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无锡市区的千年书院,影响大明王朝近百年但毁誉参半

周杨背包客 2025-01-14 04:22:37

中国书院多起于北宋,其中尤以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四大书院最为知名,其实在宋代理学盛行的时候,重文重教的江南书院林立,今天与大家走进的就是名噪一时的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是宋明理学传播的重要书院,也是明末东林党人精神的家园。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由北宋理学大家程颢、程颐的学生杨时开办,初名龟山书院,后因时事变迁一度荒废。直至明万历年间,顾宪成等学者在书院原址上重兴书院,东林书院才逐步为大家所熟知。

整座书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采用“左庙右学”的传统形式,左侧为祭祀先贤的道南祠,右侧则是讲学传道的讲学建筑。从书院正门进入,门前立有一座牌坊,依次游览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等建筑。

东林书院很好地继承了江南园林风格,小桥流水,庭院错落,紧凑精致。其中依庸堂为书院核心建筑,是举行讲学礼仪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堂前悬挂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千古名联由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写,意为读书人不仅要专心致志地读书,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和天下大事的胸怀和抱负,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明朝末年,东林书院发展达到鼎盛,这里成为江南文人集聚和议论国事的重要舆论场,东林人士关心国事,针砭时弊,触碰到阉党利益,但虽遭劫难却毫不退缩,展现出高尚的气节和忠诚于国家情怀。

阉党被黜之后,东林人再次活跃在朝野之中。但也有东林党人误国的说法,在此不予论述。

东林书院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传播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影响一时的东林学派,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至今依然值得推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