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有农村童年经历的人应该知道,打蛇不死会遭到报仇!

探花小哥 2019-07-02 08:51:33

七十年代,中国大部分农村都很贫穷落后,许多物品都是实行供给制,需要凭票购买。回忆过去,看看现在,真有再世为人的感觉。不过,那时孩子多,哪一家没有三个两个孩子,大人也不像现在这样呵护有加,基本就是“散养”。孩子天性发挥,随意玩耍,倒是十分快乐。探花小哥童年就在农村度过,那时我们上下不差三两岁的孩子有一大群,大家比赛爬树、捉迷藏、摔跤、掏鸟蛋、捉鱼、捕蝉、滑冰……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游戏可以玩。

当然,因为在农村,大家最大的兴趣还是在山上,那里有小动物、飞禽、山果……其中“打马蜂窝”绝对是小男孩最为向往的事情。不知道别地情况,在胶东有一种马蜂,它们往往选择在乔灌木、崖壁上构筑自己的蜂巢,一般呈圆锥形,大的直径大约二十公分左右。夏秋季节,蜂子繁殖的数量很多,它们密密麻麻附着在蜂巢外面。如果哪位孩子发现了,一定会通知几个要好的伙伴,大家兴致勃勃来到蜂巢所在,准备数块石头,然后悄悄靠近蜂巢……最近可以靠到蜂巢四五米的地方,然后发出一个信号,大家同时扔出手里的石头。石头击中蜂巢必然的现象就是附着在蜂巢表面的马蜂会爆炸一般猛然飞起,顿时那一小片天空会有遮天蔽日的感觉,寻找侵犯“仇人”。这时,说什么也不能动,如果害怕无数马蜂在头顶附近嗡嗡侦查,撒腿开跑,那可就坏了,会有无数马蜂问候你的头、脸、脖子……到时你会肿一圈儿。相反,如果你不动,马蜂就寻找不到目标,过一会儿就会散去。

那时山上的蛇、蜥蜴都很常见,我们当地称蛇为“长虫”,一般无毒或微毒。不知为什么,只要见到这两类东西,孩子们非得拿起石头攻击不可,直到打死。胶东农村孩子中流传这样的说法:长虫必须得打死,否则日后它会找人报仇。打长虫必须把脑袋砸得稀巴烂,如果光打断了身子是没有用的。蜥蜴是长虫的舅舅,它会给长虫接合……说是这样说,我是根本不信的,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从此不敢再打长虫。

有一天,我同几个伙伴在山上捉蝎子,也就是到处翻石头,发现石头底下的蝎子,就用长条夹子把蝎子夹到瓶子里,可以到供销社卖钱。一个小伙伴翻石头时发现一条长虫,本能拾起石头就打。结果打断长虫一截尾巴,却被它逃进一个土洞里,没法打死。几个孩子一商议,考虑到蜥蜴是长虫的舅舅,要防止它把尾巴给接上,就把那截尾巴用夹子夹着扔到了河里……

大约是两年以后吧,发生了一件十分惊悚的事情。那是夏天,农村虽然生活贫困,但家家破旧的蚊帐还是有的。早晨,我去招呼那个打断长虫尾巴的伙伴出去玩耍,他爸爸说儿子病了。我走进屋里,就见伙伴蜷缩在土炕上,浑身发抖,嘴里战战兢兢说些支离破碎的字节,似乎受到特别大的惊吓。询问原因,他爸爸讲述了事情的由来。头天晚上半夜时分,他就觉得蚊帐不对劲儿,总是在乱动,便以为孩子睡觉不老实,踹了儿子一脚,让他老实点儿。我那伙伴觉得很冤枉,不承认。哪知一会儿又被踹了一脚,伴随呵斥。我那伙伴气不过,就点亮了灯,蓦然发现蚊帐里钻进一条蛇来……最终那条蛇被他爸爸打死。

为什么我那伙伴会吓成那样呢?因为那条长虫没有尾巴,最末梢长了个大肉瘤子,比它的身子还粗。它通过蚊帐上的一个破洞钻进来,不想尾巴处因为肉瘤的原因始终不能整个钻进来,不断挣扯,以致蚊帐乱动……我那伙伴想到了那条没有打死的长虫,认为是它来报仇……当然我那伙伴后来恢复了正常,但对我产生了很大刺激,从此,不敢再打长虫。

举报/反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