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花移苗时机、成活率与种植要点
在绿植的世界里,生石花可是一种非常独特有趣的植物。很多喜欢种植花卉绿植的朋友,都对它情有独钟。生石花其实是一种多肉植物,它的植株很小巧玲珑。这种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会伪装自己,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石头,所以才有了生石花这个名字。而且它颜色也特别多,有褐色、灰色等,和周围小石头的颜色相近,要是不仔细看呀,还真以为就是地上普通的小石子呢。
咱先说说生石花在居家种植或者办公室种植中碰到的痛点。就拿办公室种植来说吧,好多人在办公室放些绿植想给办公环境增添点生机,像发财树这种在办公室很常见。但是呢,生石花就有点特殊。很多人在办公室养殖生石花的时候,不知道啥时候移苗合适,经常把生石花弄得奄奄一息。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事儿,有个在网上分享经验的网友说,他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养生石花。一开始也不知道移苗的事儿,生石花在原来的花盆里挤得不行了也不移苗,过了几个月,生石花就开始发黄,有些甚至烂根了,最后就养失败了。而且在不同地域,比如华北地区的气候相对干燥寒冷一些,和华南地区那种湿润温暖的气候不同,种植生石花时移苗等操作就有差别。在华北地区,秋冬季节比较长,生石花在秋冬季节生长缓慢,移苗的话如果不注意时机和环境,成活率就很低。而在华南地区,四季都比较温暖,生石花可能会一直处于比较活跃的生长状态,移苗时机和注意事项又不太一样了。
再来说说生石花的移苗时机。生石花移苗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时机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是刚开始养生石花的新手,最好能等它生长四五个月之后再去考虑移苗。为啥呢?这就有讲究了。在前几个月里,生石花在原来的小环境里慢慢扎根生长,它的根系和原来的盆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融合。等四个月左右的时候,生石花已经适应了原来的环境,并且根系也生长得相对比较健壮了。这个时候如果发现原来的盆土快养不活它了,比如盆土太肥了烧根了,或者盆的容量太小限制生长了,就可以考虑移苗了。但是移苗之前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根系必须晾干。这就像我们人受了点小伤,得先把伤口晾干愈合了,再去重新包扎一样。根系晾干的过程大概是3到5天,这个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像是秋冬季节,温度比较低,水分蒸发慢,可能晾干的时间要延长到5天甚至一周;像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三天左右基本就差不多了。
说到根系晾干这事儿,我还想起一个真实的种植案例。在北京的一个阳台种植户张大哥,他自己就种了一盆生石花。刚开始他不懂,想给生石花换盆的时候,直接就把生石花从旧盆拔出来就放到新盆里填土种上了。结果,没过几天,生石花的叶子就开始皱缩,好像缺水的样子。张大哥就特别着急了,到处找原因。后来一个老花友告诉他,是根系没处理好。根系有伤口的时候直接种进土里,容易被病菌感染,而且根系也不能很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张大哥这才明白过来,然后重新把生石花挖出来,把根系晾干了四五天,又重新种上了。慢慢地,生石花就开始恢复生机了。
那移苗之后的成活率呢?如果掌握好移苗时机和把根系晾干这个关键步骤,生石花移苗后的成活率还是挺高的,能达到80%左右。这80%得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来观察才能初步确定。在这一个月里,要注意生石花的浇水和光照。刚移栽的生石花不需要太多水,浇一次定根水之后,就要等土壤完全干透了再浇少量的水,就像对待一个生病的病人一样,不能过度“喂养”。光照方面也要给足,但是不能暴晒,要放在散射光充足的地方。如果在南方地区,比如云南的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比较充足,生石花移栽后的成活率可能会更高,可能能达到85%左右,而且恢复的速度可能也会快一些。因为那里的环境比较适合生石花生长的习性。而在北方的一些干燥寒冷地区,比如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如果冬季移栽生石花,成活率就会降低一些,只有60%到70%左右,因为冬季的气候对生石花这种娇嫩的植物来说是很不利的,需要特别小心的呵护。
咱再聊聊和其他绿植的对比吧。比如说多肉里面的胧月,胧月比较好养,在很多家庭阳台都广泛种植。胧月的根系比较强壮,在移栽的时候相对没那么脆弱的,成活率也比较高,可以达到9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胧月的适应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宽泛一些。还有玉露,它和生石花同属于多肉,但是玉露喜欢湿润的环境,生石花相对耐旱一点。玉露移栽的时候对土壤的要求比生石花要高一些,它需要那种特别保水又透气的土壤。而生石花只要是疏松、透气性好的颗粒土就好。玉露移栽之后的成活率大概在70% - 80%左右,因为它对环境和养护的要求更精细一些。
