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摆脱敌人包围,红军自此走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
此后,红军战士们翻雪山、过草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党史的光辉奇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想要饿死、困死红军的罪恶计划。
1935年8月,党中央决定北上过草地。
过草地为的不仅是跳出蒋介石的封锁包围,更是北上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川西地区极为荒凉,除了一望无际的野草,还有掩藏在茂密草丛下的食人沼泽。
草地里荒无人烟,且难辨方向,一旦踏入草地,便意味着将与饥饿、寒冷、死亡作斗争。
敌人将红军视为囊中之物,从未想过红军会踏入生路难辨的草地。
我党也正是如此才决心过草地,以求绝处逢生。
进入草地前,党中央安排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团为先遣团,在前方开路。
红四团在前开路,沿途留下指示路标,保证大部队能顺利走过草地。
1935年9月,红军队伍继续北上,陕甘根据地近在眼前,路途中却突然出现了凶猛的拦路虎。
9月15日,当初进入草地的先遣团红四团收到了师部命令:以红四团为先头团,向岷州方向进发,务必在三天内拿下腊子口!
9月16日,彭德怀更是收到毛主席、林彪以及聂荣臻等人的联合署名电报,电报中再次强调,腊子口必须拿下、且必须快速拿下!
腊子口为何如此重要?腊子口一战最终结果如何呢?
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峡道连腊子口位于甘南地区,有藏语里“山脚下的深谷”之意,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此地必然地势险峻。
腊子口
腊子口属于岷山山系,在青藏高原的边缘,隘口两边是高耸的高山崖壁,笔直陡峭难以攀爬。
红军过腊子口时,相对的崖壁之间距离仅为8米,且有腊子河自山谷间流过。
腊子河是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一支,水流汹涌,难以徒涉,河水自高处急速流下,人若强渡,只会被湍急的河流冲走。
不论是狭窄的山谷、高耸的崖壁还是湍急的河流,都昭示着腊子口的易守难攻。
腊子
蒋介石命令甘肃军阀鲁大昌阻止红军打开甘肃通道北上,鲁大昌便着力在腊子口布下重兵,意图靠着天险,狠狠打击红军。
鲁大昌在沿途足足安放了三个团的火力,其中腊子口的防守最为严密,有几个营的兵力据守于此。
腊子口两边山峰之间唯一相连的是一架横亘腊子河的小木桥,木桥桥身狭窄,仅有一米宽,且桥东头的山体平台上,就是敌人的碉堡。
蒋介石
碉堡里机枪、手榴弹、火药储备极为充足,而且碉堡有四个重机枪口,这些机枪火力十足、交错排布,建立起一整张火力网。
这是腊子口的第一道险关。
腊子口的后方便是岷县。鲁大昌在那里拆掉一大批民房,用以增加火力扫射范围,更是将主力部队安置于此。
党中央如何不知道敌人的企图,但腊子口却不得不走。
当时,我军前面、后面以及周边都是国民党的部队,例如甘肃军阀、胡宗南部以及四川军阀等等,若是往南转移,则又回到草地,等于功亏一篑。
当时局势
北进是红军搏一条生路的唯一选择。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党内也出现了危机。
1935年,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会师后,再次兵分两路:毛主席率领右路军,张国焘率领左路军,继续北上。
党中央所在的右路军过了草地、打出胡宗南包围,取得了包座大捷,便立即发电给张国焘,叫左路军前来会合,一同北上抗日。
张国焘此时却是生了异心,一方面不看好北上,另一方面有些隐秘心思想要拥兵自重,不但回绝党中央,更是一意孤行决心带兵南下,号称要“打到成都吃大米”!
毛主席
张国焘甚至直接发电报进行武力威胁,党内形势异常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党内的平稳和团结,必须坚持北上、必须夺取腊子口、必须取得胜利!
