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五万头猪都抓不完”是网上一个著名的段子,其实这个段子是有真实历史背景的,那就是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短短三天时间内,国军第73军的3个师、整编第46师的3个整编旅以及第12军1个师的大部就被歼灭。加上辅助战线的战绩,总计毙伤敌人13000人,俘虏中将副司令李仙洲以下53600人。
对这样的战役结果,王耀武在济南大骂道,三天时间,就是五万头猪都抓不完。
而老蒋也极为愤怒,又飞到济南大骂王耀武:
你们只是在莱芜这个战役里就损失了两个军另一个师,损失了这样多的轻重武器,增加了敌人的力量,这仗以后就更不好打了。这样的失败真是耻辱。莱芜既已被围,你为什么又要撤退?遭到这样大的损失,你是不能辞其咎的。
而且老蒋也知道,上述被歼部队的武器装备会被缴获,所以专门提到了“各种美式械弹又多为其所得”的问题。
之所以特别点到美械,是因为被歼的第73军是美械军编制,而整编第46师是桂系部队,在抗战后期也曾得到了美械装备加强。
所以在莱芜战役中,缴获了大量美式山炮、迫击炮、机枪、冲锋枪,甚至是火箭筒这样的珍贵武器。
当然了,当时所称的美械,其实不一定是正经八百的美械,包括加拿大造的一些英系武器其实也在内。另外美械部队并非纯美械,也会包括一定数量的国械武器。
我们在此专门提一下轻重机枪的缴获情况,以及结合当时华东野战军的编制,看看这些机枪可以装备多少个步兵团。
按“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第15号公报”载,此役缴获有轻机枪1773挺、重机枪283挺、高射机枪2挺,总计轻重机枪缴获达2058挺。
超过2000挺的机枪,即便在现在都不是小数目,更别说当时了。
尤其是在我军中,一直以来是以轻步兵为主,而机枪则是轻步兵的核心火力武器,向来就非常重视。
在1940年百团大战时,八路军全军有160到170个步兵团的编制,但轻重机枪总数不过1590挺,平均一个团也就十来挺机枪。
而在7年后的莱芜战役中,三天时间内就缴获了2000多挺机枪,可想其价值如何了。
在莱芜战役的当口,恰是华东野战军编成的关键时刻,大量装备的缴获对于华野的武器配置起到了很好地强化作用。
按照1947年3月21日,华东方面发出的关于华野武器的电报称:
一、每个排4个班,1个火力班3个突击班,配轻机2至3挺,掷弹筒1个,枪榴弹筒6个,每连除3个排外无其他配备。
二、每营配机炮连一,重机4、迫击炮2或六零炮3。
三、每团配机枪连一,重机6挺,迫击炮连1,迫炮6门,九二步炮1门,在使用上加强突击方面。
以这个配置标准中提到的轻重机枪情况而言,我们可总结为:
每个步兵排装备2挺或者3挺轻机枪,一个连有3个步兵排,则应有6挺到9挺轻机枪;
每个步兵营有4挺重机枪,3个步兵营总计就是12挺重机枪,再加上团属机枪连装备的6挺,则一个步兵团总计装备18挺重机枪。
其实华野的这一机枪配置标准,基本已经达到了当时老蒋部队的装备水准,只是比起嫡系还要差些,但比杂牌军的情况要好些。
如果不是大量缴获的话,华野的机枪也不至于充实到这种程度。
即以莱芜战役中缴获的1773挺轻机枪,若按照每个连6挺配备,则总计可装备295.5个步兵连,合98.5个步兵营,合32.8个步兵团,我们就算33个步兵团好了。
若按照每个连9挺轻机枪配备,则总计可装备197个步兵连,合65.7个步兵营,合21.9个步兵团,我们算22个团即可。
因此莱芜一役缴获的轻机枪,可配备华野22到33个整团,我们取其中间数则是27.5个步兵团,就算27个团好了。
按照华野当时的编制,一个纵队辖3师9团,则轻机枪一项可以满足3个纵队的全部需求。
而在重机枪方面,总计缴获有283挺,那两挺高射机枪我们就暂且不计入了。
按照华野当时的配备,一个步兵团有18挺重机枪,那么283挺可以装备15.7个步兵团,满足一个半纵队的需求绰绰有余。
实际上在当时的重机枪优先装备于营属机炮连,团属的机枪连是在装备富余基础上才会编制的,若一个步兵团实际配齐3个营属机炮连,而没有配齐团属机枪连的话,则一个团实际装备12挺重机枪。
以这个实际中更常见的编制论,缴获的283挺重机枪可配齐23.6个步兵团,这样的话可以满足两个半纵队的装备需求。
所以总的来说,考虑到华野当时的编制以及实际情况,仅仅莱芜战役被缴获的轻重机枪数,就可以装备两三个纵队。
华野在初立时期之所以有全军数量最多的野战纵队,其实是跟宿北、鲁南、莱芜诸次大胜密切相关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民兵地方武装在战场上也积极活动,并缴获到了机枪,这部分没有统计在内。
所以严格来说,莱芜战役缴获的轻重机枪数,其实要比统计到的这2000余挺,还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