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另一面: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死战不降,绝非庸才孺子

历来现实呀 2024-12-11 08:54: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雨别

编辑|雨别

《——【·前言·】——》

长平之战后,他被贴上“纸上谈兵”的标签,成为后人批评的对象。

在敌军围困、粮草断绝的四十多天里,赵括从未选择投降,亲自带兵突围五次,最终阵亡。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庸才吗?

影视剧的赵括

赵括的继任

赵括作为一个有军事背景的人物一直被寄予厚望,尽管从小便学习兵法,通读《孙子兵法》,对兵法、军事理论有着极高的理解,但他在战场上有多少实战经验却几乎没有。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书本上的理论和战场上的实际操作,总是有着巨大的鸿沟。

赵括接替廉颇的职务,是赵国在当时的政治风云下做出的决策。廉颇作为赵国的资深将领,经历过多场战斗,战功赫赫。

赵国国君赵孝成王显然对赵括寄予了厚望,认为赵括有可能继承其父赵奢的遗志,将赵国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壮大。

赵括并非廉颇那样的老练,廉颇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渐渐不支,赵括的继任似乎是一次革新。

赵括一上任,首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立刻调整了军中的法令,替换了不少老旧官员,并开始改革军制。这些措施看起来都是为了提升赵国的战斗力,保持军队的活力与战斗精神。

赵括做事迅速,果断,并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论来构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这些行动初看起来似乎充满了创新精神,但这并没有获得赵国将士的广泛支持。

很多士兵觉得赵括的改革并没有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很多变动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展示赵括的权威而已。

在改革的过程中,赵括提出了许多先进的军事理论,甚至尝试引入新的兵器和战术,但他似乎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实践经验的不足。

他自己没有亲自带领军队征战沙场,而是更多依赖书本上的知识。赵国的士兵和将领们,也开始对赵括感到疑虑和不满,毕竟廉颇带领赵国军队建立了强大的威名,赵括能否延续这种强势的战力,很多人心中并不确信。

赵括的雄心和他的实际能力之间,开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在长平之战中逐渐显露出来。

赵括是个理论家,但他未曾亲历过真正的战争,未曾感受到战争中的每一场残酷和变数,这让他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变得更加迷茫和无力。

长平之战

秦国的白起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将军,他是一个战略家,善于运筹帷幄,精于谋略。

白起并不像赵括那样倚重兵法上的理论,他更注重的是实际的战场环境,灵活应变,并能从敌人的动向中,精确判断出战机。

他坚信自己能以大军压倒秦国的防线,于是决定在长平地区展开决定性的大战。赵括的计划看似简洁直接:通过集结兵力压制秦军,并期待在短时间内给秦国致命一击。

白起了解赵括性格中的自负,知道赵括大军的部署会非常“笃定”而且“直接”。白起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圈套,采用了出奇制胜的策略——假装撤退,引诱赵军深入。

当赵军发现秦军开始撤退时,认为白起恐怕在临阵脱逃,顿时军心大振,士气高涨。

赵括轻信了这一假象,他指挥大军加速追击,深入敌阵,不断逼近秦军的后方,完全忽视了白起撤退背后的深层策略。

秦军的奇兵已经悄悄从赵军的侧翼开始行动,他们的目标并非与赵军硬拼,而是要彻底切断赵军的补给线。

赵军依赖的是复杂的补给系统,一旦补给受阻,赵军的粮草就会出现危机,整个军队将陷入困境。

当赵军发现补给线被切断时,已经没有退路可言。赵括的指挥系统没有及时察觉到这种危机,反而依旧固守在攻势上,继续进攻秦军,未曾意识到背后已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悄悄逼近。

赵军开始感受到粮草不足,士兵的士气开始动摇。赵括却依旧自信,认为自己能突破敌人的防线,继续压制秦军。

直到局面愈发危急,赵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此时的赵军已经陷入了困境。

突围失败

在被围困的四十多天里,赵军的粮草耗尽,士气每况愈下,士兵们开始感觉到绝望,逐渐产生逃离的念头。赵括深知再拖下去,整个军队将崩溃,所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突围。

赵括带领亲兵率先发起了突围。四次突围,每一次都带着巨大的期望。赵括并非轻易放弃,他一次次带领军队冲出包围,企图破开敌人的防线,寻找生机。

第一次突围,队伍前进得很顺利,士兵们拼命向前冲,似乎看到了一线生机。前方却早已布下了秦军的重重陷阱,秦军的奇兵从侧面发动了攻击。赵军顿时陷入了混乱,第一轮突围失败。

第二次突围,赵括依旧坚信自己能突破包围。他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果断地决定继续尝试。赵括亲自指挥兵力冲锋,并在冲击中表现出惊人的勇气和决心。

但赵军越来越疲惫,敌人的围困更加紧密。第二次突围赵括再度失败,伤亡惨重。

到了第三次,赵括显然有些焦虑了。他看着自己的士兵,看到他们那疲惫、绝望的眼神,心中不免焦急。他依然决定带领部队冲杀出去。士兵们依旧跟随在赵括身后,期待这次能够有所突破。

可秦军的防线早已布下得严丝合缝,每一步突围的进展都极其艰难。第三次失败,赵括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到了第四次,赵括几乎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他带领亲兵冒着极大的风险,终于突破了敌人防线。但在这场突围战斗中,赵括受伤了,他被敌军弓箭射中,倒地不起。

赵括的生命就此终结。赵括阵亡的消息迅速传开,赵军的希望彻底破灭。赵括死了,赵军的士气崩溃了,剩下的几十万大军,已经没有了任何反抗之力。

秦军迅速展开清算,开始屠杀所有投降的赵军士兵。

赵括的死让赵国在短短几个月内陷入极度的危机。长平之战后,秦军没有立即停手,而是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秦军包围邯郸长达一年之久,赵国的军队损失惨重。若不是楚国与魏国两国出兵救援,赵国很可能在这一年内彻底灭亡。

赵括的母亲并未因儿子的失败遭到赵孝成王的惩罚。赵括的母亲早在赵括出征前,就曾向赵王提出过请求:如果赵括战败,请免除她的罪责。

赵孝成王考虑到母亲的心情,最终决定不追究赵括的母亲责任,这一决策或许是赵国为数不多的宽容之举。

尽管赵括在战略执行上存在严重问题,甚至一度陷入困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坚持、英勇和不屈,为士兵们树立了榜样。

1 阅读:199
评论列表
  • 2025-01-11 21:29

    赵括虽然打不过白起,但他最起码是战死的,这一点就勇气可嘉

  • 2025-01-02 16:29

    短裤昂

  • 2025-01-11 13:14

    赵括的另一面就是你们的不要脸吧!哪里来的士气不衰?又是哪里来的提升赵国战斗力?全靠你们不要脸!

  • 2025-01-02 16:29

    赵括是个男的

  • 2025-01-03 11:21

    如果是赵括收街亭,张郃一个月也过不了街亭,马术水,但是赵括还是很厉害的,试问面对战神白起又比自己多好多的军队,谁来也不好过

  • 2024-12-31 17:17

    赵括够胆做个先锋大将还可以,做统帅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