而夺取腊子口的重任,落在了红四团的身上。
红四团是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一支队伍,也是毛主席、周总理、聂荣臻等伟人亲手培育领导过的队伍。
这支队伍屡创功绩,南昌起义、井冈山起义均有他们的身影,飞夺泸定桥时,他们也是当仁不让,冲在最前方开路。
毛主席
当初红军进草地,他们就是先遣团,此时出草地,先遣团自然也非他们莫属。
收到上级命令的时候,红四团团长黄开湘及政委杨成武,正率领队伍驻扎在白龙江边的莫牙寺。
杨成武与黄开湘马上组织团部干部开会,讨论此次任务。
他们一致认识到此次任务的重要意义——腊子口战役将是我军北上途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
他们也同样认识到了这次任务的艰难:队伍经过了漫长的长征,早已疲惫不堪。
杨成武
在过草地时,战士们大多只能吃上野草,加上茫茫草地里找不到树枝、木柴生火,生的东西下肚,许多战士都换上了痢疾,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杨成武与黄开湘身上的压力倍感增大,他们也知道这场恶战必须咬牙挺上。
要打赢腊子口之战,看的就是全体红四团将士的坚韧意志,对于这一点,他们充满信心!
看着地图上距离莫牙寺足足有两百多里的腊子口,杨成武和黄开湘知道,他们必须要连夜行军。
集合号一吹响,战士们马上集合排列整齐,政治思想动员马上就开始了。
杨成武
令人惊喜的是,知道了任务有多艰巨的战士们不但不气馁,反而更加充满了干劲,一个个都喊着要打得敌人屁滚尿流!
还有的战士小声骄傲地议论:“进草地我们打在前头,出草地也是,领导们可真是重视咋们团啊!”
战士们的口号直冲云霄,“打到腊子口!”、“坚决完成任务!”
一场恶战,就要打响……
红四团的队伍整装待发,指挥部派出一营先行,其他队伍由杨成武与黄开湘率领在后。
但红四团奔赴腊子口的两百里路困难重重!
一重又一重的崇山密林挡在眼前,滚滚的白龙江时时阻挡他们的去路。
战士们却一路高唱战歌,爬山、过独木桥,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真难想象这是一支刚结束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杨成武
路上,他们遇到了照明弹就能吓跑的藏族上层反动武装,也与沿途部署的敌人激战,缴获了一批物资。
后来,他们干脆让一支连队换上敌军的装备打头阵蒙蔽敌人,趁其不备迅猛进攻,屡试不爽。
他们还遇到冰雹大雪,在中途迷失方向,但这一切的困难,都没有打垮这支钢铁意志的军队!
9月17日午后4点,先一步到达腊子口的一营与敌人交火,腊子口战役正式打响!
一到腊子口,映入眼帘的便是高耸的腊子山顶上,一片白雪之景。
腊子沟阻隔着前行的步伐,山谷间的那座木桥成了渡河的唯一通路,桥东头的高崖上,是敌人的碉堡,一排机枪居高临下,对着红军战士们不停地射击。
一营与敌人的交火中明显不敌,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之下,死伤了多名战士。
但杨成武与黄开湘也明显观察到了敌人的薄弱之处,敌人的碉堡上没有顶、且火力只能对着正面打。
腊子口险峻地形
因为碉堡的左右全是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崖壁,他们根本没想过,会有来自左右两侧的进攻。
这时,一个计划悄然成型:若派遣迂回队伍翻越两侧的高山,在高处往敌人的碉堡里扔手榴弹,一定能狠狠打击敌人!
可问题也就此出现:这么陡峭的崖壁,该怎么爬上去呢?
这时,一个外号叫“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说:“我从前爬山,这次也不成问题,让我上!”
