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自主进食

娜姐话育儿 2023-08-10 22:49:25

培养宝宝自主进食的好处较多,如可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消化、锻炼感知能力、促进安全感、培养专注力等。建议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要有决心和毅力,不要放任宝宝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以免让宝宝吃不饱,影响生长发育。

培养宝宝自主进食的好处较多,家长可以多鼓励宝宝自主进食,还可以根据宝宝情况进行调整。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喂养,以免导致宝宝出现肥胖的情况。

我要自己吃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自己吃饭的欲望会表现出来。父母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得到一个由内在愿望驱使下的练习机会,因为它是孩子自身发出的要求。

“什么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吃饭呢?”如果孩子突然拒绝吃东西,固执地推开勺子、不肯张嘴、或干脆伸出小手去抢父母手中的勺子时,在排除了健康问题以后,就应该检查一下喂食的程序。孩子可能已经不再满足于你喂他,他在告诉你:“我要开始自己吃饭了,我要自己拿勺子了!”因为言语障碍,他往往会用反抗的行动表示出来。

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表现往往是在6个月左右,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1岁。当孩子发出这个信号时,父母可以为孩子洗净手,让孩子坐在餐椅上,戴好围嘴,甚至在地上铺好塑料布,为一片狼藉做好全面的心理准备。一切就绪了,就拿给孩子一个柔软的小婴儿勺,配一个底部带吸盘的小碗(否则孩子会随时把碗打翻),在碗里放一点点食物。开始的时候孩子肯定是既舀不着饭也不能准确地把勺放进嘴里,而且会把食物弄得四处都是。你一定很清楚,孩子这样吃不会吃进去多少东西,撒的肯定比吃进肚子里的多得多。你可以再拿另一个碗来喂孩子,但你不可以就此放弃。

我能自己吃

孩子6个月大,可以坐得稳了,就可以让他在固定的安全的地方自己吃东西了。开始时可以把食物加工成条状让他抓着吃,然后可以给他勺子让他学习把东西舀起来送进嘴里。一个肚子饿了的孩子,自然会非常努力地用手或用工具把食物弄进嘴里,而且他也一定会努力到自己吃饱了才停下,于是,饿了就吃,吃饱了才去玩,很自然就成为了孩子的习惯。而且,要想办法把自己喂饱,显然是任何人一辈子里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帮助孩子学会一个小小的生活技能能够让他一辈子受益,很划算呢!

孩子1岁左右就可以训练他自己吃饭了。开始的时候父母要做的辅助工作很多,包括为孩子调整好餐椅、围好围嘴、正确的演示、帮助孩子的身体特别是手的动作、选择好餐具和适合的食品等。如果自己拿小勺独立吃饭,可以先盛半碗饭,教他用勺舀出半勺自己送到嘴里,逐渐增加,使他尽可能少撒或不撒饭。

平时可以和孩子玩喂小玩偶吃东西的游戏,让他模仿父母喂食的举动。虽然在开始时孩子的手腕控制能力很差,还不能灵活地使用勺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不光能喂娃娃,还能把勺子放进自己嘴里;或许他还需要你帮助他把食物盛在勺子里;或许他为了把勺子里食物舔干净,有时还会不小心把勺子翻过来。

享受吃的快乐

经常可以看到: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不顾孩子的拒绝,填鸭式地喂。这样的结果不仅会让孩子对吃饭不感兴趣,产生厌食,弄不好还会喂出营养过剩的肥胖儿。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些孩子放在不同的食物面前,让他们自由的选取,结果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每次的选择都不尽相同,而且,每个孩子的选择都是近乎理想的健康饮食搭配。这就给了我们启示:我们要更多地信任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是孩子吃出快乐的首要前提。

比如,在成人的眼里,用手玩食物简直是不能容忍的。殊不知,孩子对食物的认识就是从触摸开始的。当孩子刚学吃饭时,用手帮忙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那就把他的小手洗干净,让他直接用手吃。

6个月——手抓和牙咬

给孩子准备饼干或烤面包一类的干粮,训练手抓、牙咬的功能。

7-9个月——更多种类的手抓

提供的手抓食物种类更多了,除了方形烤饼、无盐苏打饼、松软的玉米饼、面饼等,还可以是一些煮熟的蔬菜条或蔬菜片、奶酪块或去皮的软水果块等。

1岁前后——碾压和捣碎

孩子更加行动自由,独立自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喜欢自己动手压扁或捣碎一些柔软的食物,比如香蕉、草莓等,这在他们看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喜欢那些捣碎后能够放到嘴里的东西,就干脆放手让他尝试。

2岁以后

2岁以后的宝宝基本上可以吃跟大人一样的食物了,只是要在不影响美味的前提下尽量少油少盐。这个时候的宝宝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吃不吃和吃多少可以让宝宝自己来决定,让宝宝享受吃饭的乐趣。但是,什么时候吃和吃什么,要由家长来决定。

0 阅读:0

娜姐话育儿

简介:分享育儿知识,助你在育儿之路上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