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十大将都在干什么,为何没有人挂帅?

深更读过去 2025-04-05 20:52:42

1962年,印度军队对中国边境进行了武装入侵。无奈之下,中国作出了自卫反击战的决定,以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当时,这场战争有两个主要战场,东线是由西藏军区的张国华负责,西线的战场由新疆军区的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

很多人觉得有疑问,为何在这场战争里面,没有更高级别的将领领兵呢。毕竟,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彭老总是志愿军司令员,而后来的对越反击战时,也有许世友以及杨得志上将指挥。

那么,对印作战的时候,开国十大将军为何没有挂帅?

名满天下的陈赓,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当年的“黄埔三杰”之一。投身革命后,一步步成长为高级将领,而且,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大将里面为数不多担任兵团司令员的将领。他的个性活泼好动,幽默风趣,具有传奇色彩代表性。建国后的他先后去了北越和朝鲜的战场,还接替彭老总代理过志愿军的司令员。不过没多久便回国投身于军事教育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可惜,1961年,陈赓因病逝世了,他也是十位大将中最早去世的。

张云逸是一位老资格了,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建国后,他曾主政广西,但是1952年后,他便陆续辞去了领导职务。一方面他的确年龄偏大,身体也不好。另一方面因为剿匪不利遭到中央批评,导致他心理压力很大。因此,之后的张云逸基本上是半休息的状态,再加上年龄的因素,他是不可能参与了。

装甲兵之父许光达, 他是来自红二方面军的一员猛将,也曾在苏联留过学。回国后投身于抗日战场上,并长期战斗在大西北,担任过纵队司令员以及兵团司令员。建国后,他便投身于新中国装甲兵的发展,而且始终如此,一直到他被非法关押以及被折磨而死。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他资历很老,1922年就入了党,也在苏联留过学。回国后,担任过军长则担任过军团的政委。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担任留守兵团的司令员。解放战争期间,他去了东北,担任兵团司令员。建国后,肖劲光长期担任海军司令员。因此,他也不可能去挂帅出征。

虎将徐海东,红25军的灵魂人物,被毛爷爷称赞为有功于革命的开国大将。但他从抗战期间就因伤病问题而长期休养,并因此错过了解放战争。即便到了建国后,他也是长期休养。因此,他的身体条件不允许。

政工大将谭政,他还是比较特别的,因为他是政工大将,并非冲锋陷阵或带领军队打仗的将领。革命年代的谭政都是做的政治工作,他也是我军从事政治工作资历最深、时间最久的一位。建国后的谭政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级别非常高。不过在1960年遭到错误的批判,受到撤职、降职处分,此后更是被长期关押。

公安大将罗瑞卿,在革命战争年代也是负责队伍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属于一位杰出的政工工作者。我们知道建国后罗瑞卿是首任公安部部长,但其实他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受到重用。尤其是从1959年开始,又先后担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和秘书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在1961年11月,罗瑞卿兼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到了1962年9月,也就是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前,罗瑞卿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时身兼多职,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多位资深元帅,当然也是够忙的。

全能大将黄克诚,黄克诚是文武双全的一名优秀的将领。他在革命早期大部分时间都是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后也担任过军事主官,军事指挥才能同样不弱。建国后,黄克诚从地方调到了北京,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后来又接替粟裕,担任总参谋长。然而,1959年庐山会议,他遭到错误批判,受到长期审查并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在革命早期,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战将之一,最高任方面军职副总指挥,是徐帅的副手。不过,在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期间,他主要在地方军区工作。建国后,他担任总军械部部长,致力于研究改善武器装备,加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大将之首粟裕,是最能打仗的帅才之一,拥有着元帅的战功。尤其是在解放时期,任职华野副司令员,三野副司令员。从1954年开始,粟裕便担任了总参谋长。然而,1958年,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被调到了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开国十大将没有领兵出战,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陈赓大将不幸离世,黄克诚以及粟裕遭受不公平对待。另外几位也是身居要职,根本抽不开身。而且,他们毕竟年龄也大了,长期的革命生涯,也让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伤病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的战争都需要大将们亲自领兵作战了。东线的张国华也是一位猛将,他是一位老井冈,资历很老,也参加过长征。而且,他是一位军事政治俱全的开国将军,实力不俗。

虽然印度是入侵者,但中央也不是为了要与印度发动全面战争,说到底这也只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说白了只是教训一下印度。归根结底,边界问题还是要谈判的。这样的战役,并不需要多么高级别的将领应付。而且,对印自卫反击也不能简单的和抗美援朝以及对越反击战做对比,毕竟战略目的不同,局势不一样。

而且,张国华在解放大西南后,率军入藏,并且长期在西藏担任军区司令员,他对西藏更加熟悉和了解,他指挥这场战争也是游刃有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