图源网络
小战士汉话说得并不好,也让同志们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的老家在贵州,那里多是山岭,他常常要上山采药,便练就了一身攀岩的好本事。
只要一根前面带钩的竹竿,他就能勾住山崖上的树根、石缝,也就能顺着爬上去了。
说干就干,小战士兴冲冲往山顶爬了一个来回,大家的心才放进肚子里。
杨成武和黄开湘都很兴奋,他们知道,只要一个人能上去,一个连就都能上去。
他们决定由侦察队和一连、二连组成迂回部队,攀上山峰从侧面高处向敌人发起进攻。
同时在正面,也由张仁初领导的二营发动主攻,二营的六连作为先头连。
迂回部队登上山顶后,就发射一红、一绿的信号弹,接收到信号地面部队,就发射三红的信号弹示意发动总攻。
就在这时,聂荣臻、林彪、陈光等首长前来视察,他们对红四团此次腊子口一战非常重视。
听了红四团的部署后,首长们都表示了对战略部署的支持,更是激发了红四团的战斗动力。
聂荣臻
横扫敌军葬深谷,征师高歌进陕甘一切准备就绪,团长黄开湘开始带着迂回部队出发。
战士们将全团的绑腿布结成了一根绳,用来爬山,他们背后背着大刀,腰上牢牢地绑满了手榴弹,一个个斗志昂扬。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过河。
他们先是用毛驴分批次将将士送到对岸,可速度实在太慢,就砍倒河岸边几棵极粗的大树。
大树倒下横在了河面,成了“独木桥”,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平稳地渡过了河。
杨成武将团里的机重枪交给张仁初领导的二营,由他们从正面发起攻势。
张仁初从二营六连的二十余人,组成的突击队,开始向着敌人碉堡发起进攻。
那边的崖壁下,“云贵川”打头阵,第一个向着山顶爬去。
借着哗哗的流水声和夜色的遮挡,侦察队、一连、二连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往上爬去。
正面进攻的二营形势却不乐观。
敌人的火力充足,根本不惧突击队,甚至还故意一开始不攻击,等突击队到了跟前不远处,再开始猛烈轰炸、投手榴弹。
突击队只好一次次被逼退了回来,那段小小的木桥始终无法拿下。
中途,毛主席还特意派人来表示关怀,问询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增援。
张仁初带着突击队再一次退回,敌人在对面嚣张的肆意辱骂,战士们都急得冒火。
杨成武和张仁初等开始讨论该如何重新部署。
这时,几个小战士讨论的声音传到干部们的耳朵里。
“这可咋办啊!”
“看来正面冲肯定是不行!”
张仁初
干部们瞬间有了灵感:猛冲不行,就分成更小的小队,轮番进攻,让其他战士得以休息,也能起到疲惫敌人的效果。
此时,已经打了大半夜,碉堡里的敌人见我军攻势变弱,还以为我军不能成气候,竟有许多敌人在碉堡里打起了瞌睡。
这边杨成武却万分担忧,迂回部队的信号弹迟迟没有发出,必定是遇到了困难。
而时间紧迫,一等天光大亮,敌人的援兵必定赶来,那时再想要攻下腊子口,就不容易了。
杨成武
突然,有战士来报好消息,张仁初带着六连的战士们背着大刀,带着手榴弹,偷偷从桥底抓着桥桩渡了过去,而二连的一个排也顺利从正面压了过去。
杨成武听着好消息,却紧皱眉头望着另一边的山头,满面焦虑。
突然,对面山头的一红一绿信号弹升起,杨成武大喜,马上下令放信号弹。
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嘹亮的冲锋号也紧接着吹响!
六连的战士们冲在前面,带着全团的队伍向前冲,对敌人发动了总攻。
被红军炸掉的碉堡
另一头迂回部队也在黄开湘的带领下,对着敌人的桥头堡,密密麻麻地扔下手榴弹,炸得先前还在叫嚣的敌人都哭爹喊娘。
我军势如破竹攻入了腊子口,狠毒的敌人一边溃逃,一边还点起了熊熊烈火。
红军战士们却是个个都不怕死,一个接一个向着火焰里冲。
不宽的腊子口峡谷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溃逃时慌乱扔下的武器,红军取得了光辉的胜利!
腊子口一战,粉碎了蒋介石的又一次“反共”企图、粉碎了张国焘试图“分裂”党中央的罪恶行径、更为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再添一笔壮丽的篇章!
回顾腊子口的胜利实在不容易,无数儿郎长眠于此,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通往胜利的桥梁,我们应珍惜,更应明白,今天的岁月静好,不过是过去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红军能攻克猎子口真是传奇,足见红军指战员的智慧和英勇!致敬红军英雄!
敬英雄[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英雄的红军老前辈永垂不朽
致敬英雄
致敬
致敬英雄
向人民军队致敬!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