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选科模式主要有两种,“3+3” 和 “3+1+2” 。
“3+3” 模式,第一个 “3” 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主科,第二个 “3” 则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六个科目中任选 3 门。
“3+1+2” 的模式选科组合如下:

如不清楚可见往期文章,根据自己本省的情况进行匹对即可。
数据说话:选科倾向大数据分析在江苏省,选考物理学科的学生最多,占比达到 61.94%;河北省紧随其后,占比为 57.71%;湖北省相对较少,占比为 51.73%。
除江苏、辽宁外,其他六省市首选物理的学生平均占比约为 53.99%。和传统的 “3 + 理综” 高考模式比起来,选考物理的人数有所下降。
再看首选历史学科,湖北省选考历史的人数最多,占比达到 48.28%;福建省其次,占比为 48.12%;江苏省最少,仅占 38.06% 。
除江苏、辽宁外,六省市首选历史的学生平均占比约为 46.00%,相比 “3 + 文综” 高考模式,选考历史的人数有所上升。
选科为什么纠结,主要就是直接影响了高考分数,以上是总体的占比情况,其实每个分数段还有每个分数段的情况。
以2024年各省高考600分以上情况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类的所占比例,江西省的占比最少,福建、重庆、安徽三个省份的历史占比基本均在2%以上,

2024年各省高考600分以上情况(600/750=80%)
考虑竞争情况:不同省份物理类和历史类考生的人数及占比。
如江西物理类考生占比达 4.25%,历史类占 0.9% 。
若某省份物理类考生基数大,竞争激烈,但招生计划也相对较多;历史类考生基数小,竞争相对小,但招生院校和专业数量可能较少,同步提醒家长们,不能单独看物理类的招生计划多,也要考虑选科时选考物理类的学生也是较多的。
可据此告知学生,若成绩优秀且有信心在物理类考生群体中保持优势,选择物理类可能在院校和专业选择上更具优势;若在历史类中排名靠前,也能凭借竞争相对较小的优势脱颖而出。

各省份物理类和历史类超特控线、超本科线的分数。
比如江西物理类超特控线 80 分,历史类超特控线 68 分 。
可以说明,不同选科的分数线差异反映了该科目整体考生的水平和招生情况。
若学生成绩 600 分以上,对比超特控线和超本科线分数,若超过物理类特控线较多,选择物理类可能冲击更好的院校;若在历史类中分数优势明显,也可选择历史类。

以江西省,2024年高考录取的招生计划数和占比可以看出,高分数段的学生,历史组的招生计划数占比,极高达到37.9%,和实际报考的人数相比是非常可观的,其实再次可看出,如果没有极强的专业要求,以高校为核心的情况下,选择历史组冲击知名的高校的可能性更高。
再其他分数段比例,例如普通本科阶段基本的占比就是物理组和历史组大概8:2 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下自己所在高中偏文和偏理的班级数量的是不是大概这样的比例呢?
当然,大数据是仅做参考,实际还要看自己的情况,从这些数据能明显看出,学生在首选科目时,是有博弈倾向的 。

物理学科对应的大学专业数比历史学科多很多,也就是物理学科对应的招生计划更多。但是物理学科难度较大,所以有些同学为了回避和强手竞争,就选择了难度较小的历史学科 。
选科可是一件大事,可不能随随便便拍脑袋决定。
这里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讲。
(一)学科基础:你的 “硬实力”学科基础是选科的重要依据,它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子才能盖得高。怎么判断自己的学科基础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分数,分数是最直观的反映学科基础的数据。如果你的数学在历次考试中平均得分都在 120 分以上,那就说明你的数学基础还不错。不过,分数也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因为试卷的难度可能会有波动,所以还要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判断。
其次是排名,在新高考等级赋分制下,排名可是非常重要的。高一、高二的时候,可以参考班级或学校的排名。比如你在班级里的物理排名一直都很靠前,那就说明你在物理这门学科上有一定的优势。到了高三模拟考试后,最好能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这样能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
最后是知识掌握程度,这需要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通过平时的作业、练习以及试卷分析来了解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比如在数学的函数这一章节,你每次做题的正确率都很高,那就说明你对函数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反,如果在立体几何部分经常出错,那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了。

