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协议后,美俄高层对话为何陷入"冰封时刻"?

刘岱评国际 2025-03-28 16:02:43

文/杨斌国

美俄关系僵局:利雅得协议后的高层对话困境与战略博弈

2025 年 3 月,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声明揭示了美俄关系的微妙现状:尽管两国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 “专家级磋商” 中达成了黑海航行安全、能源设施停火等技术性协议,但高层对话仍陷入停滞。这一局面折射出俄乌冲突背景下美俄战略目标的深刻分歧,以及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对双边关系的制约。

一、利雅得协议的技术性突破与执行困境

利雅得会谈的核心成果聚焦于黑海航运安全与能源设施停火。根据协议,双方同意确保黑海水域航行安全,禁止将商业船只用于军事目的,并约定自 3 月 18 日起 30 天内停止攻击对方能源设施。美国承诺协助俄罗斯恢复农产品和化肥出口渠道,推动部分金融制裁的解除,如将俄罗斯农业银行重新纳入 SWIFT 系统。然而,协议的执行面临多重挑战:

乌克兰的立场分歧:乌克兰拒绝承认领土现状,且未直接参与会谈。乌总统泽连斯基明确表示,协议未涉及领土问题,并与美俄声明存在 “五分之一的分歧”,例如要求限制俄军舰在黑海东部的活动。

制裁解除的政治阻力:美国国内对解除制裁存在分歧,财政部长贝森特虽表示不排除让俄银行重返 SWIFT,但需协调欧盟立场,而欧盟对协议持谨慎态度,认为其 “方向正确但不够”。

信任危机的持续发酵: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俄方指控乌克兰持续袭击俄境内能源设施,乌方则称俄军继续攻击乌克兰城市,这种 “以战促谈” 的模式削弱了协议的有效性。

二、高层对话缺失的战略根源

佩斯科夫强调 “暂时没有高层对话计划”,反映了美俄战略目标的错位:

俄方的核心诉求:俄罗斯将缓和美俄关系视为优先目标,希望通过解除制裁、恢复外交使团运作(如新任驻美大使抵任)等措施实现关系正常化。普京在与特朗普的通话中明确表示,解决乌克兰问题需 “消除危机根本原因”,即北约东扩与乌方 “去俄罗斯化” 政策。

美方的分步策略:美国主张分阶段推进停火,先实现能源设施与黑海停火,再冻结前线冲突,最终签署全面和平协议。特朗普曾设定 4 月 20 日为停火最后期限,但因俄乌分歧延后。此外,美国试图通过 “矿产换援助” 协议强化对乌控制,与俄方立场形成冲突。

乌克兰的不可替代性:泽连斯基政府拒绝在领土问题上让步,且乌方与美俄的谈判存在 “信息差”。例如,乌方未参与美俄关于黑海协议的技术细节讨论,导致执行层面的协调困难。

三、低级别沟通的持续性与局限性

尽管高层对话缺位,美俄仍通过国家安全顾问级别的渠道保持联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与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持续沟通,重点讨论黑海停火监督机制、战俘交换等技术性问题。俄方提出由联合国或第三方(如土耳其、沙特)监督停火,而美方倾向于美乌联合监督。然而,专家级磋商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会谈由技术官僚主导,回避了领土、安全保障等核心议题,且俄方代表卡拉辛(推动《明斯克协议》的资深外交官)与别谢达(对乌强硬派)的组合,显示出俄方在谈判中的谨慎平衡。

四、国际与国内政治的多重制约

欧洲的立场影响:欧盟对利雅得协议持观望态度,3 月 27 日巴黎援乌峰会重申对乌支持,并计划加强对俄制裁。这种外部压力可能延缓美俄谈判进程。

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特朗普政府内部对解除制裁存在分歧,国会与欧盟的阻力使得具体措施难以落实。此外,小罗伯特・肯尼迪爆料拜登政府曾破坏 2022 年俄乌和谈,凸显美国对乌政策的复杂性。

俄罗斯的战略耐心:普京政权更倾向于通过 “以空间换时间” 策略消耗西方耐心,例如在库尔斯克州巩固战果,建立边境缓冲区。这种 “打谈结合” 的战术可能延长低级别对话周期。

五、未来走向的关键变量

美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以下因素:

制裁解除的实质性进展:若美国能部分解除对俄金融制裁,黑海协议的执行可能加速,为高层对话创造条件。

乌克兰的军事动态:乌军若在东部战线取得突破,可能迫使俄方调整策略;反之,俄军若扩大控制区,将加剧领土问题的僵局。

欧洲的统一行动:欧盟若在对俄制裁或对乌援助上形成统一立场,可能影响美俄谈判的外部环境。

美国大选周期:2025 年特朗普的连任竞选可能强化其 “交易式外交” 风格,推动更激进的停火方案。

美俄高层对话的缺失是结构性矛盾的产物,短期内难以突破。双方的互动将继续以低级别技术磋商为主,而实质性进展取决于制裁解除、乌克兰立场软化及国际社会的协调能力。在俄乌冲突持续发酵的背景下,美俄关系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核子猎潜艇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4

刘岱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