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陂一偏远乡村,却每天鸿儒白丁往来不绝

简安然 2018-03-22 08:57:41

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彭细湾32号,一幢淳朴悠静村庄中的两层小楼,外观普通寻常,却内有乾坤藏品丰富。这里,是我国首家以黎元洪生平事迹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尽管地处乡村僻壤,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人、学者慕名而来,拜访参观。

博物馆的主人及创办者,是黄陂区李集街大彭家寨村彭细湾的一对父子。父亲彭云清,出生于1957年,曾在粮食部门工作,后下岗回家。老彭自年轻时便喜欢读书、收藏,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读到历史书籍《民国演义》,从中了解到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出生于黄陂区木兰乡,所以人称“黎黄陂”;于是,老彭开始有意收集与黎元洪及辛亥革命时期相关的资料和实物。

随着时光的流转,不知不觉三十多载光阴过去,彭云清收集的藏品已达千余件,堆满屋舍住所;而这时他已年过五十。看着自己各地淘来的珍贵藏品,还有对老乡黎黄陂的一份敬仰之情,老彭萌生了创办黎黄陂文化博物馆的想法和念头。可文物史料征集收藏不容易,创办博物馆更不是件轻而易举事。首先,需要提交申请书、场所使用权证明、验资报告、有关藏品目录清单等各项材料手续;但老彭没有被这些难住,自萌生办博物馆的念头便行动起来,没想到的是,2012年10月,正在为博物馆手续各处奔走的老彭,突发脑梗中风,无奈住进了医院。

当时,老彭唯一的儿子彭博翔正在北京经商做着生意;闻听父亲住院的消息,小彭急忙赶回家。回到家中,小彭看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的父亲,时常昏迷,极度虚弱,甚至都叫不出儿子的名字,和他说话,很多事情也不记得了,但父亲反复念叨着,要办黎元洪博物馆,这也是老彭病榻中唯一想着的一件事。此情此景,让这年刚27岁的小彭思虑良多思绪复杂。一方面,病重的父亲创办博物馆意志坚决,无可替代;另一方面,自己在北京发展尚顺利,前途可期。是返回北京继续自己的生意?还是留在家乡,帮父亲筹建博物馆?一番痛苦艰难的思考后,小彭作出了选择:回乡,帮父亲完成心愿。他认为,这是做儿子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如此,以后人生中回想起来,才不会后悔。

和父亲老彭一样,儿子小彭做出了决定,就铁下了心。小彭果断结束了北京的生意,回归彭细湾的家中,为博物馆的事情忙碌起来。万事开头难,博物馆不仅有藏品物件要求,对场地物资也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由于父亲常年征集藏品花费不断,加上住院又花了不少的钱,即使算上小彭变卖北京生意的资金,家里这时也只有10来万元钱了。而审批博物馆的硬件要求是:展厅面积达到400平方(不包括办公区),藏品数量达到300件套等附带条件。藏品数量是远已超过标准,但家里当时只是连三间的平房,与要求的展厅面积相差甚远。

不得已之中,老彭小彭发动亲朋好友,借了一些钱,于2013年4月动工,将家中平房加盖一层楼作为博物场馆之用。同时,小彭还联系到父亲的好友----湖北省历史特级教师明道华,寻求博物馆审批程序与布展事宜的帮助。同年6月初,房屋加盖工程完工,博物馆进入紧锣密鼓布展阶段。布展的文字图片,都是明道华老师字斟句酌,仔细考究选定,然后由小彭请人做成牌匾;文物的陈列展览还需要展柜,为了节约开支,降低花费,小彭几乎跑遍了武汉三镇的二手家具市场,最终在汉口和武昌的两个市场分别购买了24个展柜和一些藤木桌椅;还在前进五路电脑城购买了部分电器作办公使用。小彭清楚记得,那段时间,每天都为展馆装修布置工作起早贪黑,忙进忙出;偏偏奶奶和父亲还不时生病,不仅要看病拿药,还时不时住进医院需要看护,让他深感心力交瘁,思想压力沉重,每每夜晚躺在床上,都难以入眠。

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2013年10月,博物馆装修、布展终于如愿完成。随后小彭开始联系街道、区及省市相关部门,为博物馆开馆工作作准备。2013年11月,在黄陂区政协、区文化局以及黎黄陂文化研究会的关心支持下,黎黄陂文化博馆举行了隆重而简约的揭牌开馆仪式。博物馆共设置6个展厅,展出有关黎元洪及辛亥革命相关文物、资料书籍和图片1000多件;其中包括黎元洪亲笔“正义”牌匾,和黎元洪在北洋水师“广甲”舰上服役时的象牙腰牌等珍贵文物。

之后,博物馆迎来省市博物馆专家多次前往考察调研,在2014年7月,博物馆获得湖北省文化厅审核通过,馆名正式确定为“武汉黎黄陂文化博物馆”。2014年8月的一天,黎黄陂文化博物馆迎来一位特殊而尊贵的客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黎黄陂大总统的嫡孙黎昌晋先生,黎先生在黄陂前川黎黄陂广场拜谒黎黄陂铜像后,专程前往彭细湾,认真详细参观了所有展厅和文物,对博物馆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场亲笔给博物馆题词并在馆前留影。

黎黄陂文化博物馆从创办到开馆运作,倾注了小彭一家人的大量精力与时间。尤其小彭,既要做好博物馆打理维护工作,又要为博物馆日常开支操心,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做些时间灵活又不太远的工作兼职,以贴补博物馆开销。一路行走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回首博物馆创办、筹建、开馆、运营整个过程,每个阶段小彭都亲自参与执行中,看着博物馆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声名渐渐壮大,他对博物馆的认识与感情,也从最初只是作为人子,尽孝帮父亲完成心愿的个人情怀,转化成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与强烈的使命感,也让他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更加坚定无悔。

黎黄陂文化博物馆从开馆至今,一直坚持免费向社会开放。如今,已成为人们全面了解黎元洪这位辛亥革命史上不可忽略人物的重要窗口,也为黄陂四大名片之一的黎黄陂这张文化名片增添着丰富的意蕴与内涵。

2 阅读: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