除了学科基础,提升空间也是选科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些同学可能在某些学科上基础不是很好,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这些学科上就没有提升的空间。怎么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呢?
一是学科潜力,学科潜力很难直观地判断,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模糊分析。
比如,你可以统计一下自己在某学科的错题题型,如果选择题错得比较多,可能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果大题错得较多,那可能是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就能大致了解自己在这门学科上的潜力。
二是学科能力,也就是学科核心素养。这可以从平时的练习和试卷中看出来。
比如在做物理题时,有些同学总是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而丢分,那就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有些同学则是思考逻辑有问题,面对难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就需要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是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习惯适合不同的学科。
比如,有些同学喜欢读和背,那他们可能更适合政治、历史等文科类学科;而有些同学喜欢算和练,那物理、化学等理科类学科可能更适合他们。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某学科上的学习效率很低,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是否适合这门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听过。在选科时,兴趣倾向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能仅仅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某个老师就盲目地选择这门学科。
我就见过一些同学,因为喜欢物理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就选择了物理这门学科。结果上课的时候,发现自己对物理知识并没有那么感兴趣,学习起来很吃力,成绩也不理想。所以,喜欢老师和能学好这门学科是两回事,不能感情用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
比如有些同学数学成绩很好,但如果他们未来想从事文学创作方面的工作,那数学好可能就不是绝对的优势了,但是对于总分来说是有好处的。
所以,大家在选科时,要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兴趣倾向,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试,比如霍兰德职业测试,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

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这可是选科的重要依据。只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比如,你想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很多高校都会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和化学;如果你想报考法学专业,有些学校可能会要求选考历史。
对于想报考强基计划的同学来说,更要特别注意目标校的考试科目,尽量让自己的选科与之保持一致。
比如,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理科类专业测试科目是数学 + 物化综合,如果你想报考清华强基的理科类专业,却没有选考化学,那你就没有资格报考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各高校专业的选科要求,不要让选科成为你报考理想大学的绊脚石。


最后,我知道大家最希望的就是,简单的推荐,那么我们结合了以上的思考之后,我们基于自己的情况,我这边主推的集中情况如下:
物化结合基本上95%以上专业,都是可以选择了。因此,主要考虑的是第三科是不是可以让分数最大化。
物理 + 化学 + 政治:这个组合对物理、化学、政治这三个科目中,最需要纠结的是政治是否可以获得好的分数,有政治选科可以选择一些军事公安类中的具体专业,但是学习难度太大,大多数还是要
物理 + 化学 + 生物:这个组合对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科目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少,但要会灵活应用 。
物理 + 化学 + 地理:这个组合对物理、化学、地理这三个科目中,地理学科是文科中的理科,有些同学会有一定的获得高分的可能性。
不过,这个组合的学习难度也比较大,毕竟物理和化学都是公认的难度较大的学科,而且选择这个组合的大多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

以上选科适合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幅度优于文科水平,大学不考虑学习哲学、历史类专业的学生 。希望研究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那些组合就很适合你 。
物理 + 生物+ 地理:如图所示,生物和地理属于可以在赋分中占有一定优势的学科,生物属于高分和低分同学都有,地理学科偏向于低分段分数学生偏多,问题就是报考专业专业时不占优势,适合本科附近,或者需要提供学校层次不在乎专业的同学。
历史 + 政治 + 地理:这是传统的纯文科组合,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具有天然的互补性 。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政治探讨了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则与权力结构,地理分析了地球表面自然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 。属于学文的学生首选选科。

历史 + 政治 + 生物:这三门学科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如果地理学习比较困难分数并并不理想的同学,可以将地理换成生物。
总之,历史+政治的组合的专业选择相对受限,可报专业比例仅为 52% 左右,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专业 。而且,学习起来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考试时大多是开放性题目,想要拿高分也是不太容易 。
总结与建议选科这件事真的太重要啦,它就像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岔路口,选择不同,未来的路可能就大不一样。
新高考模式下,选科不仅关系到高考成绩,还和未来的大学专业以及职业发展紧密相连 。
从选科模式来看,“3+3” 和 “3+1+2” 各有特点,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了解和选择。再看看选科数据,不同地区、不同组合的选择倾向都能给我们一些参考 。
在选科的时候,学科基础、提升空间、兴趣倾向和大学要求这些因素都得好好考虑,缺一不可 。每个选科组合也都有它的优势和局限性,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 。

所以,我真心建议同学们和家长们,一定要慎重对待选科这件事 。
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草率决定 。同学们要多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 。家长们也要多和孩子沟通,给予他们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收集信息,一起做出最佳的选择 。选科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希望大家都能选到满意的科目组合,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留言给我,关于其他细节可以留言,也欢迎翻阅我往期的文章。
祝愿每个同学都可以如愿以偿,金榜题名!
想要了解更多的升学信息,欢迎关注!帮助学生把握多元升学机会,低分高就!
感谢关注、转发和评论、点赞!
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