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恨不得撕层皮!”华西冉玉平:皮肤干燥是前兆,患病人数超7000万

紫蓝评健康 2024-11-09 01:49:06

进入秋冬季

大伙儿的皮肤还“对劲“吗?

脑花儿的反正不对劲了

又痒!又干!又红!

已经逐渐变成“老树皮“的模样… …

可别不上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冉玉平教授告诉脑花儿,这个皮肤病最近的患者越来越多,一旦患上,伴随终身!

它有一个十分专业的名字——特应性皮炎

据《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特应性皮炎患者超7000万,有71.2%的患者遭受过被歧视的经历,有46.5%的重度患者无法工作和学习,甚至有超过10%的患者有过自杀念头。

那么,特应性皮炎(AD)究竟是种什么病?

“自残式”搔挠的背后

痒比疼更痛苦

“你自己‘抠’成这样血淋淋的难道不会痛吗?”

“痛比痒好受多了… …”

这是特应性皮炎患者和亲属之间经常出现的对话。

特应性皮炎(AD)的痒不是普通的蚊虫叮咬,抓一抓就会缓解,它往往持续时间很长,瘙痒程度很严重。在这样的瘙痒下,患者会处于焦虑或抑郁的状态,对其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瘙痒,许多患者白天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工作。晚上又会因为瘙痒出现入睡困难,甚至睡着了也会被自己挠醒。如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除了瘙痒,特应性皮炎(AD)还伴有类似湿疹样的多形态皮损,皮损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也可能出现干燥、脱屑、皲裂。并且, 不管多大年龄都可能会患病。

但,年龄不同,特应性皮炎“祸害”的区域也有所不同:

婴儿期(出生至2岁)

研究表明,1岁前的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通常表现为急性湿疹样皮损,同时伴有两颊、额头和头皮可能出现红斑、鳞屑、糜烂等皮损。

儿童期(2至12岁)

儿童期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可出现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等皮损。好发于手肘、腋窝和小腿伸侧

青少年和成人期(12岁至60岁)

多与儿童期类似,可出现干燥、肥厚性皮损

老年期(大于60岁)

与成人特应性皮炎(AD)基本一致,但肘关节和膝关节屈曲部位周围皮肤常见苔藓样皮损。

明明什么都没做

为啥会被AD“缠”上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很多人以为就是普通的湿疹,但事实上,其发病机理复杂,可能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的皮肤屏障受损。确诊为特应性皮炎,需要满足四个条件: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

特应性皮炎(AD)的致病机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家族遗传

研究表明,遗传是特应性皮炎(AD)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患有过敏性疾病,尤其是特应性皮炎,那么患上特应性皮炎的风险会更大更严重。

2、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人群也是特应性皮炎的高危患者。尤其是对这几类过敏的患者要尤其注意:

尘螨过敏

牛奶、鸡蛋过敏(尤其是婴幼儿)

植物、动物皮毛和织物、洗涤用品过敏

阳光照射

皮肤细菌和病毒感染

3、情绪问题

过大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加重病情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患有特应性皮炎(AD)?常规标准如下:

1.对称性湿疹样皮损超过6个月

2.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

3.实验室检查血清总IgE(一种皮肤过敏的反应指数)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或一种以上特异性IgE阳

当符合1+2或者1+3时,就表示是特应性皮炎。

每日一个健康窍门

特应性皮炎的“自救指南”

作为一种会复发的皮肤病,常常会和患者随行终身。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的关注和防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复发。

1、常备必需品——保湿霜

这是所有特应性皮炎绕不开的一个基础性的防护。

对于保湿霜的使用,建议患者是足量多次。随身携带保湿霜,一旦皮肤干燥,随时就擦。做好保湿有助于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和建立,这是“自救”的根基。

2、洗澡要注意——温度和频率

每天洗一次澡,最好是泡澡。洗澡的时长15分钟左右。不能洗太烫太冷的水,水温尽量控制在32~35℃左右,温度低了又容易受凉感冒,以感觉舒服“安逸”为度。

3、饮食要警惕——过敏

可以到医院做好过敏原的筛查,同时也要在生活中留意自己会对哪些物品过敏。可以通过“过敏日记”的形式,记录一日三餐的饮食以及特应性皮炎发作和加重的时间,分析过敏物质是否与特应性皮炎是否相关,。以针对性的忌口。不要为忌口而盲目忌口。

4、心理要疏导——情绪

特别是孩子和青少年群体,在“瘙痒”的痛苦下,不仅会使孩子的情绪暴躁易怒,同时也容易使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这就需要身边人的包容和理解,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要知道,这不仅是一种皮肤病的治疗,更是一种心病的预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创新药物药物越来越多,包括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但需要到正规医院由皮肤科医生诊断疾病,做相应的检查和筛选,最终决定适应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希望

AD患者们能和“痒”早日和解

也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都能正视生活中的那些AD患者

用善意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