得懂。
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1)乳腺癌患者里有许多年龄较大的患者,也有很多需要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平时要用很多药),几乎每天都得跟药品说明书打交道。
2)早在2023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便已发布《药品说明书(简化版)及药品说明书(大字版)编写指南》和《电子药品说明书(完整版)格式要求》[13],相信接下来会很快就会开始推广普及的。
药品说明书的常见必读重点:药品成分,如药名中有“酚”字的感冒药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止痛药,应避免同时服用,过量服用的话,可能引起肝脏损害;药品剂型,如缓释片和控释片都不能掰开或碾碎服用;主要适应症和禁忌证,如禁用指的是禁止使用,忌用指的是不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用法用量,以服药方法为例,就有空腹口服、饭后口服等;不良反应,对应着应急处理措施;注意事项,如药品的保存、使用期限、饮食禁忌等。
写在最后
除了两会上的好消息,其实各省都有很多好的医疗政策,比如深圳的3天内找医生看报告免费、浙江的“候补挂号”“点单式MDT门诊”等,也都是实实在在能提升乳腺癌患者就诊体验的政策,姐妹们平时也可以关注关注。2024年,互助君希望能跟各位乳腺癌姐妹一起迎来更多好政策,一起见证更多姐妹获得治愈的新动态。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互助君
参考文献:
[1]https://www.nrra.gov.cn/art/2020/5/23/art_3263_123543.html
[2]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2):1262-1287.
[3]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2):1262-1287.
[4]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31112/18c09929e5dc47b88e376d8b57227b14.html
[5]张飞艳,宋丽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干预.中华肿瘤防治杂志[J].2017;24(3):212-216.
[6]Wang X, Wang N, Zhong L,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n breast cancer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282,203 patients. Mol Psychiatry. 2020;25(12):3186-3197
[7]https://www.cdpf.org.cn//hdjl/gjflfg1/zzjslzc/a632c5533e034ceabd1e51f837ab5907.htm
[8]赋能专科建设—共创健康中国多学科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2023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 (12): 1188-1203.
[9]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问题再认识.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3, 17(2) : 134-137.
[10]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 中国育龄期女性乳腺癌病人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2):136-138.
[11]赵许杰,柳芳.肿瘤患者能否接种流感疫苗?[J].中老年保健,2020,{4}(11):30.
[12]于志君,崔力文,程凯慧,高玉伟.季节性流感疫苗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8,31(05):470-474.
[13]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fbe67f9737e40e062cf5770727d81d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