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央视力挺的王蓉,戳穿内娱选秀的残酷现实,终究被李诚儒说中了

星光小雷达 2025-03-26 17:19:35

芒果台的舞台灯光暗下去那一刻,王蓉的《哎呀》还飘在夜风里。台下观众举着荧光棒的手还没来得及放下,这位唱红《我不是黄蓉》的女歌手就收到了一公淘汰的通知。这事闹得,连平时正经八百的央视都坐不住了,连夜在账号上连发五条她的演出视频,置顶那条播放量眨眼破了百万。

咱老百姓看综艺就图个乐呵,可这回真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你说那个在超市买鸡蛋都能听见的《小鸡小鸡》,原唱咋就在综艺里活两集呢?节目里晃过的镜头看得清楚,叶童这些大牌明星出场自带聚光灯,王蓉这样的实力派倒像是临时拉来凑数的。有眼尖的网友扒出内幕,说王蓉接到通知时正在菜市场挑排骨,节目组头天晚上才打电话喊她去救场。

这事让我想起老家集市的菜摊。最新鲜的蔬菜总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那些品相差点但吃着实在的土豆地瓜,只能缩在角落等人捡漏。现在的娱乐圈可不就像个大型菜市场?流量明星是摆在玻璃柜里的进口水果,实力派成了论斤称的土特产。王蓉这事儿最扎心的地方在于,她明明端着满汉全席的手艺,愣是让节目组当成了免费试吃的小菜。

要说这姑娘是真不会来事。二十年前她唱《我不是黄蓉》火遍大街小巷,那会儿智能手机还没影儿呢,彩铃下载量硬是冲到三千万次。后来跑去联合国总部开唱,拿回三个"华语乐坛第一"的奖杯,这些事要搁现在的小鲜肉身上,工作室能买三百个热搜吹上三个月。可她倒好,转头弄出个《小鸡小鸡》,搞得广场舞大妈们跳得欢,自己倒落了个"土味歌手"的名号。

节目组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淘汰个实力派,既赚了观众心疼的眼泪,又给后续"复活赛"埋好伏笔。这套路咱们看着眼熟不?去年某档音乐节目让老牌歌手当炮灰,最后观众投票把人捞回来,收视率愣是翻了一番。要我说啊,这些导演组都该去开火锅店——太会熬汤底了。

老百姓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现在去KTV点歌,《我不是黄蓉》还在热歌榜上挂着呢。那些年我们在理发店、小饭馆、出租车里听熟的旋律,不会因为一档综艺的淘汰就散了调。倒是节目组该琢磨琢磨,光靠制造话题能走多远?去年某档选秀强推的"皇族"选手,现在不也在直播带货圈里查无此人了?

说到这儿想起个有意思的事。我闺女前两天翻我手机歌单,指着王蓉的照片问:"这阿姨唱过《小鸡小鸡》?我们班元旦晚会还有人演这个呢!"你看,真正的经典就像老面馒头,吃着不花哨但养人。那些包装精美的流量爱豆,倒像是橱窗里的翻糖蛋糕——看着漂亮,真啃起来能硌掉牙。

央视这回的力挺倒是给咱们提了个醒。现在刷短视频,经常能看见民间高手在工地唱歌、在田埂跳舞,点赞量分分钟破万。这说明啥?观众不是傻子,大家心里有杆秤。就像咱去菜场买菜,嘴上说要看品相,真掏钱的时候还是挑实在的买。前两天看见个数据,经典老歌在音乐平台的播放量这两年涨了四成,这不正是大伙儿用脚投票?

王蓉在淘汰后发了条视频,背景音还是她二十年前的老歌。画面里的她对着镜子练舞,汗水把地板打湿了一大片。这场景让我想起老家那些凌晨四点就起来和面的早餐铺老板,他们可能永远上不了美食杂志,但街坊邻居的胃最知道谁家的包子实在。说到底,舞台会散场,热搜会冷却,但菜市场里跟着《我不是黄蓉》哼唱的声音,才是老百姓最真实的掌声。

这事您怎么看?是觉得综艺套路太深,还是相信真金不怕火炼?欢迎在底下聊聊您记忆里的"歌红人不红"的歌手。顺便问句,您手机里现在还有《我不是黄蓉》当铃声的不?我家楼下煎饼摊大爷到现在还用着呢,每次听到"靖哥哥"那声喊,就知道热乎的煎饼要出锅了。

0 阅读:8

星光小雷达

简介:追踪每一颗星星的轨迹,带你走进明星的璀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