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印象里的和珅应该是肥头大耳、眼神奸诈,会在朝堂上左右逢迎的大贪官角色。
但历史上,形象可能和影视剧略有不同,而且他还做过一件功利千秋的好事。
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大贪官,究竟能做出什么样的“好事”?
风月宝鉴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其形象与影视剧中大相径庭,更像一个“附庸风雅”的书生模样。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影视剧将和珅的形象做了修改,越来越符合史实。
但无论形象如何,但不影响他权欲熏心,倾轧百姓的事实。
就这样一个负面形象拉满的大贪官,却在有生之年和红楼梦牵扯上了关系,从而让这千古之作得以流传下来。
虽然这非常不符合我们以往的认知。
红楼梦作为我国文学上的瑰宝,其中文字最憎恶为官贪婪之事,和一心贪权的和珅怎么会扯上关系?
甚至其作者曹雪芹与和珅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曹雪芹完书病故的时候,和珅才十三岁。
因此,两人不可能出现交集,红楼梦这样风雅之物,也不是和珅这等庸碌之人喜欢读的。
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在命运的推动下,两者出现了交集。
首先,让我们从红楼梦如何成书开始看起。
很多人都知道曹雪芹是汉人,并且是在穷困潦倒之下写成的书,但并不知道他生前经历过什么。
曹雪芹与其书中所写的贾宝玉相似,祖上非常富有,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担任着江宁织造的要职。
这个职位主管的是江南之地的纺织用品,专供皇室使用。
再加上乾隆时期国力充沛,其中油水可想而知。
因此,曹雪芹自幼就出生在蜜糖罐里,吃喝不愁,纵情享乐,就是贾宝玉的原型。
但伴君如伴虎,哄得皇帝高兴时荣华富贵随意享用,皇帝龙怒之下,那就是倾巢覆卵。
曹家被罢官免职,家产尽数被抄尽后,一家人只好回到京城,潦草生活。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回北京时曹家也是有些家底的。
当时曹雪芹也能靠着家底勉强度日。
但坐吃山空终究是没有未来的,再加上享受惯了,家底很快就被耗尽,曹雪芹的日子也变得穷困潦倒。
好在这时候有一群朋友接济于他,让他专心写作,争取把早年草作的“风月宝鉴”扩写成书。
加之家道中落的落败感,这给了曹雪芹动力,让他得以苦心孤诣地反复修改,以求证明自己的才华。
但没想到,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批阅修改,让他病重缠身,竟不治而亡,只留下一本残缺的《石头记》。
即便是残缺的《石头记》,在当时也受到了无数文人的追捧,纷纷私下抄阅传播。
但是,这样一本里面夹杂着“厌恶科举”,以及各种“不符合清朝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又是如何传播下来的?
附庸风雅早期的石头记只在民间流传,加之其文章内草蛇灰线,寻常人很难读懂,所以流传范围极小。
而这一年,和珅只是宫学中的一名小学生。
虽然出身于官宦之家,但自幼丧母、年少丧父的经历,让他经常受欺负。
好在和珅长相清秀,为人机敏,所以深受老一辈大臣的喜欢。
等到他成年后,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但成绩并不怎样,揭榜之日直接名落孙山。
不过好在是八旗子弟,能参加科举考试就已是勇气可嘉,毕竟满清子弟很少有能与汉族这群“卷王”一较高下的。
最后他靠着才学尚可,父亲曾经又是高官,于是继承了一个闲散官职,勉强度日。
就这样过了三四年,他靠着勤勉好学,竟然受到皇帝的赏识,成为了贴身侍从。
当时没一个人能想到,这个看似身材瘦弱的青年即将权倾朝野。
在乾隆身边待了几年后,和珅从一个小小的贴身侍卫,然后快速爬到御前侍卫,再到副都统。
结果只干了一年,就又被任命到户部,成为朝中大臣。
若是认为和珅的升官速度已经够快了,那接下来他将打破所有人的认知。
一月份任命户部,三月份任命军机大臣,四月份兼职内务总管,八月份统领镶黄旗,十月份就是一品大员,年末直接骑马入紫禁城。
别说纵观清朝历史,就算是中华两千年官场,也极少有这样的爬升速度,简直是坐火箭。
如果问个中原因,除了办事伶俐、善于揣度帝王之心等原因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会附庸风雅。
虽然和珅才学不行,但总归是读过诗词歌赋的,再加上又是满人,对满族文化也略知一二。
而乾隆也是这样一名热衷于“附庸风雅”的皇帝,自称十全老人的他,一生写诗上万首,名家字画更是收藏无数。
所以和珅经常陪乾隆作画吟诗,以此获得帝王的宠信。
但能搜刮的诗词古籍全献上去了,为了讨好皇帝,他接下来又会怎么做?
险些失传和珅官职的快速爬升,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很快就被朝中大臣弹劾,他被连降数职,还险些丢掉性命。
为了能重获皇帝喜爱,他主动承担起审查官员的事情。
没想到这次查案,还真查出来这些大臣的一些事情。
但当他打开罪臣藏银之处时,如小山般的银子还是震惊了他,没想到朝中这些大臣如此贪婪。
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公平,都是做臣子的,凭什么别人能这么贪?
于是他将这些“脏银”通过上瞒下欺的做法,将大部分财产弄到了自己府中。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他不断地上书弹劾,然后借此敛财,百试不爽。
慢慢地,他的权力越来越大,财富也越来越多。
作为主审官,他更清楚那些官员的下场,这也让他担忧自己是否会步他们的前尘。
为此,他开始更加疯狂地讨好乾隆。
在他将近四十岁那年,有一本书涉及到四库全书的编撰,其中有不当的字眼。
于是在当时掀起了浩浩荡荡的肃清活动,导致大量书籍被烧,而和珅也因此而被降职问责。
和珅为了撇清关系,于是将这些不应该存在的书籍上报。
当时被文人私下抄写传阅的红楼梦也未能幸免,按照正常流程,应该会被烧毁的。
但在和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也被书中精妙的故事所折服。
于是他将这本书踢出“毁尽”之列。
随后刚刚中举,与和珅同为内务府人的高鹗,开始和好友程伟元对红楼梦进行大规模修改,删除了大量不符事宜的剧情和词句。
经过大规模修改后的红楼梦,竟意外得到了印刷传播的权利。
于是经过数次更改,然后通过印刷成册,迅速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力,也让这本书流传了下来。
而高鹗也是修书有功,最后高中得到重用,成为朝中大臣。
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点明和珅推动了红楼梦的传播。
但从当时情况来看,只是小小的举人高鹗,是不敢在那种社会环境下随意修改并大量印制这类民间藏书的。
而和珅作为当时的推动者,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
现如今,红楼梦中的故事已经成了谜团,被无数人推测揣摩。
而关于那段历史,也已经成了谜团,也成为后世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无论这个功劳归功于谁,能够让《红楼梦》这本书流传下来,都是一桩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