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乱世词魂,书写传奇才女一生

宏伯谈娱 2025-03-14 21:57:07

在华夏历史的文学长河中,李清照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以其卓绝的才华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千古第一才女”,绽放着永恒的光芒。

书香门第,才情初绽

1084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还是苏轼的得意门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乃名臣王拱辰的孙女,文学修养极高。在这样浓厚的文学环境中耳濡目染,李清照自幼聪慧颖悟,对生活有着细腻入微的感知,在诗文和音律方面展现出惊人天赋。

年少的她便诗名远扬,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轰动京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寥寥数语,通过对海棠花雨后状态的细腻描绘,生动展现出少女的敏感与细腻心思,让人惊叹不已。

情投意合,伉俪情深

18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喜结连理。彼时,虽两家都不算富裕,但夫妻二人对诗贴碑文的热爱让生活充满了高雅情趣。赵明诚每逢初一、十五回家,都会去当铺典当衣物换钱,只为到相国寺市场购买两人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妻二人一边赏玩碑文,一边品尝果实,温馨又甜蜜 。

后来,赵明诚步入仕途,二人有了稳定经济来源,便立志走遍偏远地区,搜集天下古文奇字。他们四处借阅抄写珍贵秘籍,遇到名人书画、珍奇文物,甚至不惜脱下外衣交换。在李清照的全力协助下,赵明诚历经多年,最终大体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家遭变故,命运转折

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新旧党争日益激烈,李清照一家被卷入其中。1102年,李格非被指为“元祐奸党”,惨遭罢免。李清照向公公赵挺之求情无果,父亲只能返回原籍。随后,党争愈发激烈,李清照也受到牵连,被迫离开京城,与赵明诚分离 。

107年,赵挺之被蔡京罢相,五天后病逝。蔡京诬陷赵家,致使赵挺之在京城的家属亲戚入狱。虽最终因证据不足被释放,但他们无法再在京城立足,李清照只好随家人前往青州生活。

颠沛流离,国破家亡

“靖康之变”彻底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赵明诚母亲在江宁逝世,他南下奔丧,李清照则负责整理行李前往江宁团聚。由于路途遥远,她不得不忍痛舍弃许多书籍、藏画和古器,但仍装了十五车珍贵物品。然而,青州老家的藏品最终还是在金兵攻破青州时化为灰烬。

1128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后因在江宁兵变中处置不力被罢免。1129年,他们途经乌江,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绝句》凭吊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不仅展现出她的爱国情怀,也隐隐表达出对丈夫的期望与不满。同年,赵明诚不幸染病,在江宁与世长辞,李清照悲痛万分,大病一场。

此后,李清照为保存赵明诚的文物书籍,开始了更加艰难的流亡生活。她带着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四处逃亡,在不断的颠沛流离中,这些珍贵的藏品也大半散失。

再嫁遇人不淑,毅然休夫

1132年,李清照前往杭州,却身患重病。此时,右承务郎张汝舟巧言骗婚。婚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私产、文物,便原形毕露,对她谩骂殴打。李清照毅然决定离婚,并检举张汝舟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等罪行。最终,张汝舟被贬官,李清照也因告发丈夫按律入狱。好在有赵明诚远亲的帮助,她仅在狱中待了九天便获释。

晚年孤寂,词韵留香

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李清照晚年独自一人在南方漂泊,生活孤苦伶仃。但她并未被命运打倒,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融入词作之中。她的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的哀愁,词风轻盈委婉;后期则多悲叹身世,词风沉重哀伤 。

李清照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成就斐然,还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强调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她的词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为后世词作树立了榜样 。

李清照的一生,有过幸福甜蜜,也历经痛苦磨难。她以卓越的才华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世界中闯出一片天,用诗词书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她的故事和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被后人永远铭记和传颂。

0 阅读:3

宏伯谈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