再比如仙人掌,仙人掌是非常耐旱的植物,几乎不需要太多的照顾。仙人掌移栽的时候几乎可以随时进行,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光照。而且仙人掌移栽之后的成活率也很高,能达到95%左右。因为它自身的生理结构就很适应干燥的环境,水分的丧失和保留能力很强。对比之下,生石花就要娇弱得多。生石花对土壤的湿度、光照的强度都有比较细致的要求。
在阳台种植生石花也是很有讲究的。有朋友在阳台上种植了一片生石花,他说他每天都会观察生石花的状态。他发现生石花在不同的时间段生长速度不一样。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生长得比较快,可能一个月就能长出新的芽点。而在夏天和冬天的时候就不怎么长,甚至有的会休眠。在冬天,如果温度过低,他就会把生石花搬到室内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但是还是要放在能接收到散射光的地方。他说在北方的一些平原地区,像河北的部分地区,冬天室内的温度比较稳定,对于生石花的休眠期管理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在南方的丘陵地区,像福建的一些地方,冬天室内外温差没有那么大,生石花在室内的生长状态和北方就会有些不同,需要更精细的调节湿度。
对于生石花的养护,浇水是一个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有的朋友看到生石花的小叶片有点皱皱的,就以为是缺水了,然后给它浇大量的水,结果就把生石花浇死了。其实,生石花叶片皱皱的可能是多种原因。也许是光照过强,或者是土壤排水性不好,导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如果是因为缺水,那也要采用浸盆的方法,不能直接对着叶片浇水。浸盆之后,要让水慢慢渗透到土壤里,这样的浇水方式更适合生石花。在一个种植生石花的小圈子里,有个网友说他在广州的家里种生石花,广州夏天的时候天气又热又闷,他之前浇水太勤,结果生石花全烂根了。后来他调整了浇水的频率,按照生石花的生长周期来浇水,生石花才慢慢又恢复了生机。
在生石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施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施肥不能像给普通绿植施肥那样。生石花施肥要薄肥勤施,在它的生长期,大概每个月施一次很稀薄的液肥就可以。施肥的时机也要合适,比如在生石花刚移栽的时候,是绝对不能施肥的。就像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身体还很虚弱,如果这时候给他大补,肯定受不了。有一对老夫妻在云南生活,他们在自家庭院里种了生石花。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生石花的生长状况,每年春季会给生石花施一点有机肥,施用量很少,却能让生石花在一年里长得很好。
生石花的繁殖也比较有趣。它可以通过分裂繁殖,一颗生石花长大后会从中间或者周围分裂出小的生石花。这种繁殖方式比较特别,而且繁殖出来的小生石花在移栽的时候,比从种子开始培育的成活率会更高一些。因为分裂出来的小生石花已经有一定的生长时间,根系和原植株连接得比较紧密,在移栽的时候如果没有损伤根系,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有一个福建的朋友在种植生石花的时候,就专门用分裂繁殖的方法。他说这种方法繁殖出来的生石花长得比种子繁殖出来的要快一些,而且形态也更稳定。
那生石花移苗之后的光照该怎么调整呢?在初期,生石花刚刚移栽好,它是不能接受长时间的强光照射的。因为这个时候它的根系还比较脆弱,还没有足够的能量去吸收和利用大量的光能。这个时候,每天给它几个小时的散射光就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一个月之后,如果生石花的状态看起来比较好,就可以逐渐增加光照的时间和强度。但是还是要避免在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暴晒。不同地区的光照条件不一样,也影响着光照时间的管理。在西藏的某些地区,海拔高,光照强,即使是早晨和傍晚的光照,对于生石花来说也可能比较强烈,所以要更加注意遮光。而在四川的盆地地区,云层比较厚,光照相对柔和,生石花对光照的适应范围就可能更宽一些。
那生石花在夜间的养护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当然有。在夜间,生石花也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温暖干燥的地区,比如新疆的部分地区,夜间温度比较低,这时候如果生石花露养的话,可能需要给它盖上一层保鲜膜来保持湿度,防止它被冻伤。而在湿度较大的南方地区,像广西的部分地区,夜间可能不需要太多的保温措施,只要保证环境通风良好就可以了。有一个在广西玉林种生石花的朋友,他的生石花在夜间都是自然生长的,他觉得当地的气候条件对于夜间养护生石花有一定的优势。
生石花的品种也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比如说,有一种叫做紫勋的生石花,它的颜色比较深,而且植株相对来说比较紧凑。这种品种在移栽的时候要更加小心,因为它的根系比较发达,一旦损伤,恢复起来会比较难。还有碧琉璃,它的叶片比较薄,在移栽之后对水分的要求更高一些。在华北的平原地区,像河南的部分地区,种植碧琉璃比种植紫勋要稍微难一点,因为碧琉璃对水分的要求更高,而华北地区夏季高温干燥,对水分的控制要求更精准。
