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是一种被广泛都认为非常好吃的养生农产品。
我国是大枣的主要产国,可非常受欢迎,大枣也有着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但是在种植大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这就会导致大枣的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就是大枣的缩果病。
国人都知道一口咬下去脆脆甜甜的大枣的样子,但是如果有一颗软乎乎还没成熟就从外面就能看出来上面有几个或者几个凹进去的坑的样子,那肯定就不会有几个人愿意买了,所以有研究发现缩果病对于大枣的影响程度异常严重,不仅会造成产量的大幅度下降,更是会将收益降得更低,甚至直接损失。
但是缩果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种植户,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缩果病产生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缩果病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其实所谓的缩果病就是一种延迟或者阻止果实发育的病害,它会使得大枣果实在果核附近发生软化,并且导致发育不良阻止完全成熟,并且这种病害将是逐渐加重的,一般情况下最明显能够看出来的一种情况就是在发病两周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发病症状。
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发病症状其实就是由细菌病原引起的,而这些细菌则是在树体上局部繁殖并且分解出某种物质,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可能就会将这些物质当做养分吸收,但是却并没有效益反而令其出现衰亡或者死亡的现象,于是就引起了果实发育迟延或者完全不能发育。
而引起缩果病这一现象的细菌性病原有许多种,最为关键并且最为热门的就是核盘腐烂细菌。
该细菌最常见于红枣,它对害虫、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并且分布范围极广,几乎是全球范围内都有它的存在,所以其对作物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无可估量的。

而引起核盘腐烂细菌这类细菌产生的大致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外界环境是影响这一类细菌产生的很大的因素,如果环境条件特别适合,那么这个细菌就很容易在这个环境条件中大量繁殖并且分布开来,并且其数量还会非常庞大。
然而这仅仅是助长这一类病害细菌生成的根本第一方面,我们在平时只有注意到外界环境还远远不够。
其次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田间害虫,它们与这种细菌性病原密切相关。
众所周知,许多害虫在吞食植物时会在植物体内留下排泄物,这些排泄物不仅充斥着虫卵,同时还携带着大量细菌和病原体,这些虫卵和细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孵化繁殖。
而它们所唾弃或者排出的粪便则会为上述细菌提供理想的繁殖环境。
因此,害虫和细菌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关系,这使得这些害虫能够成为促成核盘腐烂等病害传播和扩散的重要载体。
最后就是植物体本身了,植物体通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而这些细菌绝大部分都不会对植物造成害处。
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菌特殊而凶险,它们具备能产生营养药剂并具备产生一定能量水平的能力,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这些细菌有可能优先吸收植物所生产的养分,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

并且有些时候,植物体内也会产生条件适合这些细菌生长、繁殖的机会,进而使得这些细菌数量大增。
因此,这些细菌不仅仅依赖害虫或外界环境,它们在植物体内也能够获得繁衍生息和生存所需的一切条件。

这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缩果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而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的环境氛围还是由于自然选择所致四周多次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一个自适应现象。
解决方案。但是农民在对于防治这种缩果病的时候往往仅靠喷施一些常规杀菌剂进行喷施。
但是这样防治效果却不是很好,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新增感染。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想根治缩果病,仅靠因为这些细菌引起的一些常规杀措施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一些其它方面因素,如外部环境和田间害虫数量、日常管理等方面。
想要更好的防治缩果病,就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观察到枣树出现病症后,我们要密切监视田间害虫数量,如果发现数量开始增多,那么要及时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及时减少田间害虫数量,并防止其数量过多超出控制范围,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它们对缩果病传播的影响。
针对严重时机发生的一些严重情况,或许可以引入一些生物防治措施,比如引入天敌昆虫,从而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第二,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日常管理措施,这其中包括三方面措施:
1.修剪施肥;
2.疏花疏果;
3.浇水。
修剪方面,在冬季进行合理修剪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通过遏制过于旺盛枝条生长,将其修剪掉以避免养分浪费。
然后清除地面上落落叶片和土壤表层下的一部分土壤,以此来减少病原在落叶和土壤表层中的数量,从而降低它们对复发的贡献率。
另外,还要避免过早萌芽现象,因为过早萌芽可能与较低温度发生重叠,从而导致冻害发生,这种情况也可能有助于缩果病复发。
施肥方面,则要根据不同树龄阶段施加合适类型和剂量肥料,以保证树体营养更好地被吸收利用,同时也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空耗。
疏花疏果,是为了增加整个树体的通风透惠和光照,提高树体抗氧化能力以及减轻负担,同时也意味着提高了结大枣实率和质量,是为了保证大枣品质的一个管理方法;浇水也是为了保证大枣树体更好的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
第四,对霉控湿十分重要。
接下来我们要注意的是合理控制霉湿度,因为高湿度环境促进病原增殖,因此我们要努力降低湿度,通过增加通风和阳光照射等手段,使得湿度降低到不再适合病原增殖和存活。

第三,要尝试不同药剂配方对特定型病害进行综合防治,因为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该病害可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调整,以找到最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