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隐私计算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报道 2023-03-10 16:00:10

如果要评选两会热词,“数字经济”肯定位列其中。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了“数字经济”,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数字经济”出现的频次更高,从2017年至今,“数字经济”在其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也就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数据安全合规可信流通等建言献策。

“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成为数字经济核心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说。

要释放数据要素的潜力,就要让数据在流通中实现价值。张毅认为,需要发挥不同地区数据交易场所平台的作用,在不同地区进行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的监管“沙盒”试点,建立创新容错机制,探索不同的数据流通模式,让不同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以不同方式合规高效流通,让企业以不同的数据流通方式和合理分配方法进行交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带来了一份《关于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更好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提案》。她谈到,目前我国在推动建立与国际经贸往来相适应的数据流动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数据跨境流动缺少场景思维。当前我国数据跨境流动主要以单个企业和具体数据内容作为对象,由于缺少国际间经贸往来和交流合作场景为驱动的系统性设计,导致数据流动碎片化、个案化,面临“能出境的数据不可用,可用的数据难出境”等困境,直接影响到了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成效。

有序推进数据要素统一市场建设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是对传统生产要素理论的重大突破。数据成为新型数字化生产要素,将会大幅提升生产力,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及商业模式,推动社会生产向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新领域、新阶段,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国仁说。

王国仁关注到,我国在数据要素化市场布局较晚,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缺少前沿的技术创新和数据要素化大型龙头企业,“这已成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全国人大代表杨剑宇针对数据要素化这一话题,建议设立国家级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验区,推进数据要素交换平台的市场化运营,创新数据要素“场外”交易新模式,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技术能力,加快培育建设数据要素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邵志清提出了相似看法。邵志清长期关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数据安全合规可信流通,他表示,应当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赋能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按照登记确权、资产入表、资产应用三步走的路径推进数据资产化。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资产市场,同时建立权益保护和权利流转机制。

数据生态网络的构建需打破数据孤岛,协调多个数据源部署隐私计算的节点。未来,需要在各行各业建设类似于大数据中心的角色,协调连接多个数据源。

利用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化和数字化经济建设中最大的瓶颈和痛点问题就是数据及隐私的安全问题。在日趋严格的合规监管、日渐强化的政策引导以及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等多重背景下,为有效打破数据流通壁垒、促进数据价值释放,隐私保护计算从技术角度实现了数据价值的共享流通和协同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经济价值最大化。”锘崴科技创始人、CEO郑灏博士在采访中向媒体表示。

王国仁认为,应加大以区块链技术、隐私计算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科研经费投入,推动数据要素化的技术创新;打造数据要素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龙头企业,推动数据要素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也强调,要将我国从“数据大国”变为“数据强国”,应在数据要素底层科技上加大投入,加快数据要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数据要素底层技术产业布局,从而争夺数据要素底层科技的制高点。

张毅则从法律与技术结合的角度探讨了技术赋能在数字经济中的必要性。他指出,应利用技术赋能数据流转和交易,探索隐私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推动数据流转“可用不可见”、节点“可追可溯源”、数据交易“可控可计量”,通过法律和技术相结合弥补数据产业发展迅速和立法天然滞后的矛盾。

作为隐私计算行业的先行者和推动者,锘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王爽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隐私保护计算加持下的数据全生命周期合规不仅不会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和成本,反而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合规信心与数据价值。

他指出,“让‘孤岛’之间相互连通并不难。然而,这样的构建下存在着极大风险,例如信息泄露、模型暴露、侵犯个人隐私权;除此之外,仅仅链接‘孤岛’而不维护这条通路不仅会造成‘用数据难’的矛盾,还存在共享效率低、有实时性差等缺点。因此,如何让‘孤岛’链接得更好,让数据共享更精准、更有效率,才是这个时代赋予数据共享的真正命题。”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