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长度也会影响生石花的养护周期。在海南这样四季几乎都是夏季的地区,生石花的养护就像一直在一个较长的夏季里,生石花生长速度快,对养分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在东北的一些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生石花在冬季几乎都要冬眠,整个养护周期就和南方地区大不相同。有一个黑龙江的种植户说,他在冬天把生石花放在室内的暖气房里,但是要特别注意空气的湿度,不然生石花的叶片就会干裂。
那生石花在盆器选择上有什么讲究呢?盆器的透气性是非常关键的。最好是选择那种有孔的、底部能排水的陶盆或者瓦盆。塑料盆也可以,但是要在盆底多开几个排水孔。如果盆器不透气,生石花的根系就会因为积水而腐烂。在一个以种植多肉植物闻名的地方,比如江西赣州的某个小镇,那里的种植户们都特别注重盆器的选择。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多肉植物品种,选择不同大小和质地的盆器。对于生石花来说,他们通常会选择那种比较小巧精致、透气性极好的陶盆,这样能让生石花生长的土壤有一个良好的透气环境。
生石花的大小也和它的养护有一定关系。较小株的生石花对环境和养护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因为小株的生石花根系还不发达,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有限。而大株的生石花相对来说比较皮实一点。在一个多肉爱好者的群体里有人说,他的小株生石花只要出现一点环境不适,比如温度突然降低或者光照突然变化,就会表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而他的老株生石花则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生石花的种植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小细节。比如在移栽的时候,最好不要把生石花的原土全部去除。因为原土中可能含有一些对它生长有益的微生物或者微量元素。只要把那些已经板结的部分和可能携带病菌的部分去除就好。这就像我们搬家的时候,有些旧东西看似没用,但是实际上可能对我们的新生活还有一些帮助。
生石花在和其他绿植组合种植的时候也有一些小技巧。如果和那些比较耐阴的绿植组合,像文竹之类的,要特别注意它们对光照和水分需求的平衡。因为文竹需要更多的水分和稍微阴凉一点的环境,而生石花相对耐旱和喜阳,要合理调整它们的位置和浇水频率。在一个有很多绿植爱好者的社区里,有人尝试把生石花和玉扇组合种植,玉扇是那种叶片肥厚多汁的植物,和生石花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点。在养护这个组合的时候,要考虑它们的共性和特性,才能让它们都长得好。
那生石花在春季和秋季的生长有什么特殊的护理呢?春季和秋季是生石花的生长旺季,在这两个季节,要及时给它补充肥料,但是不能过量。可以给它施一些稀薄的氮肥,促进它的叶片生长。同时,这两个季节也是换盆移苗的好时机。如果发现生石花的植株过大了,盆已经装不下了,就可以考虑移栽到更大的盆里。在移栽的时候,要按照前面说的那样,把根系晾干后再移栽。有一个在上海的种植爱好者,他在春秋季会给生石花换盆,在换盆之后,他会让生石花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缓苗三天,然后再正常养护。
那生石花在夏季高温的时候怎么办呢?夏季高温的时候,生石花要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可以给它遮阴,遮阴的面积要达到70% - 80%左右。同时,浇水要更加谨慎,因为高温下浇水不当很容易导致烂根。可以每隔一个星期浇少量的水,而且要在傍晚的时候浇。在重庆这个山城,夏季气温特别高,当地的一些生石花种植者会把生石花放在通风的廊道下,并且严格控制浇水的量和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生石花安然度夏。
生石花在冬季的养护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冬季寒冷的地区,除了做好保暖措施,还要关注生石花的状态。如果生石花在冬季出现叶片干瘪的情况,不要慌张。这可能是它在低温下进入了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只要给它保持一点点潮湿的环境,等到温度回升,生石花就会慢慢恢复。在东北的吉林有个种植生石花的新手,冬天他的生石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每天都去看,很担心。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不用太担心,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养护就好,后来他的生石花果然在春天恢复了生机。
生石花的种植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就像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土壤成分和气候条件,生石花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那大家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种植生石花的经验或者遇到过什么特别的困难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