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
位于红海的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核动力航空母舰(CVN-75)再次发生意外
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及其拖曳车一同从机库坠入海中
美军官方消息称
仅有水手一人受轻伤
但这一看似“荒唐”的事故背后
却隐藏着不寻常的原因——杜鲁门号为了躲避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袭击
突然实施紧急转向
结果将升降机上的飞机“甩”进了大海
▲美国官方发布的意外事故通报
这一起“机库坠海”事件在美军历史上实属罕见
堪称怪异
据美方所述
当时一架F/A-18E战斗机正被牵引车拖曳
准备从机库升起至甲板进行部署
然而
牵引车操作失控
导致飞机与车辆一同坠入海中——这听起来似乎是一起简单的操作失误
然而
结合胡塞武装几乎同时发布的战果公告
他们声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了“杜鲁门”号航母所在的红海区域
并迫使航母战斗群紧急向北方撤退
许多国际媒体迅速将这两则消息联系起来
认为事故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航母在躲避袭击时急速转向
导致飞机被甩出
显然
胡塞武装的这一行动实现了“心理战与实际打击”的双重效果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胡塞武装只能用反舰导弹、无人机、火箭弹对商船进行恐吓
但这次他们显然将目光投向了更具价值的目标
美军航母
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导弹或无人机击中了“杜鲁门”号航母本体
但从美军的表现来看
他们确实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毕竟
一艘核动力航母在战斗部署期间进行急转弯规避
是一种极其罕见且风险极高的操作
尤其是在舰上有正在移动或未固定的战机时
▲网络曝光杜鲁门号航母紧急转向的卫星图像
胡塞武装仅凭数架无人机
便迫使一艘载重10万吨的美国海军航母慌忙转向
甚至导致战机坠海
这种“心理战”的震慑力
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击沉一艘护卫舰
实际上
这一事件凸显了美国海军在“非对称战局”中的重大缺陷
在传统的航母编队构想中
美军被视为“制空权的绝对主宰”
面对大国的海空力量或正规海军尚能抗衡
然而
面对胡塞武装这种游击战风格
却屡遭挫败
一方面是战术上的问题
胡塞武装精通于使用低成本无人机和导弹
通过密集攻击打乱敌方节奏
迫使敌军犯错误
这种战术在军事上被称为“蚊子战术”——虽然无法致命
却能让敌人疲于应对
另一方面
美军航母的设计理念依旧过分依赖“稳定平台+精准操作”的系统性思维
这在现代高强度的机动战场所中
显然存在适应性的不足
更为讽刺的是
F/A-18E这款四代半的主力舰载机
并非被胡塞武装的导弹击落
也非在战斗空域内损毁
而是在自家航母上被“抛弃”入海
一架价值高达7000万美元的战机
就这样沉入海底
成为了“世界上最昂贵的海浪”
▲展示航母紧急转向场景的图片(资料照)
事实上
“杜鲁门”号近年已成为“丑闻航母”的象征
2024年年底
该舰在撞上商船后不得不紧急靠岸维修
其前任舰长也因此被解职
然而
新任舰长上任仅三个月
就又发生了“飞机坠海”事件
并导致一名水手受伤
追溯至2022年
该舰在大西洋恶劣天气下曾遭遇一架F-18被风刮走的意外
那次事故至少还有天气因素作为解释
而这次显然是操作失误与战场压力的双重作用
明显暴露了其战备能力的不足
问题远不止于此
去年12月
其护航舰“葛底斯堡”号还曾意外击落一架试图返航的F-18F战斗机——没错
就在美军战机准备着陆时
竟然被自己的军舰误认为敌机而击落……这一系列“自毁长城”式的损失
若非为了引人发笑
恐怕只能归结为“训练不当”
目前部署在红海的“杜鲁门”号正在参与名为“莽骑兵”(Operation Rough Rider)的打击行动
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日常空袭
然而
面对胡塞武装愈发凶猛的反击——特别是那些经过改装的自杀式无人机、弹道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美军显得愈发力不从心
▲动漫中描绘的舰载机从航母甲板滑落的场景
然而
胡塞武装的武器装备已经从最初的“土火箭”发展至多种型号的反舰导弹
甚至包括伊朗提供的“Fateh-110”型弹道导弹的反舰变体等远程攻击手段
使得航母也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
回顾胡塞武装此前对“艾森豪威尔”号等美军航母的攻击
其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800公里
足以覆盖红海的大部分区域
即便无法击中目标
仅是迫使对方规避
也能实现“战略消耗”的效果
此次“杜鲁门”号航母的飞机失事事件
不仅暴露了美军的一次低级失误
更传递出一个战略性的信号
面对“非对称敌人”
美军航母可能不再是那艘“海上霸主”
胡塞武装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
即便没有远程预警系统
没有卫星制导
仅凭战术无人机和民间科技改装
也能迫使世界顶级海军暴露出战术上的不足
最令人尴尬的是
这句经典名言——“不是敌人太强
而是自己太弱”再次成为现实
在这件事上
“杜鲁门”号航母确实又上演了一出令人捧腹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