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好呀!我是简宁。
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其实跟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以及这种看待方式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和情绪的。
01你了解自己吗?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想中的自己”,说白了,就是你给自己立的“人设”。
这个人设,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概念”,是你对自己的所有认知和看法的集合。
简单来说,就是你觉得“我是谁”。
这个人设可不是瞎立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我们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的基础上的。
比如说:
你觉得自己数学很好,那你很可能会选择跟数字打交道的专业,比如会计、金融;
你觉得自己有环保意识,平时出门都自带购物袋,那你很可能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甚至成为环保活动的一名志愿者。
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甚至决定了我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另外,我们还会给自己设定各种各样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都跟提升能力有关。
比如你想学会弹吉他,想考个好成绩,想练出马甲线……这些目标,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所以呀,能力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基础,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换个想法:你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02 目标融合的力量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有些事情,你做起来就特别有劲头,而有些事情,你却只想敷衍了事?
这其实跟“目标融合”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你把一个目标内化到自己的“自我概念”的程度。
比如,有人只是为了减肥而跑步,那可能跑几天就放弃了(低目标融合);
但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就是个“跑者”,跑步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那他就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高目标融合)。
目标内化程度越高,你越会觉得这个目标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我”要做的事情。这种强烈的认同感,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实现它。
因为对他们来说,实现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且,目标融合程度高的人,对目标相关的反馈也更敏感。取得进步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棒棒哒,原地踏步就会让他们怀疑人生。
所以,想想你现在正在努力的事情,你真的是发自内心喜欢吗?还是只是为了满足别人或者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人设”呢?
03高自尊的秘密:你只需要这一点优秀!
自尊就是你对自己的评价的好坏程度。
很多人以为,能力强的人自尊心就强,能力差的人自尊心就弱。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
真正决定我们自尊的,是我们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哪些领域。
在《动机心理学》中,提到一个词——“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模型。
这个模型听起来拗口,要理解起来,其实也简单。
它说的是,一件事对你自尊的影响大小,取决于这件事跟你最看重的领域的相关性。
也就是说:每个人对“自我价值感”的定义不同。有些人把自尊建立在学业上,有些人把自尊建立在外貌上,还有些人把自尊建立在家庭上。
比如:
有些大学生觉得门门功课都得优秀,拿不到 A 简直没法活;而有些大学生则更看重社交和玩乐,成绩及格就行,能顺利毕业就谢天谢地了。
每个人在乎的东西都不一样,我们没必要在所有方面都追求完美,只要在我们最看重的领域做到优秀就够了。
为了证明这一点,有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跟踪调查了一群申请研究生的大学生,让他们报告自己在收到录取或拒绝信息时的自尊水平。
结果发现:那些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学业上的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自尊心满满,落榜后则一落千丈;而那些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其他领域(比如外貌、家庭)的学生,则没有出现这种波动。
这说明,只有在那些你认为重要的领域,你的成功和失败才会真正影响你的自尊。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对自己多了一些了解呢?
我再总结一下哈:
(1)你以为的你不一定是真实的你,要多去尝试,发现自己的擅长和热爱。
(2)把你的目标融入到你的自我设定中,你会更有动力。
(3)要找到你的长板:不必事事完美,在你最在乎的领域做到优秀,你就是最棒的!
你也可以记住这个幸福公式:
找到你真正在乎的1-3个领域 → 把90%的精力投入这里 → 对其他领域的成败别太放在心上
最后,再分享你一个快速提升自信的小技巧哈,那就是:站直了或坐直了!
没错,就这么简单!
这是因为,研究发现,保持挺直的姿势会让我们感觉更自信,气场更强大!
所以,当你觉得不自信的时候,请你挺胸抬头,保持良好的姿势哦。
这不仅能让别人觉得你自信,也能让你自己感觉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