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钟路区的宪法法院前,鸡蛋与防弹衣的碰撞声揭开了韩国宪政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周。 当国务总理韩德洙恢复职务、重新代行总统职权时,这个东亚民主标杆国家正经历着权力链条的连环断裂——总统弹劾案悬而未决、在野党领袖面临政治死刑、街头冲突演化为鸡蛋与催泪瓦斯的混战。这场危机的烈度,甚至超越了2016年朴槿惠“亲信干政”引发的宪政地震。▎权力真空中的“代总统轮回”韩德洙的复职创造了韩国宪政史的新范式:作为尹锡悦政府第三位代总统,其命运折射出保守派阵营的存续策略。宪法法院驳回弹劾的决定,不仅让这位75岁政坛元老重返权力中枢,更暗示着尹锡悦弹劾案可能走向“技术性流产”——若总统最终遭罢免,韩德洙将主导提前大选筹备,避免出现朴槿惠下台后长达两个月的权力真空。西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林智奉的“两步走”理论在此刻显露出政治智慧:通过先恢复总理职权、再处理总统弹劾,保守派试图在司法程序与社会稳定间找到平衡点。这种策略的代价,是韩国代议制民主的信用透支——自尹锡悦2024年12月14日被停职以来,代行总统职权者已更迭三次,权力中枢的频繁震荡让韩元汇率跌破1400:1心理关口。▎宪法法官的沉默与分裂尹锡悦弹劾案超长审理期(98天)暴露了韩国司法体系的深层裂痕。宪法法院8名法官中,5人被归为保守派,3人属进步派,这种派系分布与2017年朴槿惠弹劾案形成鲜明对比——当年8名保守派法官却以全票通过弹劾。如今,法官群体对“紧急戒严合法性”的争议陷入僵局,折射出韩国社会价值观的极端对立:58%民众支持弹劾尹锡悦,而37%的反对者多集中于60岁以上保守派选民。
更值得玩味的是,宪法法院代理院长文炯培的住宅成为抗议者聚集地,其个人安全威胁迫使警方在宣判日部署1.4万名警力。这种司法机构被民意裹挟的困境,正如《朝鲜日报》所言:“无论判决结果如何,韩国都将迎来街头政治的全面回归。”▎在野党的“死刑倒计时”当李在明身穿防弹背心现身街头时,这位共同民主党党首的悲情形象,掩盖不住在野阵营的结构性危机。二审判决一旦维持原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他将丧失国会议员资格及2027年总统参选权。这种“司法歼灭”战术,令人联想到2013年朴槿惠政府对文在寅的政治清算,但此次的打击精度更为致命——共同民主党支持率已从峰值滑落7.2%,党内“亲文派”与“改革派”的分裂公开化。李在明团队的安全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警方挫败的暗杀阴谋,与1979年金载圭刺杀朴正熙事件形成历史回响,揭示出韩国政治暴力传统的周期性复发。当防弹衣成为政治家标配,首尔街头此起彼伏的抗议声便显得格外刺耳。▎东北亚的“民主实验室”
这场危机正在重构地区地缘格局。美国国务院的“谨慎关注”与中方“相信韩方自主解决”的表态,暗示着中美对半岛局势的博弈已从军事层面向宪政领域渗透。若保守派全面溃败,亲美路线的调整可能动摇美日韩安全同盟;而进步派上台或将重启对朝阳光政策,打破尹锡悦时代的强硬对峙。更深远的影响在于,韩国这场“民主压力测试”为全球提供了观察样本:当司法独立遭遇民粹浪潮,当代议制政府陷入功能性瘫痪,宪法秩序能否抵御权力真空的吞噬?答案或许隐藏在首尔街头的催泪瓦斯中,也可能镌刻在宪法法官的判决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