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我国某些航空器的研制工作中,常常存在着飞机等发动机的现象。然而,在一代代航发人的努力下,这一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尤其是在宽体机的研发领域,甚至出现了与之相反的现象——发动机等飞机。
比如,从近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的2024涡轮技术博览会民用航空发动机论坛传来一个消息,为我国宽体机C929配套的国产发动机CJ2000,将于2024年底推出原型机。而C929的首架原型机则要到2029年才能完成组装。
有了原型机,就意味CJ2000已经走过了初始的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阶段,来到原型机阶段。这是发动机研发进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从工程样机设计转向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重要转折点,更是航发研制过程中最难、耗时最长、耗资最多的阶段。
那么,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呢?又要满足哪些条件和测试才能最终定型、批量生产并正式装机使用呢?
一般来讲,在民用航发领域,一台发动机从诞生到终结的全寿命周期需要经历5个阶段:
1.预研究阶段:进行市场和技术需求分析;发动机概念设计,设计路线和方案论证,核心机技术论证;确定研发目标和关键技术;编制项目立项报告。这个阶段完成的标志是,通过型号立项审查,获批立项。
2.研发阶段:确定发动机需求和规格,包括性能指标、效率、排放标准等;进行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开发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制造原型机并进行地面测试,以验证设计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飞行测试,以评估发动机在实际飞行条件下的表现;获得适航监管部门的产品认证,确保发动机符合所有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标准。
这一阶段又包括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原型机三个阶段,又被称为“研发三部曲”。
其中,技术验证机的设计目的在于深入研究并评估新型号的技术方案可行性。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包括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实际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性能表现,而不必过分关注产品的最终技术细节。通常情况下,技术验证机的研发周期在6年之内,地面测试的总时长在100至500小时之间。
通常情况下,又被称为模型机的技术验证机只制造2至3台,主要用于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性能测试,同时收集数据,帮助确定后续研发的方向。
作为地面样机,工程验证机是为了达到型号指标而开发的初始产品。它通过详细设计、初步制造以及地面联合试验,来确认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并收集用于后续研究的工程数据,其技术状态趋近于原型机。其研发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地面试验的累计时数在200至1000小时之间。
由于要进一步验证发动机设计的工程可行性,工程验证机可能要制造5至6台,以进行更详细的性能和耐久性测试,同时评估所用材料、生产和加工工艺。
原型机是基于前期技术验证机和工程验证机的研发成果而制造的,主要用于验证发动机的设计方案、性能指标和可靠性。其设计和制造要求更加接近实际应用条件,能够承受真实的负载和环境因素考验,代表了产品的最终技术状态。原型机可能会制造8至10台,用于进行全面的产品开发测试,以及验证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当发动机进入认证定型阶段,则将制造数量更多的测试发动机。包括2至4台初始认证发动机,进行地面测试和初步的飞行测试;3至5台补充认证发动机,用于额外项目的测试;8至12台型号认证发动机,进行全面的型号认证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环境测试(如冰雹、吞鸟、吞水、吞砂等)和失效模式分析;2至4台补充型号认证发动机,用于额外的认证测试。
原型机的开发周期通常在13年以内。其零部件的试验标准为10万小时,系统试验标准在4万至5万小时之间,整机试验标准在8千至1万小时。在高空模拟试验方面,标准为5百至2千小时。在设计定型前,发动机试飞的标准为2千至5千小时,而发动机在小批量试用阶段的试飞标准则提升至10万小时。
3.生产阶段:建立生产线和质量控制系统,确保发动机的批量生产能够保持高标准高质量;制造和检验发动机组件和部件,确保它们符合设计规格;组装发动机并进行测试,确保整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向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交付发动机,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航空发动机进入生产阶段后,通常会先期进行几个批次的小批量生产,包括10至20台的试验批次,用于验证生产流程和组装线的可靠性,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20至50台的验证批次,进一步验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确保生产出的发动机能够满足认证和客户的要求;50至100台的早期生产批次,航空公司进行装机测试和初步运营。
在交付用户100至200台实际使用后,通过反馈,优化发动机某些性能,同时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时,工厂就可以开始大批量生产该型发动机了,这时候的发动机就被称为量产型或量产版。
4.运营阶段:在线监测和性能跟踪,监控发动机的运行状况,收集性能数据,以评估其健康状况和剩余寿命;提供定期的维护和维修服务,包括更换磨损的部件和进行必要的升级;进行故障诊断和问题解决方案,以确保发动机的持续运行和性能;提供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和疑问;持续改进产品,升级服务。
5.退役阶段:评估发动机的剩余寿命和退役条件,决定是否进行翻新或报废;对退役的发动机进行回收、拆解和再利用;对发动机的部件和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符合环保法规;提供替代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市场上对新发动机的需求。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要求,全寿命周期的管理需要各个阶段的紧密衔接和高效协作。从诞生到终结,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整个生命周期始终充满了技术挑战和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