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不是我。
在小红薯上看到好几篇这样的笔记说:人真的不能一直过很省钱的生活。
时间久了,感觉对很多事物的热情和喜爱也一并省没了。
甚至有人说,开始怀疑活着的意义,挣钱的意义。
还有人说,太省了,走出去都没有自信,决定以后再也不省钱了。
说来奇怪,作为资深省钱人,我并没有感觉自己在省钱的过程中把对生活的热情也给省没了。
相反,极简省钱的4年多里,我不仅生活充实,心态平和,情绪还经常是愉悦的。
因为——
·
1)我很清楚自己省的是什么钱?
我省的是可花可不花的钱,省的是不健康的消耗品的钱。
像奶茶、零食、深加工的食品,这些都属于不健康的消耗品。
花钱吃它们,也许能够带来短暂的情绪价值,但后患无穷,相当于是花钱买丑买笨买不健康。
尤其是人到中年,还想保持住马甲线和好的精神头,本身就应该少吃这些不健康的美食。
而且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不吃,就真的不会想吃了。
偶尔吃几口喝几口,还能立马感觉到黑科技和狠活儿。
还有衣服鞋子包包、漂亮的杯子碗碟这些,如果够穿了够用了,我也不会再为它们花钱。
毕竟穿不过来用不过来就是浪费。
我能挣到手的钱,就这么点,可经不起浪费啊。
也就是说,我省的是不能给我带来正向收益的钱。
·
2)我只花有回报的钱。
买一张好一点的床垫,一年365天都能给我带来好的睡眠。
睡好了,不仅省护肤的钱,白天搞起钱来也更有精神头。
这种有回报的钱,我还是很舍得花的。
能够提高生产力的电子产品,我也乐意花钱买好一点的。
以及能够丰富知识、学到技能的书籍,我也愿意花钱买。
然后再利用它们把花出去的钱挣回来。
松浦弥太郎在《慢慢变富》这本书里曾说过:花钱和花时间都要考虑回报。
这样我们才能有意识地把钱和时间都用在刀刃上。
这样花钱,也比较容易越花越富有,而不是消费完了就完了。
·
3)我有一个坚定的储蓄目标。
我觉得存钱还是要有目标。
这样才不会存着存着就开始怀疑起人生来了。
所以我存钱的时候,会给不同的账户冠名:买房子、提前还房贷、装修、买自由……
不仅存钱更有动力了,想到少买一件衣服就能多买一块瓷砖,我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有成就感。
当你有更想要的东西时,你心里也就有了选择,不会为少喝几杯奶茶,少买几件衣服而觉得委屈。
我现在每天都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单单这件事情,就已经让我幸福感满满。
所以,一定要有个明确的储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房子、出国旅游、留学深造、财务自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