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清华大学曾有一对夫妻间谍,他们接受美国海军的指派,在校内长期潜伏,并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
几乎所有人都被这对夫妇所蒙蔽,然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英若诚却独具慧眼,成功识破并揭露了他们的间谍身份。
那么,这对间谍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查进入清华大学的?而英若诚又是如何让这两名间谍暴露真面目的呢?临危受命,潜入清华1948年,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乘船抵达中国上海。
在出发前,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赋予了他们一项特殊任务:搜集有关中国的信息并向美方汇报。
就这样,两人以“中国专家”的身份进入了中国境内。
由于精通多种语言(包括中文),两人很快受到学校的青睐,并得到了远高于本地教职员工薪资的待遇——每人每月150美元,这几乎是普通本地教师20美元月薪的八倍。
成为教授后,他们凭借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但实际上,这些聚会背后隐藏着别有用心的目的——向学生们灌输资本主义及所谓的“自由民主”理念。
然而,就在李克夫妇暗中进行渗透活动之时,国家安全部门早已开始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保持密切关注。
最终,是著名演员英若诚揭开了这一秘密。
他在清华大学里不仅学习刻苦,还积极参与戏剧表演,在同学中颇具人气,深受老师们的赏识。
直到有一天,他被国家安全人员召见,得知这对教授可能是美国间谍后,决定承担起协助调查的任务。
由于自己也是海归学子,英若诚很快就引起了李克的兴趣。
在这些场合中,李克夫妇频繁地宣扬“美国优于中国”的观点。
随着时间推移,英若诚收集到了大量关于这对夫妇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并将其提交给了相关部门,从而促成了二人被捕。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此过程中,有人企图毒害他们,幸好及时救治才得以幸存。
随后,李克夫妇交代了所有间谍行为,并分别被判刑六年和四年。
不过,在1955年,中国政府提前释放了他们,并限令其在72小时内离境。
对于这对高学历间谍的落网,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事后,为保护英若诚的安全,组织对此事进行了保密处理。
尽管没有获得公开表彰,但英若诚无怨无悔,继续追求着他的演艺梦想。
书香门第与皇族血统1929年出生的英若诚是一位满族人,属于清朝时期的正红旗,即皇族后代。
早在1941年,年仅12岁的他就前往英国留学。
受家庭影响,他不仅掌握了多门外语,而且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立志为国效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选择了英若诚执行抓捕美国间谍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后,李克夫妇撰写了一本名为《两个美国间谍的自述》的书,回顾了在中国的生活经历。
此时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对立双方,而是致力于促进中美友好关系的人士。
再次相见时,双方一笑泯恩仇,往事随风而去。
即使距离英若诚于2003年去世已过去多年,但他留下的无数经典作品依然深深印刻在观众心中。
他的儿子英达也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在中国影视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