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长沙智能网联产业的新命题

洞见新研社 2023-08-16 23:26:05

作者 | 魏启扬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两年、三年太短了,八年、十年变数又太大,很难看清楚。”

五年时间,一个人能够完成一次进修,或是一次调岗,亦或是不止一次的晋升。

五年时间,我们可以精熟一门可以傍身的技能,或者在一个学术领域完成系统性的知识储备……

五年,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去思考,有没有可能坚持做好一件有价值的事情,甚至把它做到极致。

五年是一个刚刚好的时间,越过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下个阶段”。

湘江智能正好用五年时间,通过一点一滴的“人生增量”,完成了长沙智能网联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锻造。

展望下一个五年,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的指引下,湘江智能和长沙智能网联产业又有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1.湘江奔流,智能网联产业烙下长沙印记

2016年长沙决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时,行业也才刚刚起步,行业风向以研发为主,主要的自动驾驶企业大多通过无人车的上路测试来展现自己的技术能力,在描绘未来蓝图的同时,增强资本和社会对产业的信心。

在这方面,长沙没有代表性的企业,从国内其他城市招商也没有特别好的标的,经过决策层的论证,破局的切入口是瞄准行业研发缺乏自动驾驶无人车测试环境的痛点,由湘江智能主导,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测试区,以“筑巢引凤”的方式,从零开始建设智能汽车产业生态。

随后,当行业发展到需要到开放道路来更进一步打磨技术能力时,仍然是在湘江智能的主导下,于2019年完成了“两个一百”项目建设(100平方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补全了产业发展所需的“车-路-云-网-图”的基础设施,抢下Robotaxi在国内的落地头炮。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长沙因为在场景上的领先,而在行业中形成了“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的发展格局。

发展到现在,如今的长沙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手握四块国家级牌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城市。

进入到2023年,湘江智能创建的第五年,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减。

首先,在产业竞争力上,长沙依旧是行业标杆之一。今年5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等行业协会联合编制的《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最佳实践(2022年)》报告中,长沙不但榜上有名,而且名次还挺高,处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

其次,在场景和政策上,长沙努力开拓新的边界。继城市道路场景下的Robotaxi的测试与试运营之外,《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还明确了高速公路测试相关细则。

今年4月,长沙市联席工作会议原则同意发布长沙市功能型无人车管理办法,在政策层面将功能型无人车的落地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趁着这股政策的东风,湘江智能下属智车公司很快推出一批智能环卫车,并成功交付并投放至巴溪洲、梅溪湖艺术中心等公共场所展开商业运营。

最后,在产业培育上,生态企业表现极为抢眼。力唯中天、莫之比、纳雷科技、长沙海信智能系统研究院等一批企业被认定为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希迪智驾成为湖南屈指可数的独角兽企业之一,先后入选“2022福布斯中国新晋独角兽”“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等榜单。

很明显,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追赶者到头部竞争者,再到站稳第一阵营,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完成了鱼龙之变,在中国提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沙肯定会占有一席。

必须注意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在世界的发展现状,而长沙在中国处于领先,在微观层面成了中国产业的缩影。

2.产业巨变,唯一没变的是产业发展思维

五年时间的变化很大,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都有所不同,但长沙的产业思维始终如一,围绕着研发创新这一方向,坚持做底层根基,坚持做平台服务。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长沙产业发展初期由“筑巢引凤”起家,围绕着行业研发测试的需求,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测试区。

仅仅只有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包括百度、腾讯、华为、京东、中车、大陆、博世等在内,自动驾驶产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大小巨头们入驻,后经统计,当时全域聚集的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关联企业超300家,长沙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一个非常活跃的产业生态。

如今的长沙,又以“筑(新)巢引凤”而壮大,一座投资约2000亿元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根据规划,产业园是一个天然的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同时也是一个产业孵化器,由人工智能科技园、智联创新园、智联加速园、智联制造园、智联服务园、智慧农业科技园、数字融城示范园七个“园中园”组成。

依托产业园,长沙、湘江新区将可以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进一步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来搭建起产业基金平台、测试服务平台、数据整合与共享平台、创新转化平台与异地双招平台等,继续夯实产业基础,拉长上下游链条,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新的驱动力。

