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村上办一件事情,遇见了一位村书记,在聊天中村书记讲了他们村近期两起八十岁生日的情况,让人记忆深刻。
第一起是村里包工头父亲八十岁生日,包工头在其父亲八十生日前夕,只稍微向身边亲信透露了其父亲的生日,到了包工头父亲生日这天,原本包工头只准备了一百桌酒席,没想到来的客人远超过一百桌,最后厨师尽了最大努力,另外赶出来二十桌,但还是有不少人没能坐上席,只随了礼后就离开了,据知情人士后来说,包工头父亲八十岁生日宴会,收的礼金就有四十万,除去成本,净赚二十万。

包工头父亲八十岁生日后的第三天,村里另外一户人家一位老人也满八十岁,这户人家几十年来只是儿子结婚办过一次酒席,在生日的前夕,主人挨家挨户通知了村里的人家,到了生日当天,准备的四十桌酒席,来的客人只坐了二十五桌,剩十五桌,绝大多数最后都被倒掉了,这次生日宴会,这户人家亏了两三万。
村书记告诉我们,其实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见怪不怪,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财富会产生聚集效应,其原因在以下几点:
一、在农村比较富裕或者有点权势的家庭,相应资源也比较宽,比如文中的包工头,村里有不少家庭成员曾经在包工头手下干过活,包工头家中有红白喜事,考虑到后面有求助他的事情,无论包工头家办几次酒席,一般的村民都会前往祝贺随礼,这样下去,包工头每办一次酒席,村民就随一次礼,财富效应就像包工头集中。

二、普通村民因为没钱没势,自然手中就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人求你,有钱有势的人办酒席,大家都会随礼,而当自己办酒席时候,有钱有势的不一定会回礼,这样一去一来,相应自己的财富会缩水。
最后,村书记说,如果任由这种大操大办风气延续下去,在农村,会导致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正因为这个情况,他非常支持在农村移风易俗,提倡红事新办、白事简办,这也能缩小贫富差距。
这不是扯淡吗,去给他家上礼,他不回?
现在这社会,尤以城中村,近郊,好多人只收礼不回礼是真的,城市市民,大郊区农民县里人都比较有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