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Yi
香港夫妇沦落异国流浪,曾经豪言已成“毒奶”。
他们曾是香港中产家庭的“模范夫妻”。
住着虽小却温馨的公寓,月入7万港币雇着保姆打理生活。
却在2021年毅然抛下一切,带着两个孩子远赴英国追寻“自由人生”。

丈夫阿曼更撂下狠话:“我宁愿在英国当乞丐,也不回香港当皇帝!”
然而,现实却上演了这一魔幻的反转:
菲奥娜求职屡屡碰壁最终沦为食品厂女工,阿曼从司机转行送快递月薪暴跌。
这场移民闹剧究竟是理想主义的悲歌,还是流量时代的荒诞寓言?

月入七万的中产生活,为何要抛弃一切远走他乡?
2021年,香港一对夫妻菲奥娜和阿曼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移民英国。
一句“宁做乞丐也不回国”的宣言引发轩然大波。

菲奥娜曾是香港私立中学的教师,每个月的月薪有4万元。
阿曼则是公交公司的资深司机,他的月薪每个月也有3万元.
两人职业虽不显赫,但是这7万的收入生活却也算体面安稳。

家里还雇了菲佣打理家务,照顾孩子。
他们的住所虽然不大,但是也还算温馨。
周末逛商场、带孩子去海洋公园,生活简直堪称“港式小康”模板。

但是菲奥娜声称自己受够了下班后还要辅导女儿作业的生活。
而阿曼也称自己已经厌倦了公交司机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
他们认为香港的房价太高、教育内卷严重、工作压力大。

然而,这时一条关于英国BNO签证政策的消息。
再加上移民同事说的“英国教育轻松、房价低廉”的蛊惑。
菲奥娜瞬间点燃了“换个活法”的冲动。

所以他们决定亲手将这安定的生活砸碎。
选择头也不回的奔向英国生活。
他们坚信,英国宽松的教育环境、低廉的房价。

以及“高薪的蓝领”职业,一定能让他们过上“躺平的人生”。
亲友对他们好言相劝,但却被他们认为是“酸葡萄心理”。
就连移民官都劝过他们,“带孩子移民需谨慎”。

但菲奥娜却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他们理想中到了英国会是“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却不曾想,现实竟变成了“生存的修罗场”。

从光鲜教师到流水线女工,从体面司机到外卖小哥。
然而身份的落差,也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
在香港习惯了“月光”的他们,在抵英后依然大手大脚。

高价租赁别墅、购买名牌家具、顿顿外食。
所以,在刚刚抵达英国小镇的第一周时。
这对夫妻还沉浸在“住别墅”的喜悦之中。

但是很快,残酷的现实就接踵而至。
42万港元积蓄三个月就见了底。
菲奥娜投出了上百份的教师简历,但却都石沉大海。

因为没有本地的教师资格证,她的硕士简历也都成了一堆废纸。
最终她也只能被迫在食品厂的流水线上包装姜饼。
日薪不足在香港时的三分之一。

而阿曼因为磕磕绊绊的英语,只能当上了外卖员。
他的时薪折合人民币仅仅30元。
当菲奥娜提议节衣缩食时,阿曼竟怒吼:“来英国不是为了吃苦!”

他好像全然忘了自己早就已经不是月入3万的香港中产了。
曾经在香港自信讲课的菲奥娜。
如今却只能每天机械重的复着一样的动作。

而阿曼的外卖箱里,装的不仅是餐食。
更是他们一家四口的生存尊严。
他们两个的月收入仅有1500英镑大约约1.4万港币。

但其实房租就已经占去了大半的工资。
他们只能挤在阴冷的地下室,靠着慈善机构发放的罐头度日。
甚至就连孩子校服都得要去二手店里淘换。

阿曼曾经扬言“在英国当乞丐也比回国强”。
如今,竟真在街头接过路人施舍的硬币。
曾经,中产引以为傲的体面已经被生活碾得粉碎。

菲奥娜不得不在社交平台偷偷删除昔日的下午茶照片。
而阿曼送外卖时总把头盔压得极低,生怕被熟人认出。
然而,在移民半年后,他们家里爆发了更大的危机:

一家人因为误用了“特快通道”申请签证。
所以他们的移民资格被都驳回。
要想续签的话,必须要证明账户有足够半年生活的存款。

而此时,他们却连下月的房租都成问题。
菲奥娜试图通过帮工厂招工来换取升职。
但是,却因为“黑户”的身份被拒绝签正式合同。

最终,经济压力让两人彻底撕破脸。
阿曼责怪妻子“异想天开毁了这个家”,菲奥娜痛斥丈夫“无能养家”。
两人甚至为了孩子的学费大打出手,爆发了连续数个月的争吵。

阿曼还是坚持“死也要死在英国”,菲奥娜却悔不当初。
昔日因为“教育压力”而移民的女儿。
如今因父母忙于打工无人辅导,成绩反而更差。

曾经相濡以沫的伴侣,如今连谁多买一包纸巾都要计较。
菲奥娜在深夜痛哭:“我们连离婚律师费都付不起!”
贫贱夫妻百事哀,移民生活最终成了感情的“照妖镜”。

移民梦碎的不止是生活,还有曾经笃信的爱情。
英国BNO签证政策看似敞开怀抱,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五年内必须要连续缴税、缴纳高额医保费。

并且要通过语言考试,才能获得永居权。
菲奥娜和阿曼的临时签证到期时,微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续签条件。
他们卖掉香港房产的钱也早已在租房、中介费中消耗殆尽。

回国退路早就已经被自己亲手斩断。
英国政府一边用“自由民主”吸引移民。
一边用苛刻政策将新移民逼入绝境。

菲奥娜一家的故事,撕开了中产移民的华丽外衣:
如果没有深思熟虑的规划,也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仅凭一腔“逃离”的热血的话。

最终只能沦为全球化浪潮下的溺水者。
“宁做乞丐”的豪言,本质是对现实的逃避。
真正的强者,从不在他乡寻找天堂,而是在脚下耕耘希望。
毕竟,能治愈焦虑的从来都不是距离,而是直面生活的勇气。
可惜男的食言了现在回香港了,女的就还行肯努力学习工作留下来了现在在一家公司当个小主管改嫁给英国人
好呀
就好像大家愿意你当中国人一样,你太高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