细究长沙产业发展的每个不同阶段,我们可以发现,过去的“巢”是测试区,现在的“巢”是产业园;过去是修路,现在是建城;过去是落地场景为导向,现在是商业运营为目标;过去是要测试环境,现在是要产业载体。

变化很大,但其内核却始终如一,即以研发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为生态企业、研发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将测试区和产业园这两项长沙产业发展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作为整体综合来看,智能网联作为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在技术大规模落地应用之前,研发测试是产业发展的重心,因而湘江智能整体搭建的框架就是向研发平台的方向倾斜。

高标准建设的测试区其实就是一个研发验证和研发测试平台,其功能就是为研发中心服务,围绕着测试区,不断升级,以适应研发进步,产业发展的需求,这也成为产业生态活力的源泉之一。

现在建设的产业园,同步建设了智能网联产业园孵化器,在获评省级孵化器后还在申请国家级孵化器,更加强调将通过测试区研发验证过的前沿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在孵化转化的过程中,又包含了中试、测试、基金等多项要素。

如此一来,湘江智能一手抓研发服务平台,一手抓产业孵化平台,双轮驱动下,也就形成了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研-学-产”闭环。

有了好的平台,产业发展才会显现出活力与竞争力。

如今走入湘江新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的产业生态,其中,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已初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随着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一个智能网联研发中心集聚区即将形成,集聚效应凸显。

在对研发创新的支持上,长沙用持续的创新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对测试区进行了功能和场景的升级,构建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启用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测试基地、发布全球首个基于雨雾等危险场景的智能汽车测评体系“智车信心度”……

此外,进一步细化《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行动方案(2022—2025)》,将全无人驾驶、全天候运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覆盖湖南湘江新区全域的工作也在推进之中。

最后做一段总结,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在5年时间完成鱼龙之变,其策略是:

在战略上,通过各类政策规划等,对产业发展进行方向性的引导;

在战术上,通过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保障,推动生态企业的自强自立,由此构建出一道极为厚实的竞争壁垒,同时也确立了长沙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中的行业地位。

3.下个五年,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长沙?

如果以五年为一个单位,我们在做产业规划时,经常会思考,下一个五年,产业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如今,长沙提出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很显然,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下一个五年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前有深圳,后有合肥,这两个城市通过提前布局前沿科技,取得了新兴产业的后来居上。建设世界研发中心城市的落脚点在研发上,但其更深层的用意是通过研发实现产业的领跑,价值的落地。

事实上,以建设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为契机,长沙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积聚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研发生态,其中包括:

以研发转向系统、底盘业务、机电一体解决方案等为主的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

以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的中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搭建汽车整车开发平台、仿真平台与测试平台为主要目标的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

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研发验证公共服务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研发验证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国检中心及华中研发基地;

由知名创业导师李泽湘教授创立的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

依托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先进汽车零部件技术突破的立中汽车安全研发总部……

长沙建立的这套研发生态里,有世界500强企业,有新型研发机构,也包含有行业龙头企业,以这些生态企业为主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内部形成了一片“创新丛林”,聚合到一起则成为长沙的一道产业标签。

当然,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会止步于此,在湘江智能的规划中,未来将在关键基础技术突破、核心部件研发及完善测试评价技术体系三个方面同时推进,打造出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智能网联研发集聚区,成为核心中的核心。

在这个过程中,湘江智能将着力推动智联研发中心、培育产业服务平台、联动科创资源协作、推动产业集群赋能升级、助推研发成果应用转化、吸引湘商校友人才回归,将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造成集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投融资及人才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为智能网联相关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科研研发和生产环境,打造智能化和网络化智能网联产业集聚区,推动长株潭产业转型和升级。

最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个国内规模最大的全无人、全天候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的长沙,湘江智能则将成长为一个有技术实力和底蕴的产业孵化器运营商。

图景已经画好了,需要提醒的是,从研发创新到产业爆发,再到落地实现,是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过程,在产业价值没有显现出来之前,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半途而废。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做时间的朋友,静待花开。

1 阅读:64
评论列表

洞见新研社

简介:专注商业与科技,在没人思考的地方,再深思五分钟。