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倘若要用一段话来形容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人生,我想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然而,当无数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感慨于三毛与荷西的浪漫爱情时,一次意外却永远地夺走了她的此生至爱。
从此,孤独的三毛只能在悲伤中不停地寻找救赎。要知道,能够找到灵魂契合的伴侣,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啊!对于三毛来说,世界上只有一个荷西,能有幸得到,已无异于中大奖,又怎敢奢望再寻得一个真诚的爱人。因此,在失去荷西之后,尽管后来三毛寻寻觅觅,但最终还是失望了。
在三毛的书信集《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一书中,就收录了其写给家人和友人的48封信件。当那些情感真挚的信件被一一呈现,读者可以看到:认识荷西之后,三毛究竟过着怎样贫瘠但始终精神富足的生活;而在失去荷西之后,她又过着怎样疲惫却又倔强的人生。
1967年,三毛赴马德里大学求学,并结识了在德国求学的男友J。他们深陷爱河,恨不得时刻相见。然而,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两人不得不分隔两地。于是,三毛在写给姐姐的信中不仅央求姐姐劝劝父母,还说:“我改变了很多,没有一点虚华富贵名利之心,只望我穷穷的但快快乐乐就是。”
不过,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终究还是落下了帷幕。之后,才有了三毛和荷西的幸福热恋。正如三毛在写给爹爹和姆妈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她最看重的是心灵的自由。所以,当荷西圆了了三毛的撒哈拉之梦,生性喜欢异乡的她选择了欣然前往。
三毛是诚心诚意地做荷西的妻子的,他赚钱养家,她就操持家事。一开始的生活极其拮据,但三毛却浑身发着光,对两人的未来充满期待。尽管她偶尔在写给家人的信中牢骚满腹,不过那种从心灵深处溢出来的快乐早已落满字里行间。
她欣荷西的踏实、勇敢、机智,努力让家人也认识荷西的可贵。然而,幸福的时光还是太短了。在失去荷西之后,三毛跟随父母回到了台湾,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转移到写作和照顾家人方面。自此,三毛从备受呵护的女儿和妻子,变成了主动给予的一方。
为了母亲的病情,三毛开始奔走于医院与家之间。当然,平时与朋友的通信也一直未间断过。那位在书中与她通信频繁的星宏弟弟,一直因为自身的健康问题而困扰着。三毛不仅在信中鼓励他不要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还多次给他送去了需要的书籍和治病的费用。
或许,正是在这样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三毛也在尝试重建自己的人生。遗憾的是,看不到希望的她,还是选择主动离开这个世界。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书籍。透过三毛的诸多信件,我们可以拼凑出她的人生轨迹。如果说,一开始的三毛热情似火,锋芒毕露,如同出鞘的剑。那么,后来的三毛则收起了自身的棱角,变得沉静、内敛而悲伤。而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将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