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人容易被欺负,这是一个难以争辩的事实,
那么这是否说明,善良已经被这个世道“淘汰”了呢?
当然不是,或者说,绝对不可以。
而新的问题因此应运而生,我们这个世道需要善良,
但与此同时,我们这个世道对善良的保护,
显然是大大不够的。
既然善良是弥足珍贵的品质,
那为什么善良不能被保护起来,
那些践踏善良的行为,不能被严肃惩罚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还要从“是谁在践踏善良”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说起。
我记得有一个观点大致是这样说的,
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善良作为基石,
究其根本,是为了防止非善意行为带来的,
无法控制的,延绵不绝的混乱。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维持稳定的生活环境。
也就是说,善良,善意,
是一种非常必要的精神财富。
不过我们都知道,精神财富也是财富,
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影响我们的财富,
到哪去了呢?
以前听过一句话,大量财富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究其规律发展,以“少数人的角度”换位思考,
那么精神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话,
就只能说明,大多数的人,
要么是被掠夺过,
要么是自愿放弃。
被掠夺的人,守不住的不是底线,
而是发现守住了,
反而吃了大亏。
当这个世道不支持人们“守住”的时候,
那么被掠夺,就会成为一种秘而不宣的说辞。
而那些自愿放弃的人,
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放弃”之后的好处,
无论这好处有多么短视,有多么狭隘,
都无法阻止他们去获得满足。
于是乎,两股势力都以明确的态度,
让善意,或者说让基于善意的信任,
不断突破底线,不断“制造”新的底线,
信任崩塌了,但摧毁信任的力量,
却始终“完好无损”,
那些善良之人的下场,似乎正在提醒那些仍旧善良的人们,
是躲开,是放弃,还是被坑,
最好早点做出选择:
毕竟,选项越来越少,
是因为事实越来越近。
老实人,善良人,
这些人,如同一个个被贴上标志的身份,
看这些人成熟了,不是老实人变得更踏实了,
而是老实人,开始懂得人情世故了,
善良人的成熟,也不是变得更加善良,更有同理心,
而是善良开始有所取舍,善良开始有所顾忌,
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成熟,
就会下意识的去关注那些原本存在于身上的老实,善良的品性,
是否开始消失,是否开始变得世故,变得圆滑,
所以,
为何成熟,就要让老实的品质消失呢,
为何看一个人是否有所成长,
就要看他的善良,能不能变得“更复杂”一些呢。
直到经历过很多是是非非,看过那些起落沉浮之后,
我们才会明白,原来纯粹的从来不是谁定义了谁,
而是一个群体,在排挤另一个群体,
而那些复杂的,也不是真正的圆滑与世故所指定的规则,
而是一种环境,正在侵吞着另一种环境,
我们总是强调,适应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谁又有资格,
去定义“社会的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